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序

2015-02-21 02:05张皓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臣日记西藏

张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序

张皓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康欣平的专著《〈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可称第一部全面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著作。该著在没有肯定有泰其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泰驻藏日记》及其他史料的仔细爬梳,来分析研究在具体历史情境下的有泰其人其事,从而丰富和深化了对驻藏大臣有泰以及晚清西藏政治社会风俗等的理解。

《〈有泰驻藏日记〉研究》;有泰;驻藏大臣

近些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问题,对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如何治理西藏关注不多。但是,在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康欣平研究《有泰驻藏日记》的著作出版之际,也愿意谈谈感想。

西藏,其国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外,它“沿印度北境蜿蜒二千哩,与印度成为居高临下”;对内,它与新、青、川、滇等省区“地理上实连一成气”。[1]因此,西藏必然成为西方列强觊觎和分裂的对象。曾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吴忠信,在1939年8月4日的一份报告中分析了英国侵藏原因、时机及企图。他指出:“英人既并西藏(不丹),吞哲孟雄,即觊觎西藏,而以保护北印为图藏之口实;又以西藏位长江上游,有高屋建瓴之势,为达其横贯我国,以与在长江英人原有势力联络一气之目的,亦非打通藏路不可,此为英人积极图藏之主因。清末达赖出亡印度,与中土隔绝,并以青、康、藏相互间数数交兵,内部不宁,国防益驰,更予英人以乘机图藏之机会。综考英人对于西藏之初步企图,在使其成为半自主之单位,减削中央统治西藏之主权,同时英国可伸张其实际势力于西藏。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之类,于森姆拉草约的规定各款可以证之。我国拒签此约,虽不受其拘束,而英、藏则已照签,西藏已受钳制,故中央与西藏间之悬案一日不决,则中央一日难决于对藏,而英则势利形便,逐渐深入,其为隐患,自不待言。”[2](P224)总之,在英国侵藏政策与步伐之下,在中国国力衰微之下,西藏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

整个民国时期西藏问题又包括哪些具体的问题呢?时人作了概括:“分析言之,曰班禅回藏问题,曰康藏划界问题,曰中央在西藏统治权之恢复问题;而尤以后者为诸问题之核心。”[3]当然,这三大问题只是西藏问题中的主要问题,西藏问题还包括

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英印企图侵占中国藏南领土、反对和阻止国民政府修建西藏公路等问题。晚清民国时期的西藏问题,与当今所谓西藏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西方列强企图分裂中国。有学者指出:“所谓‘西藏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外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虽然西藏独立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却造成了中印边界问题、西藏‘人权问题’和‘西藏流亡政府问题’。‘西藏问题’是在中国国贫民弱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彻底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发展。”[4]

在1931年7月中旬国民政府举行首届高等考试中,普通行政人员须进行中国近代政治史考试,三大题中有一道为“清代对于蒙古西藏治理之得失如何”①。显然,研究驻藏大臣对于治理西藏问题的得失,关系极为重要。

驻藏大臣分为驻藏办事大臣和帮办大臣。有学者统计了人数情况,指出:“在驻藏大臣制度存续的185年间,清政府共向西藏地方派遣驻藏大臣176人次(138人)。包括未到任者21人,实到任者117人;办事大臣103人次,实到任65人;帮办大臣73人次,实到任52人。”该学者还对这些驻藏大臣的作用及影响作了划分,认为:“纵观历表中的一百多任驻藏大臣,可谓贤愚各异、臧否互见。其中既有忠肝义胆、英勇捐躯的傅清、拉布敦、凤全,也有体恤民生、政绩卓著的松筠、和宁、和琳,更有力挽危亡、锐意革新的赵尔丰、联豫、文硕、张荫棠等人。当然,其中也不乏庸碌无为、贪图享乐、苟且度日之辈,如庆麟、满庆、恩庆等人,怯懦无能、贪赃枉法、卖国求荣的升泰、有泰兄弟,临阵畏敌、欺君罔上,最终畏罪自尽的巴忠,更有悖谬妄乱、认敌为友、以身试法的纪山。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驻藏大臣都为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巩固、西藏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

这一划分大致正确,但是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研究。对于有作为的驻藏大臣来说,我曾探讨过1885年至1888年文硕出任驻藏大臣的情况,认为他出任,是要完成“开导”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准许英人进藏游历通商和设法加强中央政府对藏治理的双重任务。他上任后,既支持抗击英人入侵,又要求妥协让步。同时,他努力加强驻藏大臣权力,推行川藏一体计划,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他未能完成任务,清政府撤去其职。[6]显然,像文硕这样的有作为、有能力、有志向的驻藏大臣,在清朝国力下降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完成加强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任务。

至于另一种驻藏大臣,按照上述学者的评价,有泰引人注目。有泰(1844-1910),字梦琴,卓特氏,蒙古正黄旗人。同治四年(1865)三月,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同治六年(1867)二月,“实录馆”保举为户部额外主事。光绪九年(1883)七月,随额勒和布赴陕西查办案件。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有泰被外放江苏常州府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端郡王载漪奏请其回京,充任虎神营右军统领。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鸿胪寺少卿。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三日(1902年12月2日),赏给副都统衔,任驻藏办事大臣。这份简历说明有泰并非平庸之辈。但是,他任驻藏办事大臣期间,面对英军兵临拉萨城下,认敌为友,以西藏地方当局为非,眼看《拉萨条约》签订。因此,在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三日(1907年3月16日),有泰因张荫棠的参劾而被清廷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

