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周刊》平衡报道解析

2015-02-20 00:07文/孙
传媒 2015年3期
关键词:冰桶新闻周刊新闻媒体

文/孙 瑛

央视《新闻周刊》平衡报道解析

文/孙 瑛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播的、深度报道国内外一周热点大事的解析型新闻评论节目,将过去七天观众最关心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浓缩在45分钟的节目里,它不仅让观众了解了一周大事,更是同观众站在一个高度、选取一定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一周。“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这成为该节目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一档有立场、有态度、有深度的节目,其报道做到了最恰如其分地的平衡。报道平衡也不等同于态度中庸,一档优秀的新闻节目正是应该做到既表明主要立场,而又能顾及其他,真正做到观点掷地有声,惩恶扬善,同时又有胸怀和良知。《新闻周刊》是平衡报道的一个样本。

信息呈现的平衡

一直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呈现给受众的是正面新闻报道数量多、篇幅大,而对负面新闻报道则不够重视,因此使正、负新闻报道出现不平衡的状态。诸多媒体认为,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只有强化正面新闻信息报道,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正面新闻报道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但一味地唱高歌,把负面事件捂着、藏着,对负面信息不予报道,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事实上,只要合理运用,负面新闻报道也能有正面的积极效应。新闻媒体既要加强正面报道,也应合理进行负面报道,这样,受众通过媒体尽可能全面地认识周围环境,了解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从而能更理性和客观的做出判断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发展。

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编排上,《新闻周刊》很注意平衡的把握,以2014年8月30日这期节目为例,开篇《本周视点》的主题是“年轻的吸毒者”,立场坚定地斥责了柯震东等明星吸毒行为,认为明星吸毒决不能姑息,公众人物就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埃博拉疫情的报道就做到了客观如实,没有隐瞒中国有两例疑似病例的情况,对于中国医生援助非洲疫区也是大加赞扬。同时,及时地对市场上流行的埃博拉疫苗进行了辟谣,面对灾害疫情已经做到了全面公开。像这样正面消息与负面消息穿插的报道,既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又使观众看后得到心理上的平衡。

信息点评的平衡

正负面信息平衡容易做到,但是感情色彩平衡则不容易做到,而《新闻周刊》努力做到了这一点。如在2014年8月30日播出的节目中,对“北京地铁即将告别2元时代”议题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分别给予“行”还是“不行”两方观点全面的铺叙。节目先关注的是抱怨的声音,北京地铁乘客因为票价上涨每月交通费相比以前支出多了一倍多,对这样突然的变革有些难以接受。但是相反地,节目也通过采访分析,发出了另一种对票价上涨理解的声音,虽然北京地铁2元票价已经实行7年之久,但是这种低廉的价格在全世界地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涨价是早晚的事,只是希望在涨价的同时,地铁拥堵的情况能得到缓解,服务和质量也能够同时跟上,观点的平衡在这篇报道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掌握观点的平衡中,需要多角度地考察报道对象。为了给受众更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媒体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为受众提供相关信息,为受众服务。尤其在批评报道中,还要注意避免株连影响。比如一个群体或个人的负面消息,对同类人或行业难免会产生连带影响,这是极不公平的。媒体应该在舆论监督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人,寻找监督与保护的平衡点。而《新闻周刊》节目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信息延展的平衡

新闻媒体的报道力度,体现了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例如,对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现象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性报道,既可以深层挖掘事件的真相,还可以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事件发展的转折点上,及时提供背景,分析形势,提出事态发展趋向,不仅可以让整个报道具有连贯性,还可以满足广大受众的求知欲,从根本上解决新闻报道的“新”和“深”两方面的问题。不过,连续报道,要注意对事件展现的全面,不能只报道一方面,要兼顾多方面;不能只听取一方的声音,也要兼顾多种声音的传播,即保持连续报道的平衡。

就连续报道的平衡来说,《新闻周刊》很多期节目都有对以往节目的呼应和回应。例如2014年8月18日这期节目中,在《本周特写》版块用了5分钟时间归纳报道了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标题为《一起“冻”起来》,冰桶挑战虽然饱受争议,有人说是明星作秀,有人说这项活动浪费水,但是的的确确因为这个活动的发起,“渐冻人”已经被广泛关注。经过一周的发酵,紧接着在第二周节目的开篇,主持人就对“冰桶挑战”活动给予了另一个角度的诠释: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在全世界退潮,这股慈善时尚的热潮来得迅猛,影响巨大,一时间你要是不参加,就像被时代抛弃了一样,然而热潮退去。你一方面要感慨,发起者够有智慧,用这样一种方法引发全球对渐冻症的关注,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参与和推动慈善固然是好事,但当这股热潮退去,活动总共捐了多少钱,这些钱有多少能够用到中国渐冻症病人的身上,一切都似乎是个不太清楚的账,大家都在关心谁又参与到冰桶挑战中,那么真正的主角——渐冻症患者,大多还是在热潮之外寂寞地挣扎着,但愿接下来我们能在“冰桶挑战”退潮之后,对主角的关注能真正地热起来。关于“冰桶挑战”这项世界性的活动,大多媒体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新闻周刊》通过连续报道跟进了事件的发展,增加了事件的信息量,用另一种全新的视角挖掘出了少被人关注到的领域,对报道平衡做了很好的展现。

信息认知的平衡

新闻报道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也是新闻媒体应该力争达到的一种状态。感性报道能引起不稳定的表层认知的改变,理性报道能取得稳定的、深层次的认知与态度的转变。因此要真正赢得受众,必须将两者平衡地结合起来。《新闻周刊》大多从感性报道出发,主持人在开场白和编后语的述评中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能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但从感性上感染受众,要想让节目引发受众的理性思考,还需“晓之以理”。比如2014年8月23日的节目中,来自上海地铁上的一段视频成为关注的焦点,从画面上看,一个外国人在即将进站的地铁上突然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反而都纷纷地逃窜,不到十秒钟,前后三节车厢的乘客蜂拥而出,还有人因此差点摔了跤。很快,“丢面子”“国人水准太低”这样的批评声就起来了。不过,随后又有报道说,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当乘客离开后,马上就有热心人找到地铁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马上就去了事发的车厢,这时倒地的外国人已经苏醒并离开,事情水落石出。至此,节目的观点落到理性分析上来,在国内外暴恐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人们自我防范的心理素质加强,这只是本能的一种反应,不过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过头的反应也在说明一个问题,突然的情况该怎么面对?无论是急救的技能还是有序地撤离,显然我们还有很多课要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新闻媒体的最基本职责就是真实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客观公正评价新闻事实,从而引导社会形成公正积极的舆论,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而平衡报道则是体现这些职责的基本方式。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冰桶新闻周刊新闻媒体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新媒体时期女性新闻周刊的发展之浅见
“冰”公关“热”传播
“冰桶挑战”一周年捐款去向分析
冰桶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