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2015-02-20 01:35刘芬莲翁洁清李晓敏
军事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干预

刘芬莲,翁洁清,李晓敏

(1.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ICU,上海 201499;2.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妇科)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刘芬莲1,翁洁清1,李晓敏2

(1.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ICU,上海 201499;2.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妇科)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持续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针对颅内高压及时干预。结果112例患者中有7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ICP增高,其中4例手术无效死亡;对108例术后患者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进行评估,恢复良好59例、轻残37例、重残7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及早发现颅内高压,早期进行治疗和护理,有助于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3~8分、伤后昏迷6 h以上的颅脑损伤[1],病死率达30%~50%,其中颅内高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直接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监测颅脑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用药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10年起,应用ICP监护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ICP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便利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34例,年龄17~78岁,平均(50.3±15.8)岁;入院时GCS评分6~8分者96例,3~5分者16例。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30例,硬膜下血肿38例,颅内血肿2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0例。

1.2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单参数ICP监护仪,患者在行开颅手术过程中放置ICP监测探头于脑室内或脑实质内。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位运行正常,无机械性误差。每次监测前均预先调零出现参考值,持续观察与记录ICP数值。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等变化,必要时复查头颅CT。ICP结果作为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ICP评定标准[2]:ICP<15 mmHg(1 mmHg=0.133 kPa)属于正常范围,15~20 mmHg为轻度增高,20~40 mmHg为中度增高,>40 mmHg为重度增高。

1.3结果本组患者监测时间3~10 d,监测结果显示7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ICP增高。其中38例去除颅外因素后ICP下降;35例经脱水等治疗后,14例ICP逐渐下降,21例无效。复查头颅CT,发现此21例患者颅内血肿复发或对侧颅内血肿,及时再次手术行去骨瓣减压术,17例ICP下降,恢复良好;4例为弥漫性脑肿胀,手术无效死亡。对108例术后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GOS评分情况(N=108)

2护理

2.1常规护理

2.1.1选择合适的体位临床调节ICP的一项简便而重要的护理措施是抬高床头。头部抬高后,可增加脑脊液引流和脑静脉回流,从而降低ICP。研究[3]表明,床头抬高10 cm,ICP可下降1 kPa;当床头抬高0°~30°时,可出现ICP逐渐下降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当床头抬高40°时,虽ICP仍有下降,但CPP却随之降低。因此,床头抬高30°既能显著降低ICP,又能维持较高水平的CPP。但是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床头抬高超过30°时,会增加尾骶部发生压疮的风险。因此本组患者均采取床头抬高30°的体位。在监测ICP数值时,患者应取平卧位,保持头部处于轴线位,避免膝部和髋部过度屈曲。

2.1.2早期功能锻炼对于ICP平稳的患者,48 h后开始四肢被动活动,病情平稳后请专科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1.3预防感染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定时给本组患者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吸痰、使用振动排痰仪等,预防肺部感染。长期留置尿管者每周更换尿袋,每2周更换尿管,加强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

2.1.4其他护理提供适宜的康复环境,避免噪声、强光等刺激,保持病室安静,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引起的ICP增高。

2.2维护监测系统的有效性ICP监护系统分为3个部分,即位于颅内的探头、连接探头和显示仪的传感器和显示仪。尤其应注意传感器的保护,切忌过度扭曲及硬折。保持监护装置衔接紧密、正确,每班对监护仪进行校零,正确放置零点(与外耳道水平持平),确保ICP数值准确。

2.3及时去除颅内高压的影响因素ICP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患者颅内疾病因素和其他颅外因素。

2.3.1颅内因素开颅术后常出现ICP的增高,其原因包括:(1)开颅手术后,脑血液循环通路重新建立,脑血管床扩张,脑充血导致ICP增高;(2)术后新血肿或脑水肿的出现,也可导致ICP增高。术后前3 d为组织水肿和出血的高峰期,护士应密切关注ICP水平及动态变化,以防严重后果的发生。本组21例ICP增高的患者头颅CT结果显示为颅内因素引起。

