王迎春,孔维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01)
整合医学在黄疸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王迎春,孔维宗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01)
在黄疸教学中应用整合医学的教学模式,将黄疸和有关医学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科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整合性质的医学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案例教学法,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务工作者。
黄疸; 教学方法; 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就是坚持用整体、求实创新、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教学[1]。传统中医学一副汤药、一根银针,可以治疗人体疾病,不能不说是最古老的整合医学[2]。黄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临床上容易混淆,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及记忆。应用整合医学的教学模式,将黄疸教学中有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科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整合性质的医学教学新体系。教学方法上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提高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有关知识的精心组织,形成具有整合性质的专题,分析和阐述与黄疸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等相关问题。
现有的教学体系,黄疸的教学不但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还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按章节具体讲解某一个内容,教学内容分散,造成了各学科、各专业的人为分裂,系统性不够,记忆困难,使得学生在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的转换之间存在困难,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再者,对教师教学质量未能进行有效评估,因而教师间缺乏竞争力,出现吃“大锅饭”现象。而医生的服务对象是有思维、有情感、有复杂社会关系并患有疾病的人,患者的个体差异要求医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来探讨其病因、心理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诊疗方案,以达到最佳诊疗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知识,较少或不涉及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方面的内容,不能与当前医学-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相适应,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众多问题,使人们认识到整合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4]。
整合医学是一种大医学概念,是医学的一种实践模式[5]。无论从教学角度,还是从临床角度看,其社会功能和医学功能是协调统一的。显然,整合是一种显示教师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显示学校水平的一种表现,都具有良好的、科学的社会愿望和动机。CBL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精选和编写临床医疗案例是其基础和前提,运用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仿佛亲临诊疗现场,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更具有吸引力[6]。临床案例教学通过剖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诊断学等纵向相关知识主动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相互渗透。
整合医学黄疸教学的教学模式:典型病例-设计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启发、情感互动,运用立体式临床思维拓展思路-学生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和综合分析-教师以整合医学模式进行讲解,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进行总结-学生撰写书面报告,提出问题。学会鉴别诊断是整合医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学会鉴别诊断更需要广泛而扎实的医学知识。如果面对一个痛苦的患者作不出诊断,无所施救,这是医生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这样1例患者,男,72岁,以腹痛、呕吐、发热3h为主诉入院,追问其病史发现有慢性胆囊炎病史10余年,曾多次因发热、黄疸在本院消化科、血液科住院治疗,未查明原因,均热退后出院。本次入院查体:体温39.6℃,血压130 mm Hg/8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5.8× 109L-1,N 0.96,Hb 150 g/L,血小板(PLT)225×109L-1;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70.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9.4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1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53 U/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均阴性,巨细胞病毒IgM抗体(CMVAb-IgM)、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HSV-ⅠAb)、HSV-ⅡAb、EB病毒抗体(EBV-Ab)、猪辛型肝炎病毒抗体(TTV-Ab)等均阴性;IgG8.82g/L(8~18g/L),IgA0.96 g/L(0.7~4.0g/L),IgM 1.89 g/L(0.6~2.8 g/L);自身免疫抗体谱阴性;肿瘤标志物阴性;全腹CT:脂肪肝,间位结肠,双肾多发囊肿,右侧合并出血;胸部CT、胃镜、肠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既往肝功能正常,本次黄疸加重,医生考虑急性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消炎、保肝治疗后热退,肝功能很快恢复正常。虽然全腹CT未见胆囊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病变,但结合患者腹痛、发热、黄疸、肝功能异常,考虑有胆系疾病可能,完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结果提示,胆管下段结石,直径约0.58 cm。立即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痊愈出院。面对这样1例黄疸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仅从消化系统病变考虑远远不够,哪个系统的问题导致患者反复发热、黄疸?是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还是肝细胞性黄疸?需要分析胆囊炎与黄疸的关系,发热、黄疸、腹痛的先后关系等。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黄疸教学中的应用,以典型病例为载体,将黄疸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及临床各科之间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黄疸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激发其对黄疸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训练了由纵向思维向横向思维、立体思维转化的临床思维方式,拓展了临床思路,提高了创新意识,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7-9],使临床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和有意义的学习结构,为将来培养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务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黄疸教学中应用整合医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1]张玲,陈洁,王艺伟,等.整合医学在胰腺疾病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2,12(6):429-430.
[2]Zhang A,Sun H,Wang P,et al.Future perspectives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J].Complement Ther Med,2012,20(1/2):93-99.
[3]高岳,张东华,郭劲松,等.医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60-62.
[4]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5]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J].医学争鸣,2012,3(2):3-12.
[6]迟振华,刘振.优化整合医学教学方法培养“会学”型医学人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88-89.
[7]楼征,孙畅,林寒,等.以消化系统为例探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7-18.
[8]王晨杜,荣辉,徐力致,等.基础医学教育中课程整合的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4,49(4):19-21.
[9]芦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701-271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58
B
1009-5519(2015)18-2861-03
2015-07-01)
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326)。
王迎春(1966-),男,黑龙江肇州人,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E-mail:wych_164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