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与生长抑素水平降低胃黏膜适应性保护的关联性研究*

2015-02-21 07:06单宝珍李胜保
河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隐窝胃窦黏液

单宝珍,王 强,徐 柳,李胜保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威胁了公众的健康。胃癌的发病属于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过程,目前认为其主要经历了以下一系列模式: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并由此产生了胃癌癌前病变的概念[1,2]。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Chronic atrophic antral gastritis,CAAG)被视为胃癌癌前病变。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属于一种由胃肠黏膜生成的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胃肠多肽[3]。为进一步探讨CAAG与血、组织SST水平降低的关系,笔者检测了CAAG患者血与胃黏膜内SST的含量,观察胃窦D细胞数量的改变以及胃腺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胃窦幽门腺萎缩患者75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住入院的CAAG病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测确诊为胃窦幽门腺萎缩,同时伴或不伴有肠化生。其中,男性47例,女性 28 例,年龄 32~81 岁,平均年龄(51.9±10.5)岁。此外,研究还纳入45例胃镜下胃窦黏膜正常,不伴各类急慢性疾病者作为研究的对照。其中,男性23例,女性 22 例,年龄 36~78 岁,平均年龄(39.2±8.8)岁。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无糖尿病;③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者;④无应激或全身炎性反应者。

1.3 研究方法:①标本制备:内镜下胃窦病变处多部位(胃大弯、小弯、前壁以及后壁)活检6块,4块进行组织学(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观察,1块进行电镜观察,1块进行SST水平的检测。SST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取材的部位主要为上皮+隐窝。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SST水平时,主要的观察部位为隐窝。另外,采集患者肘静脉血2mL,采用RIA法对其血SST水平进行检测;②内镜与病理结果评定:正常情况下,内镜下胃窦黏膜为均匀的桔红色,组织学能够见固有腺体的形态较为规则,排列紧密。CAAG内镜下能够见到胃黏膜变薄,红白相间,以白色较为多见,并出现花斑样的改变,可伴有散在灶性糜烂,组织学能够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③SST水平检测: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分别检测组织以及血中的SST水平。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组织匀浆的蛋白浓度,组织SST水平以pg/pg蛋白表示;④SST定位与半定量检测:严格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SST阳性细胞可见有棕黄色。于400倍的光镜下选择3~5个视野,计算积分吸光度的平均值;⑤胃窦黏膜上皮超微结构观察:组织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于电镜下观察胃窦黏膜上皮以及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窦黏膜SST分布定位:正常情况下,SST主要分布于黏膜幽门腺隐窝处的D细胞中,见图1。SST阳性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D细胞中。正常胃窦黏膜隐窝处的黏液上皮细胞核上能够见到比较淡的SST阳性染色,但在萎缩的胃窦黏膜隐窝处,黏液上皮细胞核上则没有看到SST的染色,见图2。

2.2 CAAG腺上皮超微结构改变:正常情况下,胃窦黏膜上皮黏液细胞中存在着很多电子密度较高的黏原颗粒。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较短较少,根部没有进入胞质内,线粒体的结构能够清楚的见到,嵴完整,粗面内质网排列较为整齐,细胞核膜较为完整,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见图3A、3B。CAAG时,黏液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出现一定的肿胀,线粒体嵴发生明显的断裂,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造成黏液分泌的颗粒明显降低,细胞内核膜消失,最终导致染色质的聚集,见图3C、3D。肠化生细胞内,能够见到电子密度较低的黏液颗粒,表面微绒毛较多较长,绒毛根部进入胞质内,见图3E、3F。

注:A、B:正常胃窦黏膜上皮黏液细胞;C、D:CAAG黏液上皮细胞;E、F:肠化生细胞

图1 生长抑素在正常胃黏膜(A、B)及萎缩黏膜(C、D)中的表达定位[SP,×l00(A、c),×400(B、D)]

图2 SST在正常幽门腺及萎缩性胃窦炎幽门腺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4000)

图3 电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腺上皮超微结构改变(A:×10000;B、D:×8000;C、F:×12000;E:×6000)

