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

2015-02-21 17:27原丽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外科

原丽琼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

原丽琼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跖疣;中医文献;中药外治;针灸

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新生物。根据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寻常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寻常疣对身体健康影响并无大碍,约65%的寻常疣可在2年内自然消退,但严重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患者往往因为身体不舒服或美观而要求治疗。跖疣系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在学龄前发病较少,5~6岁后增多,两性发生率相同。跖疣感染病毒类型与HPV-1、HPV-12、HPV-4相关,好发于足部着力点,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跖疣临床症状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颜色为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自觉不同程度疼痛。跖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或趾骨异常者不易消退。研究发现,HPV感染与人体的免疫缺陷有关,细胞免疫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对HPV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均有密切的关联。HPV感染者具有特异的细胞免疫缺陷。曹毅等[1]研究发现跖疣患者TH 细胞及TH/TS 比例和IL-2水平下降。

目前寻常疣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很多,主要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包括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等,西医治疗寻常疣的近期疗效不错,但不能抑制和清除病毒,无法降低复发率。由于跖疣发病部位的特殊性,相比其他部位的寻常疣治疗更加困难,并且存在创面大、易感染、难愈合、治疗痛苦、易复发等问题,尤其儿童不易配合。祖国医学对疣的记载源远流长,古籍文献中就已详细记载了病名、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大量的现代中医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跖疣在治愈率、复发率、耐受性等方面相比西医都有突出的优势,尤其在治疗多发性和难治性的跖疣中有更好的疗效。笔者现将跖疣的中医文献探究及治疗概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疣的病名、症候及病因病机的古文献记载

祖国医学中疣又被称为“疣目”“疣子”“千日疮”“枯筋箭”“疣疮”“晦气疮”、“刺瘊”“瘊子”。疣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经脉》:“虚则生疣”,后来在历代文献中又发现了其他不同的命名,《诸病源候论》称“疣目”;陈实功《外科正宗》称“枯筋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说:“此证一名疣子。”《外科启玄》中说:“一名疣疮,又名晦气疮……又名瘊子,生千日自落,故名之。”其病名体现了疣的症候、病因病机及疾病发展预后的特点,在中医古文献中并未直接出现“跖疣”的病名记载,从发病部位提及疣好发于手足。

疣的症候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记载,《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疣(一名枯筋箭),中医初起如赤豆,如花之蕊,多生于手足、胸乳之间。”《外科启玄》中记载:“一名疣疮,又名晦气疮,此疮如鱼鳞,生于手足上,又名瘊子,生千日自落,故名之。” 隋·《诸病源候论》论述:“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理,粗强于肉,谓之疣目。”《外科正宗·枯筋箭第九十七》提及:“枯筋箭……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 多生胸乳间。”《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记载:“发为疣目,或在头面,或在手足,或布于四体,其状如豆如结筋,辍连数十,与鼠乳相类,故谓之疣目。”综上,中医古代文献对于疣的症状记载基本涵盖了现代医学对疣的临床症状描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皮疹突出皮面,粗糙不平,蓬松枯槁,状如花蕊,色灰白或污黄,数目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好发部位手足、头面、四肢、胸部;千日可落,意指生长多年可自行消退,有一定的自愈性。文献记载中提到与鼠乳相类(鼠乳指现代西医的传染性软疣),这与现代医学的两者均为病毒性疾病的观点相一致。

疣的病因病机归于内因和外因。《灵枢·经脉》说“虚则生疣”;《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认为“风邪入于经络,气血凝滞,肌肉弗泽,发为疣目”;《太平圣慧方卷第四十》亦认为“夫疣目者……此皆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发生也”。《外科正宗·枯筋箭第九十七》指出:“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失荣养,以致筋气外发。”《外科枢要》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又有“枯筋箭由肝失荣,筋气外发赤豆形”的论述。中医古文献认为本病内因为虚,虚则生疣;外感风邪,凝聚肌肉,入于经络,气血凝滞而成;病在肝胆少阳经,肝血虚,或怒动肝火,或忧郁伤肝,或肝客淫气,使得肝血虚,肝筋血燥,肝失荣养,筋气外发,肌肤不润所致。现代中医学者认为本病内虚而外感,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风热毒邪,凝聚肌肤所致,或湿热内蕴,气血阻滞,筋气不荣,遂生赘疣,或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而外伤、摩擦是其诱因。

