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20 05:24唐文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导学式种群课堂教学

唐文涛

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了“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变为了“诱导式”,这些变化对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笔者以高中生物学课本中的“生物与环境”为例,对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有效的探究。

一、导思

“导思”即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循路求索,沿路求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紧扣学习目标,“梳理”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导出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这一目的。可见,“导思”的目的是要导出知识。

注重教学“引言”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既有利于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种群”一节的教学,种群概念和种群的特征,这两个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为此,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的情景:“我们知道环境中的生物有多样性,为了研究各种不同的生物类群,最好先有一个什么概念好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行计划生育已成为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除此还有其它更为有效的途径吗?”正当学生处于思索阶段,急需得到答案时,便说道:“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有关种群的知识,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将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

在正常课堂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这样的情景,诱导学生理清思路,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和巩固。

二、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引导他们在阅读思考中存疑、生疑,学会质疑?

首先是“自读”。即学生在无教师指导下的自我阅读。通过“自读”过程,让学生自己用笔勾划出有关的名词概念、关键性的词语等,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

其次是“导读”,即对学生进行提纲式的导读,运用提纲引路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关系”时,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导读”。

再如“环境保护”一节,为使学生了解森林、草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可在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之前,导入一些有关的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利用、能源危机等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例如:废气、废水、废物、放射性物资等对地球的破坏;违背自然规律乱伐树木,致使风灾、雹灾近年来陆续发生;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日益减少,甚至灭绝等。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让他们在阅读中对以上导入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

再次是“评读”,即在“自读”和“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要点,做图解、加评注等,把“疑”转化成问题提出来,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或独特的见解记录下来,以备讨论。此时,需要教师积极巡视课堂,从中了解学情,以掌握疑难,增强“导议”的针对性。

三、导议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信息交流的过程。“导议”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就有关问题展开全班讨论,通过信息的多方传递,互相文流,相互启发,以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要组织好班上的讨论,选题是“导议”的关键。讨论题应兼有“重点性”、“针对性”、“思考性”、“可行性”等特征,从而既有讨论的必要,又有搞好讨论的可能性。开放式的议论有时会带来极好的效果。如在“环境保护”一节中,以学生们近期了解到的有关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意见发表,提出解决方案。如以“由长江洪水谈生态保护”为议题,让全班展开全面讨论,再有选择性地让学生代表发言,通过互相交流的形式,分析其根本原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得出其根治办法(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导议”,师生间的双边交流,学生会自然得出:水患问题与生态息息相关,而生态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于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如此讨论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以及发表意见的民主精神。

四、导法

“导法”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是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交给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在学生阅读自学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勾划出文中的概念、名词术语;(2)紧扣学习目标,寻找文中的重点段、重点词、重点句;(3)找出在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内容,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如:使用生物学挂图要求学生观察时,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通过方法的传授,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但却是其终生受益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导理

“导理”即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进行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人类的历史渊源流长,书本知识也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提炼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当今我国及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书本知识不断地被补充、更新。所以,通过书本知识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通过对生态与环境有关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应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此来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如:随手关灯、电器;关水龙头;不乱倒剩饭菜、乱倒垃圾;爱护益虫、益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自觉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等。通过以上的“导理”过程,实现了作为教师寓教学于教育实践中这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确实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在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导学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导学式种群课堂教学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初探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