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亮,葛数金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从文化领导权理论看当今的低俗文化
崔海亮,葛数金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根据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党的领导的合法性需要通过公民认可的“文化领导权”来实现。当今的低俗文化削弱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冲击着党的意识形态领导的合法性。低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要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地位,就必须抵制低俗文化。低俗文化的泛滥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人们的思想,用中国梦来凝聚力量,才能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低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不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和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依据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来分析当今的低俗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消极影响,并提出抵制低俗文化泛滥的应对措施。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理论影响深远,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意识
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问题。他集中探讨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合法性问题。他认为执政党的政权合法性包括政治合法性和思想文化合法性两个方面。政治合法性主要通过军队、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依靠政治社会的强力控制来实现。而思想文化合法性主要通过学校、新闻媒体、工会、教会等社会组织,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内化到市民的思想意识当中,通过民众自觉认同的“文化领导权”来实现。“通过家庭、教会、学校、工会、媒体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要的世界观、价值观灌输和渗透到大众意识之中,得到大众认可接受,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来赢得民众服从而达到自身目标。”[1]葛兰西认为,随着社会民主程度的不断提高,依靠外在的武力强制来获得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与挑战,容易引起民众的消极抵制与正面对抗。与此相反,统治阶级掌握文化领导权(也就是福柯所说的舆论宣传的“话语权”),借助意识形态的领导,将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要的价值观念渗透到民众的意识当中,使民众自觉“同意”并接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获得政权合法性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执政党要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就必须获得市民认可的“文化领导权”。统治阶级的政权合法性并不在于统治阶级如何宣扬、辩护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在于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使最广大的民众自觉认可并接受这种意识形态,使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内化到民众的日常行为中去。这样的意识形态才真正具有合法性。“意识形态合法性就是要在最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取得文化领导权。”[1]从这个意义上讲,统治阶级政权的合法性并不是看代表这个阶级利益的政党是否在形式上掌握了政权,而是看它是否真正取得了文化领导权。取得了文化领导权才真正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丧失了文化领导权,也就丧失了政权的合法性。
文化领导权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本质就是获取民众广泛的‘同意’,就是通过‘非暴力’形式使被统治阶级信仰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任何政党要获取和稳固执政,都离不开文化领导权的构建与巩固,都需要达成民众对于政党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2]因此,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也需要通过公民认可的“文化领导权”来实现。
那么,文化领导权是如何实现呢?或者说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如何实现呢?葛兰西又提出了他的“文化革命”战略构想,主要包括“阵地战”和“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所谓的“阵地战”是相对于“运动战”而言的。指的是广大群众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控制的情况下,革命的策略不宜采用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发动直接的、正面的武装进攻的“运动战”。而是将革命目标转向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领域,在市民社会中传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批驳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这种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阵地战”要通过“蚕食”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斗争,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在市民社会中逐步减少民众对资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认同,从而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最终取得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取得文化领导权还要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有机知识分子”指的是与自己所在的集团和所代表的阶级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精英。他们是新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倡导者与传播者。资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对维护资产阶级的“合法性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也要培养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宣传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束缚,逐步掌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今天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除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在社会泛滥的低俗文化。如果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这些低俗文化,那么我党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党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威胁。对低俗文化的认可必然会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认可,甚至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对于什么是低俗文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
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可以把文化分为雅文化、俗文化和低俗文化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偏向神圣和崇高的那个层面,可称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严肃文化;第二个是偏向世俗生活的层面,可称为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流行文化;第三个是偏向动物性或生物性的层面。一种文化,特别是通俗文化被偏激化了,成为满足第三个层面需要的东西,就是低俗文化。”[3]低俗文化是指格调不高、内容低级庸俗的文化,在性质上是低级的、落后的文化。低俗文化不同于通俗文化,是通俗文化的进一步堕落和粗俗化。