2 治疗方法

2.1古代治法 古文献中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主要有腐蚀法、灸法和丝线法。①腐蚀法。《太平圣慧方卷第四十》中记载有十一首治疣方,用药有石灰、炭灰、柴灰、砒霜、硼砂、硫磺、巴豆、腻粉、附子、桑叶灰、桑皮灰、艾灰、糯米等,将不同的药物制成膏体或粉末,使用时用水调成糊状将其直接涂在疣体上,或将疣体挑破后点涂于上,使其坏死脱落。在《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中也有记载:“石灰二两一味,以苦酒渍七日,滴汁点疣上即落。”②灸法即艾灸熏。《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记载:“疣形若大,用草纸蘸湿,套在疣上灸之。”《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又载:“艾一味,做注于疣目上灸之,三壮即除。”③丝线法,用丝线阻断疣体血供,坏死脱落。《外科正宗·枯筋箭第九十七》提及:“枯筋箭……用丝药线齐根系紧,七日后自患齐落;以珍珠散掺之,其疤自收。兼戒口味不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载:“根蒂细小者,宜用药线齐根系紧,七日后其患自落。”内治法以养血柔肝,祛风润燥法为主,清《外科证治全书》曰:“疣……系肝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治宜滋肾水以生肝血,润风燥以荣筋气,归芍地黄汤加牛膝、川芎主之,或为丸常服。”

2.2现代治法 人们由于工作压力大和作息不规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复发性跖疣和难治性跖疣增多,现代医学虽然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但存在易复发、创伤大的缺点。现代中医在学习和总结古文献的基础上,对于跖疣的治疗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外涂法、中药封包法、中药外洗法、针刺法和艾灸法。

2.2.1直接将药物涂于皮损表面 厉慧等[2]在100 mL乙醇内加入30 g粉碎的补骨脂浸泡,使用时用火柴梗蘸少许补骨脂酊滴在疣体表面,一日数次,至痊愈止;治疗跖疣10例, 痊愈8例,好转2例。丘柏荣[3]将自拟消疣药酒方(方药组成:鸦胆子50 g,陈皮30 g,红花50 g,生牡蛎80 g,龙胆草50 g,白芍30 g,夏枯草30 g,柴胡20 g) 干品研成粉末后浸酒外搽,每日4~6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30 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

2.2.2将药物封包固定于皮损表面 欧阳山等[4]将斑蝥碾成粉末,与透皮剂及乙醇制成膏剂,用小刀把疣体表面角质层刮除,将膏剂摊在患处,用创可贴固定,治疗56例,痊愈51例,痊愈率91.1%。蔡东华[5]将跖疣皮损剪成小凹,放置六神丸,用麝香壮骨膏敷贴固定,每4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106例均于1~3个疗程内脱落痊愈,痊愈率100%。鹿繁修[6]用医用胶布贴覆在疣体所在位置,剪出空洞露出疣体,然后将刮去内膜的鸦胆子果仁贴于疣体表面,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周为1个疗程,60例病例中,在第3周时88.3%的病例痊愈,在第4周时治愈率为98.3%。

2.2.3中药煎取药液后浸泡皮损处 中药煎取药液后浸泡皮损处治疗跖疣的临床文献报道较多,且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主要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及杀虫燥湿类的药物为主,依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文献报道的成方中大多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邢继华等[7]用清疣汤(板蓝根、大青叶、苦参、黄柏、补骨脂、旱莲草、夏枯草、五倍子、红花、鸦胆子、枯矾、地肤子)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30 d为1个疗程),痊愈89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6.0%。朱惠军等[8]用脱疣汤(牡蛎、赤芍、生地、三棱、莪术、蝉衣等)水煎后浸泡治疗跖疣,40例患者中表达HPV1型基因17例,表达HPV2型基因19例,表达HPV4型基因4例,结果治愈19例206个疣体(76.58%),其中表达HPV1型基因治愈8例99个疣体,表达HPV2型基因治愈9例89个疣体,表达HPV4型基因治愈2例18个疣,结论认为脱疣汤治疗跖疣是安全有效的,在治疗这3型HPV病毒感染的跖疣之间,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吴少鑫[9]用祛毒化疣汤(威灵仙30 g、木贼15 g、贯仲10 g、紫草15 g、板蓝根30 g、地榆25 g、地肤子20 g、白芷15 g、红花10 g)治疗跖疣563例(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57例占10.12%,显效355例占63.05%,有效122例占21.67%,无效29例占5.15%,总有效89.87%。刘冰[10]用中药外洗方(木贼30 g,红花10 g,香附30 g,金银花30 g,马齿苋30 g,白芷10 g,甘草10 g)治疗跖疣4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30 d, 最短14 d。谢雪冰等[11]用中药(板蓝根、苦参、大青叶、马齿苋、薏苡仁、紫草、柴胡、黄芪、当归)外用治疗多发性跖疣64例,痊愈率62.50%,复发率5.00%。中药组方煎液浸泡治疗跖疣临床疗效明确,无明显毒副作用,无创伤性损害,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研究应用。

2.2.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跖疣的方法在现代文献报道中指针刺法和灸法。针刺治疗疣是在祖国医学针灸技术上的一种创新,在多发性跖疣的治疗中,往往只需针刺“母疣”,其余疣体就会自行脱落。有学者认为针灸可改变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消炎和抗病毒等治疗作用。孙佑勤[12]认为针刺对疣体和病毒是一种刺激,从而使病毒抗原及疣细胞抗原释放,导致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特异性抗病毒抗体和抗疵细胞抗体,使疣脱落痊愈。张艳华等[13]认为,疣体本身所在之处,可以看作“阿是穴”,采用针刺疣体局部及围针治疗,即可达到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清泻毒邪的作用,另外,出针时摇大针孔,针后挤出少量血液,可使毒热之邪得以宣泄,加强清热解毒的目的。戴宏宇等[14]用针刺法治疗多发性跖疣,经2次或3次治疗后, 所有跖疣自然萎缩消失, 愈后局部皮肤无瘢痕及色素沉着,经治愈后1~5年时间随访均无复发。张艳华等[15]用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寻常疣、跖疣48例,治愈率100%。池华云等[16]针灸治疗跖疣69例,治愈率达100%,复发率为0。马一兵等[17]采用火针治疗跖疣47例,总有效率57.4%。