2.3.2呼吸道阻塞若ICP缓慢升高,伴有呼吸困难、SpO2降低、有痰鸣音,但无瞳孔、意识改变,应考虑呼吸道阻塞。由于缺氧,患者往往用力呼吸,导致胸腔内压增高,颅内静脉系统又无静脉瓣膜,胸腔内压可直接逆传至颅内静脉,造成静脉瘀血,加重颅内高压。此外,缺氧使血液中的PaCO2增高,致脑血管扩张,脑血容量增多,使ICP进一步增高。护理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应用口咽通气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本组21例患者因呼吸道阻塞引起ICP增高,经充分吸痰、提高氧流量等措施后,13例ICP下降、8例无效,无效的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注意充分湿化气道,及时吸痰。建议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痰负压在-20 kPa以下,最佳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最多连续3次[4]。吸痰次数增多,吸引时间过长均会使ICP增高,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2.3.3腹内压增高因素尿潴留、便秘、胃潴留等均可使腹内压增高,并产生不适感,导致ICP升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上述问题,对症处理,去除影响因素。本组有2例患者因持续鼻饲,出现胃潴留现象。护士发现后,及时接胃肠减压器,缓解胃潴留,使腹内压降低、ICP下降。

2.3.4引流管堵塞引流管堵塞使液体引流不畅,直接导致ICP增高。因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尤其重要。手术后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位置高于外耳道水平10~15 cm,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牵拉等。定时挤捏引流管,方法是双手从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色和质量,切忌引流过快,每日引流量不超过400 ml。如发现堵管,立即用肝素钠溶液(生理盐水500 ml+肝素钠12 500 U)冲洗外侧端引流管[5]。外出检查时需暂时拆下监护,夹闭引流管,以防脑脊液反流入脑室引起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未夹闭前不可上提引流袋。

2.3.5高热体温升高可增加脑代谢、加速脑血流,加重脑水肿,而使ICP增高。因此,高热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体温,但同时要避免寒颤,一般持续降温于35~36℃水平。可使用液态冰枕,用3000 ml容量的输液袋注入2%的氯化钠溶液+75%乙醇混合液,冰冻后枕于患者枕部。因氯化钠+乙醇混合液冰点低[6],在较低温度下仍呈液态,与枕部接触良好,降温确切,且不影响头部引流管放置。患者体温>39℃时,加用亚低温治疗仪给予降温治疗,以维持患者的低温状态,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7]。

2.3.6疼痛和躁动疼痛和躁动可加速脑血流而升高ICP。在颅内高压危及生命时,不应过分强调避免用镇静剂[8]。适当使用镇痛、镇静剂有助于控制ICP和减轻脑水肿。对躁动不安的患者,予以保护性约束双上肢,加用床栏保护以防坠床,同时也可防止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2.4预防ICP监测的并发症

2.4.1感染有创ICP监测感染的发生率为5%(0~9%)[9],随着ICP监测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ICP监测为有创技术,在操作时要保持监护及引流装置的全封闭,避免漏液,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消毒导管接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决定监测时间。本组无一例患者因ICP监测导致感染。

2.4.2出血因ICP监测而引起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与凝血机制障碍或监测系统安置时多次穿刺有关。为减少出血的发生,应充分术前准备,及时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提高穿刺技术水平。本组无一例患者因ICP监测导致出血。

3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ICP[10]。当ICP≥20 mmHg时,首先排除颅外因素引起的ICP增高,如呼吸道阻塞、躁动、发热等;若ICP仍不断上升,伴GCS评分下降,需及时做头颅CT检查,并依据ICP、GCS、CT情况,综合判断、制定治疗护理方案[11]。通过对ICP的动态监测,及时抓住ICP已经增高而尚未出现临床表现的这一时间差,做出及时的干预,有助于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

[1]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2.

[3] 张晓梅,姬仲,吴永明,等.体位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12,19(9a):51-54.

[4] 张帆,管玉梅,张庆.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23):2106-2107.

[5] 韦林燕,杨庆寒.经颅内引流管行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52-53.

[6] 李尔勤,刘娇,林兰,等.乙醇盐水冰袋冰敷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止痛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404-3405.

[7] 鞠林芹,刘帆,郑禾,等.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91-92.

[8]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M].3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48.

[9] 黄楹.神经危重症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26.

[10]徐晓雨,陈辉.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11-712.

[11]李志强,沈冬青,张宁,等.颅内压监测在142例颅脑损伤危重病人的应用体会[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2):75-78.

【 作者简介 】刘芬莲,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外科重症监护工作

【 收稿日期 】2014-04-27【 修回日期 】2014-07-28

【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5)03-0046-03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5.03.015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干预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