低俗文化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不仅在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媒体、舆论宣传等这些显性的文化领域大肆泛滥,而且在大学校园、文学艺术、学术研究、公共社交场合也不断渗透。比如,影视上的低俗歌曲、相亲节目,网络上的“凤姐”现象、“伪娘”现象、各种恶搞事件、情色诱惑情境、语言暴力倾向,以及各种性暗示意味极强的保健、丰胸、美容等视频广告。报纸杂志上的色情漫画、色情文学作品。学术研究中层出不穷的“抄袭门”事件等等。这些低俗文化污染着人们的精神家园,消解着支撑社会正义的道德支柱,使“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评判标准错位,导致社会道德理想的缺失。低俗文化的泛滥,不断突破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使人们走向堕落与颓废,与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低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世界观方面,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创造精神。而低俗文化往往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某些涉及历史观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通过编造戏说历史而模糊历史真相、诋毁传统高尚人格、消解高尚民族精神,宣扬抽象人性论、爱情决定论、历史宿命论、历史倒退论等唯心主义历史观,表现出对唯物史观不屑一顾的心态。在一些旅游景点,关于历史古迹、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说中,越来越多地渗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唯心主义编造。”[4]低俗文化也渗透到学术研究当中,在近几年的历史研究中,一些学者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歪曲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丑化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美化反面人物,宣扬英雄史观,贬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这种思潮与西方反华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相呼应,却披着学术的外衣,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与迷惑性,实质上是低俗文化的借尸还魂,最终目的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对于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危害极大。
第二,在价值观方面,表现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文化坚持集体主义主义的价值观,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和国家利益。而低俗文化却坚持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利己主义,唯利是图、好逸恶劳,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及社会舆论和职业道德的谴责,规避法律法规和纪律的制裁,甚至不顾家庭血缘亲情。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明显的例子。一些年轻人“炫富”、“拚爹”,虽然已经成年,自己却不劳动,花着父母的钱还心安理得,自己过度消费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竟然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样的年轻人心里没有国家、没有集体,甚至没有父母,只有自私自利的自己。这样的风气任其蔓延,必然会使当今年轻一代丧失理想与拼搏精神,成为“垮掉的一代”。
第三,在人生观方面,表现为奉献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文化坚持奉献主义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而低俗文化坚持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把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当做人生的全部意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理念流行,加上电视广告和娱乐文化中“VIP”、“豪华”、“至尊”、“高贵”、“帝王”之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展示,大肆宣扬奢靡享乐的文化精神,不断刺激和放大人们的享乐欲望,诱导着人们的享乐观念。导致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社会上滋长蔓延,尤其对青少年群体影响更大。他们甚至以享乐主义的生活为时
尚,调侃自己是“我低俗我快乐”。享乐主义鼓吹尽情纵欲,挥霍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毒害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滋生社会腐败的温床,使社会走向颓废与堕落。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的毒害而沦为腐败分子。低俗文化也在腐蚀着党的肌体,败坏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由此可见,低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是根本对立的,其危害极大,冲击着党执政的合法性。而且低俗文化往往披上大众文化的外衣,似乎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诉求,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我们还要警惕低俗文化中的民粹主义倾向。
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价值两面性的文化思潮。“它一方面强调民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把民众的愿望、需要、情绪当做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另一方面更基本的含义,则是极端的平民化倾向和极端的民主主义立场,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强调对大众情绪与意愿的绝对顺从,常常把平民化作为所有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合法性的最终和唯一的来源,对普通大众在特定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的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也盲目顺从。”[5]民粹主义强调民众的根本利益,主张“民意至上”,但却采取极端民主主义立场,甚至把群众的非理性的诉求也当作是正当的群众利益来满足,反对政府权威与法律约束,很容易走向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但很容易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相混淆。”[6]民粹主义强调的“人民”、“群众”并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而是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小生产者,甚至是流氓无产者。当今低俗文化的流行与民粹主义的复兴有很大关系,拥抱低俗文化的那些人,绝对不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人民”。当今的低俗文化与民粹主义合流,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手段,打着维护群众利益的招牌,强奸民意,绑架政府,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我们必须警惕低俗文化的民粹主义倾向,抵制低俗文化的泛滥。
要想有效地抵制低俗文化,就必须弄清楚低俗文化流行的原因,这样才能铲除低俗文化滋生的土壤,从而彻底抵制低俗文化。
低俗文化流行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性本身的复杂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同时,人还具有自然属性,有追求物质享受和肉体满足的欲望。《孟子》里讲“食色,性也”,《礼记》里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反对人追求“食色”这些合理的欲望,而且当今社会更加尊重个体的权利,政府也在采取措施不断改善民生。问题在于人们在满足这些欲望的时候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如果突破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过度追求享乐和肉体的满足,就陷入了低俗的泥潭,形成奢靡享乐的不良风气,人性就堕落到动物的层次。如果没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合理引导,人们就会以低俗为时尚,就会使低俗文化在整个社会泛滥。
第二,商品交换的功利主义原则大肆流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商品观念深入人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一些人为追求金钱不择手段,不讲廉耻和社会公德。文化市场不够规范,一些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迎合低俗文化的需求,生产了大量格调低下的媚俗、庸俗、低俗的文化产品。这在当今的文化娱乐界表现得尤其突出。电视和互联网上的许多色情广告、宣扬色情和暴力的游戏网站严重毒害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灵,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