有泰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从同治四年(1865)三月二十五日开始记日记,至宣统元年(1910)二月十四日止,前后长达46年。1988年,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从有泰日记中整理出《有泰驻藏日记》,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稿本有泰文集》10册,收录了有泰手写的46年全部日记以及他的奏折、书信的底稿。这些资料是研究有泰不可缺少的,而《有泰驻藏日记》是目前所存清代驻藏大臣唯一完整之日记,对于研究驻藏大臣在清政府治理西藏的得失无比重要。但是,或许由于有泰个人的历史形象负面,学术界对他的驻藏日记研究并不深入。

《有泰驻藏日记》逐日而记,涉及晚清西藏地方政治、社会、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等各个方面,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从大的方面来讲,《有泰驻藏日记》提供了一幅晚清西藏政治嬗变、社会经济生活、

宗教风俗的图景,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从小的方面来讲,《有泰驻藏日记》细致描绘了有泰驻藏期间的日常生活、政事处理、人际交往、书籍阅读等各方面,成为研究他个人驻藏期间思想、行为、心态的重要依据。

康欣平的著作,可称全面研究《有泰驻藏日记》的第一部著作。该著第二章至第五章从“有泰在藏期间的物质生活、祭祀宗教活动与闲暇”、“有泰筹藏的思想、行为、心态及其变化”、“有泰在藏期间的人际关系”、“有泰在藏时期的精神世界”等角度研究驻藏大臣有泰,涵盖有泰的日常生活、政事处理、人际关系、阅读与诗文爱好等诸方面。

在具体研究中,作者十分强调时序性,注意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前后变化及曲折性,并试图对其做出阐释。如第三章,作者将其分为从有泰被任命为驻藏大臣至到拉萨前、到拉萨后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期间、英军撤离后三个时间段,注重梳理在不同阶段有泰筹藏的思想、行为、心态及其变化。第三章第三节第一部分“有泰在瞻对归属问题上的反复”,作者指出驻藏大臣有泰在瞻对归属问题上有二变:起初他赞同收瞻对归四川管理,这由他与读鹿传霖《筹瞻奏稿》及相关言行可以看出,然而到拉萨后当瞻对归属问题提出时,他转为不赞同驻藏帮办大臣凤全收瞻对的主张,此为一变;此后当朝廷下旨决定收瞻对归四川管理时,有泰又转而赞同朝廷的旨意,此为二变。作者还试图对有泰在瞻对归属问题上的变化做出解释。又如第四章,作者选取有泰与西藏地方上层统治者、有泰与同僚、有泰与随员及下级官吏三组人际交往,每组有两人及以上,目的是对有泰在藏期间人际交往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以便更为准确地定位和把握有泰其人。在有泰与他人每一对关系研究中,作者十分重视前后关系变化及复杂性,并试图阐释分析为何如此。此外,在利用《有泰驻藏日记》梳理分析有泰与何光燮关系时,作者还做了些带有考据性工作,考辨了学界关于1904年9月7日《拉萨条约》签订时的一个有误的流行说法:即时任驻藏办事大臣有泰准备画押,被文案何光燮劝阻“弗画”,有泰因此才没有画押。

该著第五章梳理分析有泰在藏期间的书报阅读与诗文爱好,进而窥视他的价值倾向与精神世界。此种做法在学界研究中并不鲜见,但在有泰研究中向来被忽视,作者在此无疑是做了有意义的工作。

该著第六章是从有泰的视角下研究有泰被参劾案。以往研究中,对清廷处理此案的变化、有泰本人对此案的逻辑关注不够。借助《有泰驻藏日记》及其他相关史料,作者从清廷处理此案变化、有泰对此案的认识逻辑角度出发,对有泰被参劾案进行大胆而可贵探索,显示出对史料精细研读功夫与一定史识。

总之,通读全著,我感觉“耳目一新”之处不少。或许有些观点还可相商,但作者的学术努力值得鼓励与肯定。该著在没有肯定有泰其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泰驻藏日记》及其他史料的仔细爬梳,来分析研究在具体历史情境下的有泰其人其事,从而丰富和深化了对驻藏大臣有泰以及晚清西藏政治社会风俗等的理解。

是为序。

(康欣平所著《〈有泰驻藏日记〉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即出。)

[注 释]

①另两题为“中日战争、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及“戊戌政变之经过、其影响如何”。

[1]全无若.康藏纠纷与西藏独立[J].创进半月刊,1934(1).

[2]吴忠信为拟具入藏任务与组织暨经费意见事致行政院折呈(1939年8月4日)[Z].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3]冷亮.中央对西藏统治权之恢复问题[J].边事研究,1937(1).

[4]王中文.“西藏问题”的形成及其嬗变[J].历史教学,2008(4).

[5]慕云歌.清代驻藏大臣制度的历史与沿革[EB/OL].中国民族宗教,http://www.mzb.com.cn/htm l/Home/report/421184-1.htm.

[6]张皓.1885-1888年文硕出任驻藏大臣及去职[J].青海民族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顾祖成]

[校 对 夏 阳]

K252

A

1003-8388(2015)05-0150-03

2015-07-14

张皓(1964-),男,土家族,贵州德江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政治史。

猜你喜欢
大臣日记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从驻扎大臣制度的演进看嘉道时期对新疆的治理
神奇瑰丽的西藏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一个人的西藏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西藏:存在与虚无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