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
【摘要】在一部作品当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便是选取适合该作品所展现主题的表现形式。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众多戏剧创作者,也影响着戏剧作品的二度创作。本文试图通过上海音乐学院打造的音乐剧《海上·音》,对该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音乐剧;主题;形式
在众多的戏剧戏曲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因为表现形式选取失败而导致作品最终失败。值得赞扬的是,上海音乐学院打造的音乐剧《海上·音》在形式选择上十分成功。细考究下,不难发现,该作品的主要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选取
音乐剧《海上·音》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大批犹太人为躲避纳粹迫害从欧洲逃至上海。许多上海家庭为犹太难民提供了庇护。同时,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上海人也在犹太人的互动中感受到慰藉。该剧选取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史上三次犹太移居上海浪潮中,音乐教授、犹太小提琴家阿瑟·乌纳与国立音专声乐学员凌芸的爱情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犹太民族与中国人民共同反法西斯斗争的描写,表现中国人民和犹太人之间的民族友谊。
该剧主人公阿瑟-乌纳虽是虚构任务,但是却又有据可依。她不是单纯的某个人,而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建院初,众多犹太音樂家的综合。1927年国立音乐院(上音前身)成立,建院初,确实聘请过犹太音乐家来校任教,且为当时的上海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有影响力的音乐家。
在内容选取上来看,该剧立足于历史,同时又展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史。在内容上选取这样有历史依据可查的历史事件,使该剧本就富有历史性和时代感。也使该剧的创作有真实和概括性。
二、人物设置
音乐剧《海上·音》选取一个虚构的具有囊括性的音乐教授、犹太小提琴家阿瑟·乌纳作为主人公,将阿瑟·乌纳与国立音专声乐学院凌芸的爱情作为切入点。从一方面来说,从小人物着手,方便切题,且在整个故事的表达上均能做到详略得当,具有整体性,另一方面,从小处着手,更方便整个故事的发展,对于创作者来讲,更易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更利于最终对于主题的升华。
描写爱情的作品并不少见,通过爱情故事的描写来达到讽刺或其他效果的作品也更是常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戏曲作品当中,几乎各个朝代都有关于爱情的作品流传。无论是为情生为情死的杜丽娘,还是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在中国传统的戏曲作品中,也有许多将意义蕴含在爱情故事之中。该剧通过对于爱情的描写升华到民族大义的主题,其本身就有着可借鉴性。
在人物设置上音乐剧《海上·音》与中国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这在一方面也是根植于该剧所产生的地域文化:是该剧成功的诸多原因之一。
三、视听感觉
相较于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音乐剧《海上·音》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青春与活力。在该剧的创作中,创作者选取了带有犹太音乐元素的小提琴独奏片段贯全剧。同时该剧的创作者又没有单纯的局限于统音乐风格,而是将R&B、软摇滚、流行乐风格与独唱、二重唱、大合唱等结合起来。
作为音乐剧,强调的是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的结合。该剧当中,剧情由24个唱段串联推进,舞蹈展现出男女爱情的浪漫和对于仇敌的愤慨:同时在整个展现过程中,还有小提琴与钢琴等乐器的插入。这一系列的综合性素质的展现都体现出该剧的原创性色彩。
作为一部完全原创、由上音本科生出演的音乐剧,该剧的音乐风格,舞蹈风格及剧中的乐器展示:都有着挑战。且作为本科生去演绎一部富有历史性和时代感的作品,在音乐、舞蹈和戏剧三个方面均是有着一定阿局限性的,但是作为观众来讲,该剧所呈现的是一种年轻和朝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年轻富有朝气的本科生能够驾驭该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该剧成功点之一。
四、原创性与本土性
音乐剧《海上·音》是一部原创作品,该剧的创作和排演过程均由学生全程参与。音乐剧作为西方舶来品,如何将中国故事加入进去,用西方的形式现中国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深总的问题。在本人之前观看的音乐剧中,要么是直接照搬西方题材,要么是不土不洋、不中不西,很少有作品能够将题材和内容组合巧妙。但是在音乐剧《海上·音》中,用西方的音乐剧形式展现中国故事,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并没有很大反差,两者结合通。同时作为一部原创性作品,该剧并不是演出一次就弃之一旁,而是将该剧放到市场当中,在兰心大戏院等剧场演出,完全与市场相结合:用市场去检验该剧的整体价值。这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作为在市场当中经受检验的作品,虽然学生的驾驭能力等均受到考验,但是在另二个角度来讲,这一形式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因为有了实际演出经验,能够得到观众的反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该校学生专业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学生全程参与,又是原创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种尝试和实践,同时也是一种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该作品可以作为模板,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多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