第三,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冷战结束后,西方反华势力加强了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和平演变”。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遏制中国、唱衰中国,使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就成了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的,西方反华势力借助于网络、学术文化交流、寻求代理人等方式向我国输入腐朽的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国际敌对势力向我国输入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
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一些干部群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全党都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7]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性开放、超前消费等观念对我国的普通群众和某些领导干部都有重大影响,一些人主张全盘西化,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却丧失了自信。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就导致西方的低俗文化在国内大肆泛滥。
第四,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消费文化大行其道。低俗文化不仅在我国大肆流行,在其他国家也泛滥成灾。“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经受着低俗文化、恶俗趣味的困扰。这些涉及人们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毫无品位的内容,常常令各国民众因不堪忍受而纷纷抗议,其政府更是为之大伤脑筋。”[8]低俗文化全球泛滥与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文化大有关系。英国的著名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深入地研究了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他认为新型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都喜欢更加充分的享乐主义和张扬性的消费规范,……他们对待文化(既包括神圣的高雅文化,又包括大众文化,同时还包括更为普通的消费方式和实践)的习得方式、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9](P134)迈克·费瑟斯通认为,消费文化是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后现代消费导致了生活与艺术、政治与文化、学术与通俗、神圣与世俗间区别的消解,也产生了一批文化资本家,导致大众文化走向低俗化。受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消费文化的影响,全球性的低俗文化也影响到国内。
第五,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相对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再加上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结果导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部分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自信,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不自信,反而去拥抱低俗文化,思想堕落、精神委靡,迫切需要用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人们的思想。
针对低俗文化流行的原因,抵制低俗文化的泛滥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长期斗争,抵御西方的“和平演变”。要充分认识到低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充分认识到西方的自由主义、极端个人的价值观是低俗文化的思想根源,充分认识到西方腐朽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二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展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如果有部分党员干部认同和拥抱低俗文化,贪污腐败、生活堕落,奢靡之风盛行,就败坏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威信,在人民群众当中产生十分消极的恶劣影响,会进一步助长低俗文化的泛滥。因此,尤其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提高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政治觉悟,自觉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为广大群众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按照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宣传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发挥好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上的低俗文化进行深入批判,同时创造出健康向上的、满足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四要规范文化市场,理性发展文化产业。目前,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西方掌握着文化霸权和国际舆论的话语权,而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弱势文化。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西强我弱”的文化发展局面还会存在。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是,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谨慎发
展,不能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更不能违背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特别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关停一些低俗、庸俗的文化娱乐节目,取缔一些传播淫秽、色情、暴力的网站,防止网络暴力,警惕低俗文化中的民粹主义倾向。
五要做好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低俗文化得以流行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地位,保障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在当前,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人们的思想,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凝聚力量。要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
[注 释]
①如韩、美、英等国热衷曝露隐私的庸俗电视节目,日本的色情漫画,荷兰、泰国的色情表演等。这些低俗文化引起各国民众的强烈抗议。但由于丰厚的经济利益回报,各国政府应对乏力,低俗文化泛滥蔓延仍然难以扼制。参见毛莉、宋佳烜:《低俗文化泛滥全球令人忧》,《中国文化报》2010年 8月14日,第4版。
[1]李京.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看中共重构意识形态合法性问题[J].理论月刊,2014(1).
[2]张士海,施秀莉.文化领导权的本质、作用与实现[J].科学社会主义,2012(1).
[3]新华网.警惕低俗文化侵蚀》[EB/OL].(2004/7/23).http:// 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7/23/content_1633142. htm
[4]周玉清,王少安.再论抵制低俗文化之风[N].光明日报,2012-08-04.
[5]刘起林.低俗文化中的民粹倾向[N].人民日报,2008-03-27.
[6]王琳,杨永志.“网络民主”发展与民粹主义倾向[J].理论与现代化,2014(5).
[7]陈坤.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理论探讨,2013(4).
[8]毛莉,宋佳烜.低俗文化泛滥全球令人忧[N].中国文化报,2010-08-14.
[9][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杨维周]
[校 对 康桂芳]
G122
A
1003-8388(2015)05-0095-06
2015-07-17
崔海亮(1972-),男,河南渑池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发展研究”(项目号:13AKS008);西藏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西藏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西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加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研究”(项目号:SZZ2015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