2.3 SST水平降低与胃窦黏膜萎缩:胃窦发生萎缩后,血SST、上皮+隐窝部以及隐窝部SST的水平均较正常人组有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肠化生性萎缩、肠化生性萎缩胃窦的上皮+隐窝部以及血SS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化生性隐窝部SST水平明显低于非肠化生隐窝部S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血上皮+隐窝生长抑素水平比较(n,±s)

表1血上皮+隐窝生长抑素水平比较(n,±s)

注:与正常人组比较,*P<0.05;与肠化生性组比较,#P<0.05

组别 血(pg/100μL)上皮+隐窝(pg/μg蛋白)隐窝(×103)正常人 21.17±12.81 4.78±9.53 36.5±15.24 CAAG 10.51±7.60* 1.29±1.58* 6.79±3.15*非肠化生性 9.26±7.17* 1.15±1.41* 10.54±2.28*#肠化生性 13.66±10.49* 1.31±1.41* 5.36±1.40*

3 讨论

目前研究发现,D细胞广泛存在于机体的胃肠道内。其中,分布在胃内的D细胞多见于胃窦幽门腺的隐窝部位[4]。D细胞能够分泌SST,并通过旁分泌对其周围的细胞功能进行干预[5]。当SST进行循环后,能够以体液的形式分布在幽门腺的腔侧黏液上皮附近。目前研究发现,采用RIA法检测循环以及胃黏膜匀浆SST的水平并不准确。因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所得到的数据离散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了SST水平的检测,发现CAAG患者幽门腺隐窝部位的D细胞显著减少,这可能引发患者血、胃黏膜SST水平明显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共检测了75份胃窦幽门腺萎缩样本,发现幽门腺隐窝部位D细胞显著降低均伴有幽门腺不同程度的萎缩。

CAAG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胃固有腺体的减少。目前,CAAG从组织学上来说存在两种类型:即肠化生性萎缩以及非肠化生性萎缩。本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的萎缩都与幽门腺隐窝部SST水平的下降有关。其中,肠化生性萎缩对幽门腺隐窝部位D细胞的影响明显大于非化生性萎缩。

幽门腺约占胃黏膜总面积的20%,里面含有大量的黏液细胞、少量的D细胞以及少量的G细胞等。胃黏膜经常面对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差异悬殊的食物,由于有黏液上以及及分泌物黏液的保护作用,使得胃黏膜能够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发现,CAAG发生时,除了固有腺体的减少外,还存在的黏液上皮胞浆内线粒体发生一定的肿胀,峭出现断裂,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导致黏原颗粒数量的下降,最终造成细胞内核膜的消失,染色质发生聚集,说明来自胃窦的黏液生成量将有显著的下降。目前,关于黏液细胞分泌黏液的生理机制,研究尚不完全进行明确。以往的研究认为,食物与黏膜的直接接触,本身就能够刺激黏液的分泌,黏液细胞的分泌活动并不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本研究发现,幽门腺黏液上皮细胞附近SST的水平出现了明显降低,同时还伴有细胞内黏原颗粒数量的显著下降,D细胞周围黏液上皮细胞核上的SST发生消失,均说明黏液上皮细胞对于食物刺激,仍然受到体液因素的调控。

[1] Wu,Bingbing,Yuan,Taoyan,Qi,Ruili,et al.Effect of immunization with a recombinant cholera toxin B subunit/somatostatin fusion protein on immune response and growth hormone levels in mice[J].Biotechnology Letters,2012,34(12):2199~2203.

[2] Kim J K,Kwon O,Kim J,et al.PDZ domain-containing 1(PDZK1)protein regulates phospholipase C-β3(PLC-β3)-specific activation of somatostatin by forming a ternary complex with PLC-β3 and somatostatin receptors[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87(25):21012~21024.

[3] 娄华,朱耀环,李会朋,等.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大鼠胃炎 SS、Gas、Bax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35~338,345.

[4] 张虹,成映霞,段永强,等.治萎防变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生长抑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35~37.

[5] 朱淑琴,彭胜男,庄德葆,等.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在胃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J].解剖学杂志,2013,36(5):880~883.

猜你喜欢
隐窝胃窦黏液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改良低温螯合法分离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及分离效果鉴定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