灸法治疗寻常疣历史悠久,早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记载:“疣形若大,用草纸蘸湿,套在疣上灸之。”《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体疣目》中:“又方:艾一味,做注于疣目上灸之,三壮即除。”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消瘀散结之功。艾灸可使外周血中TH细胞数、TH/TS比例及IL-2水平提高,从而调整T细胞亚群的平衡,促进IL-2的合成、释放,使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恢复[21]。HPV对热敏感, 李晓东等[18]通过探讨37 ℃、42 ℃、45 ℃局部温热条件下对HPV感染皮损朗格汉斯细胞(LCs)CDla/CD83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温热可能通过促进LC的迁移和成熟,在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治疗HPV感染的皮肤病,协助增强了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韩旭等[19]用回旋灸治疗寻常疣,总有效率95.2%,复发率2.4%。彭建东等[20]用小艾柱直接灸治疗跖疣23例中,1个疗程治愈9例,占39.13%;2个疗程治愈14例,占60.87%,治愈率100%。彭子辉等[21]采用艾条隔蒜灸治疗跖疣60例,4周为1个疗程,治愈51例,有效率100%。

3 小 结

跖疣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因足底部多汗、摩擦、外伤而发病,其病程的发展和机体的免疫力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环境的改变,现代人群的机体免疫力普遍降低,人们生活之间的接触程度也越来越密切、频繁,故跖疣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多发性、难治性跖疣一直是学者们探究治疗的重点。现代医学治疗跖疣多根据疣体的数量及复发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常选用外科切除、化学药物腐蚀、皮损内注射化学性药物及二氧化碳激光、冷冻、微波等治疗,口服或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这些方法存在创面大、易感染、难愈合、治疗痛苦、易复发、疗效不确定的问题。从以上文献可看出,跖疣的记载与治疗在祖国医学中源远流长,现代中医对其治疗有着更全面和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多发性跖疣相对于现代医学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虽然中医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但今未有明确的治疗指南对临床工作者给予指导。

[1] 曹毅,陶茂灿,郭建辉. 跖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研究[J]. 临床医学,2007,27(5):80

[2] 厉慧,王玉华. 补骨脂酊治疗寻常疣、跖疣42例[J]. 吉林中医药,1999,19(5):43

[3] 丘柏荣. 自拟消疣药酒方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2014,29(6):1223-1224

[4] 欧阳山,欧阳汤鹏,陈冠城,等. 斑蝥外敷治疗军人跖疣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2014,57(11):1170-1171

[5] 蔡东华. 六神丸与麝香壮骨膏敷贴治疗跖疣疗效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74

[6] 鹿繁修. 外敷鸦胆子治疗跖疣60例[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3(5):151

[7] 邢继华,邢继霞. 清疣汤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J]. 中医研究,2013,26(10):22-24

[8] 朱惠军,许爱娥. 脱疣汤治疗跖疣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622-3623;3626

[9] 吴少鑫. 中药祛毒化疣汤治疗足跖疣563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37

[10] 刘冰. 中药外洗方治疗跖疣40例[J]. 河北中医,2000,22(12):905

[11] 谢雪冰,柳敏. 中药外用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2014,31(4):208-209

[12] 孙佑勤. 针刺治疗寻常扰、肠疵机理的探讨[J].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3,16(2):85-86

[13] 张艳华,朱凤贤. 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寻常疣跖疣48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51

[14] 戴宏宇,陆阳. 针刺法治疗多发性寻常疣、跖疣126例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65

[15] 池华云,朱小娟,王鲁,等. 寻常疣、跖疣的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07,13(23):1896-1897

[16] 马一兵,孙丽蕴,陈凯,等. 火针治疗跖疣47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40-241

[17] 曹毅,马泽云,郭平. 艾灸阿是穴对多发性跖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4):64-65

[18] 李晓东,高兴华,洪晓玉,等.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LC成熟功能的影响[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2):122-124

[19] 韩旭,刘悦. 回旋灸治疗寻常疣及跖疣临床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37-438

[20] 彭建东,郑红彦,胡小丽,等. 小艾柱直接灸治疗跖疣23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56

[21] 彭子辉,李刚. 艾条隔蒜灸治疗跖疣[J]. 中国针灸,2012,32(2):10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36.043

R752.51

A

1008-8849(2015)36-4102-03

2015-04-03

猜你喜欢
外科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穴位贴敷结合督灸治疗外科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