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起搏器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2015-02-21 07:06刘梁英万晓强李五四李显梅
河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莫沙起搏器胃肠道

刘梁英,万晓强,李五四,石 钢,李显梅,肖 政

(1.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020 2.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重庆 400014)

功能性便秘是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肠功能紊乱所致。而“胃肠起搏”作为一种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的新方法已引起大众的关注[1,2]。为了评价胃肠起搏联合药物对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我们开展了胃肠起搏器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1.1.1 入选标准:严格按照根据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为入选标准。并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经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和经腹部超声、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有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有药物过敏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病及严重抑郁症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结缔组织疾病等。

1.1.2 病例来源: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和病房的可入组功能性便秘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胃肠起搏器联合莫沙必利组(实验组)、单用莫沙必利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 7 例、女 33 例,年龄 50.24±11.67,病程 5.93±5.35;对照组中,男 10 例、女 30 例,年龄 52.4±11.65,病程 6.43±4.87;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无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胃肠起搏器的操作方法:本研究采用泰士WCH-Ⅱ型胃肠起搏器(以下简称起搏器)进行治疗。根据说明书,体表胃起搏点定位:正极置于患者胃窦在体表的投影处,即剑下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2~4cm处,负极置于患者胃体体表的投影处,即剑突下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cm再往上1cm处,胃起搏频率为3.3次/min;体表肠起搏点定位:正极置于患者脐正上(剑突与脐连线)1~2cm处,负极置于胃起搏点正极外侧2~4cm处(剑下与脐连线的中点水平线上),肠起搏频率为13.2次/min。任一餐前治疗持续每次30min,每日2次,10d为一疗程。

1.2.2 分组治疗:实验组予以胃肠起搏器治疗同时,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成都康弘药物产),每天3次,餐前30min口服,10d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口服,10d为一疗程。

1.2.3 评价标准及疗效观察

1.2.3.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疗程结束2周、4周时随访的临床症状并进行评估。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排便困难:排便努挣、排便不尽、排便阻塞感。大便分型图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图进行区分。腹胀、嗳气、纳差等症状评分参照腹痛评分。

表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1.2.3.2 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依公式:(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以此判断疗效。症状积分降低>75%为显效;积分降低25%~75%为有效;积分降低25%以下为无效。有效率=(有效数+显效数)/总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在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症状评分无差别(P>0.05)。在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除腹痛症状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各组治疗前后相比症状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实验组症状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项目 排便困难 排便频率 排便时间 辅助排便 大便性状 腹痛 腹胀 嗳气 纳差实验组 40 治疗前 1.75±0.71 0.91±0.26 2.18±0.38 1.25±0.75 0.70±0.61 0.06±0.01 0.98±0.52 1.68±0.58 1.08±0.50治疗后 0.31±0.25 0.27±0.22 0.60±0.50 0.24±0.13 0.23±0.14 0.03±0.02 0.36±0.26 0.16±0.08 0.26±0.10对照组 40 治疗前 1.76±0.68 0.91±0.27 2.20±0.41 1.25±0.78 0.71±0.62 0.08±0.02 0.96±0.56 1.67±0.74 1.09±0.58治疗后 0.62±0.53 0.54±0.35 0.84±0.65 0.63±0.37 0.40±0.350.06±0.05△0.40±0.19 0.93±0.72 0.55±0.28

2.2 疗程结束后2周、4周,80例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

2.3 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未观察到腹痛加剧,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曾有2例实验组患者出现使用电极片后出现周围皮肤发红、发痒,故退出实验组,考虑与患者皮肤对电极片过敏有关。

3 讨 论

本研究在药物方面选用了促动力药中的莫沙必利,它是一种全胃肠动力药,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HT1受体,刺激乙酰胆碱大量释放,从而起到调节肠道环肌收缩和松弛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促进食管蠕动、减少胃食管反流、加上胃排空作用[3]。

在非药物疗法中,本研究选用了神经肌肉刺激的胃肠起搏。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的原理是基于胃肠道的动力及功能异常多是由于胃肠电节律紊乱所导致,胃肠道的生物电活动控制胃肠道在消化期和间期的活动,使其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与心肌运动类似。不同部位的胃肠道有其各自固有的慢波频率,又被称为基本电节律,胃肠道的节律性收缩、收缩扩布的方向及速度均取决于慢波的节律,控制慢波即可达到纠正异常胃肠电活动,调控胃肠道动力的目的。胃肠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胃肠道的起搏点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犹如心脏起膊器一样,能驱动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胃肠道基本电节律同样受胃肠起搏点的控制。胃肠起搏器通过体表类正弦波刺激“驱动”了存在于胃肠各部的起搏点,使紊乱的节律得到调整,恢复正常。从而使得原来胃肠节律紊乱所致的包括便秘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得以调整。胃肠起搏器遵循此理论,利用胃肠起搏点在体表的投影,增强了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和结肠收缩力。而且结肠蠕动缓慢,食物滞留会反馈性影响胃的蠕动,造成上腹部饱胀感,腹痛、纳差,嗳气等症状,利用胃肠起搏器电脉冲协同人体胃肠基本节律,刺激胃、肠,加强收缩力,从而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国内外学者应用内外置式胃肠起搏对胃轻瘫、倾倒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治疗效果明显[4],在国内也逐渐将胃肠起搏应用于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5]。大量的临床资料早已证实了胃肠起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于如何提高其疗效的持久性方面的研究尚少。

本研究中,实验组将胃肠起搏器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结果提示实验组可明显改善其排便困难,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辅助排便、大便性状、腹胀、腹痛、嗳气、纳差等症状,降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症状积分下降明显。随访时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在排便困难、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嗳气、纳差症状的改善上仍然持久。另一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在治疗结束当时,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不够大有关。而且随访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实验组疗效的持久性,远期效果较好,患者治疗依从性好。但该疗法对于腹痛症状改善的远期效果欠佳,故不建议应用此方法治疗腹痛明显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另由于实验时发现有患者对电极片出现皮肤过敏,因此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应慎用。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291~297.

[2] 符业阳,黄越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7).

[3] 廖冬雪,郑莉,秦永平,等.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1):61~63.

[4] 龚龙波,吕孝鹏,孟良,等.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J].中华全科医学,2012,(12).

[5] 黄晓春,江均贤.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80例临床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013,(2).

猜你喜欢
莫沙起搏器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