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廷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授课;有效教学
教学顾名思义是有“教”和“学”组成的,但是重在学,因为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教的知识,最后学生能有所收获,从而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智商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整齐划一,毫无区别的开展统一教学,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难度系数较大,每位学生的学情肯定是不一样,那么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做到因地制宜、因生制宜,采取有效对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即分层教学。
一、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传统的大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大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等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数学,厌恶老师,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而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原则
1.相近性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模糊性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够到苹果为宜。
4.整体与个体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就遵守这个原则。
5.调控性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控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6.激励性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4.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5.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6.分层测试。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7.分层评估。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1)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2)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3)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4)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