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琴,袁龙梅,常洁,王建文(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荆州 434020)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士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卫计委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支持[1]。在泌尿外科,很多浸润程度深、多发、多次复发的膀胱肿瘤患者,不得不接受全膀胱切除术。自1950年由Brkcker报道以来,至今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仍为全膀胱切除永久性尿流改道的常用术式[2],另外部分患者还会选择全膀胱切除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由此,患者面临需要自己长期护理造口的困难,何杏勤[3]等通过调查,了解到:心理支持、饮食营养、尿袋清洁与更换、康复指导、工作与生活方面指导、造口材料选择、腹壁造口保护、并发症观察与处理、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很高,同时该研究还发现,造口患者希望能得到个体化面对面讲解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因此,2013年起,我科在原有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中引入口诀示教法,提高患者参与的兴趣,改变过去单调的学习方法及患者掌握率不高、护士反复宣教费时费力的困扰,收到良好效果。
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22个月的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和全膀胱切除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的患者51例,其中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32例,输尿管腹壁造口术19例。入选标准:年龄≥18周岁;泌尿造口术后1周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文盲、视力障碍、双手或单手活动障碍。其中,有4名患者因视力、手活动能力排除,还余47例患者按入选编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3例,年龄40~72岁;实验组24例,年龄41~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编写泌尿造口患者需要的口诀
2013年护理部在健康教育中倡导“呆人计划”,要求将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者,全院行动起来。我科经过自行摸索、认真总结、精心提炼出几十条健康教育口诀,因为泌尿造口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与在院期间健康教育的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对造口患者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口诀整理,所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基本涵盖,具体如下:
1)造口袋更换步骤口诀(最重要)。造口袋,很重要,更换口诀要记牢:备用物,室温调,禁水半时少冒尿。上到下,轻撕掉,避免损伤刺激小;湿毛巾,清洁到,量出尺寸袋剪好;下到上,平按牢,吹风加热效果妙;三四天,旧袋抛,重新更换不可少!
2)造口袋的选择。无刺激,粘性好,保护皮肤渗漏少;隐蔽强,软贴腰,大小合适摩擦绕。方法明,操作巧,经济实惠受得了;凸面盘,有特效,造口凹陷困扰消!
3)造口袋的存放。阴凉处,柜内搁,通风保存最适合;太阳下,忒火热,粘胶渐软变形了。冰箱内,放不得,胶体变脆易打折;忌重压,要负责,存放数量适量可。
4)造口袋使用技巧和预防并发症。并发症,真烦恼,细节预防很重要:清洁时,仔细瞧,红疹破损发现早。保护膜,一小招,呵护皮肤隔离尿。两毫米,不要超,底盘尺寸刚刚好;过小造口水肿了,摩擦粘膜鲜血冒;过大皮肤尿中泡,湿疹破损真糟糕。护肤粉,又一招,配合使用效果靠;防漏膏,专补凹,不平皮肤解决了。
5)造口人士的健康生活指导。衣着舒适与宽松;勿压造口保畅通。适当户外来活动;锻炼腹肌少病痛。均衡饮食健康拥;刺激辛辣负担重。多吃水果维C供;预防结晶更轻松;中性皂液浴冲冲;随后换袋显从容。联谊活动交友众;放松心情乐融融!
1.2.2 实施方法
科内培训2名沟通能力强、专业扎实的造口责任护士,同一个人用相同标准来为一个组的患者讲授,两个人同时为患者操作考核评分;出院后,依然为此2人专门负责患者返院复查和电话随访。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一对一指导患者,在造口模型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可以回答患者的问题,操作示范结束后用语言帮助患者再次记忆操作程序,可以在模型上练习。20min后,要求患者在造口模型上完成操作步骤。
2)实验组采用的是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放造口患者的5个口诀(其中,只有第一个口诀要求在院期间能尽快掌握更换造口袋操作方法,其余内容可以后期自行学习),给患者2min熟悉口诀,然后在造口模型上边操作边结合口诀讲解,操作示范结束后用口诀帮助患者再次记忆操作程序并作要点提醒,可以在模型上练习,强化记忆。20min后,要求患者在造口模型上完成操作步骤。
1.2.3 评价方法
1)更换造口袋操作方法现场考核。健康教育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进行现场的操作考核,考核要求为能正确完成造口袋更换的操作步骤,满分为100分。大于70分为优良,低于70分者选择时间再次教育,合格为止。
2)后期腹壁造口并发症术后半年随访。出院患者均预约2个月返院复查一次,通过返院复查患者的观察记录来了解患者有无腹壁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及程度,并给于相应的处理,同时再次加强并发症的预防的健康教育,个别未返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追踪,了解患者信息。
观察组24例中,成绩优良(≥70分)23例(占95.83%),成绩中差(<69分)1例(占4.17%);对照组23例中,成绩优良(≥70分)16例(占69.57%),成绩中差(<69分)7例(占30.43%),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24例出院半年内出现造口并发症2例(均为轻度),低于对照组7例(5例轻度,2例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永久性造口患者手术恢复后面临较大的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风险,国外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60.0%,国内文献报告为16.3%~53.8%[4~6]。泌尿造口患者掌握更换造口袋的操作和预防腹壁造口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造口袋更换方法的操作专业性比较强,具有医学基础的护士尚且需要专门的培训,对无医学基础的患者而言,更具有难度。因此,护士需要选择有效的方式,让患者尽快学会造口袋更换的操作方法和与造口有关的造口袋的选择、存放、使用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的技巧等,改变自己的知信行才能有助于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术后半年中发生2例轻度的造口并发症(24例中),仅为8.33%,低于文献报道,说明口诀示教法是有效的。
健康教育在临床已经施行多年,成为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一对一个体化健康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基于多方面的影响,健康教育模式仍然有“填鸭式”的痕迹,患者和家属基于疾病的需要和对工作人员的尊重,能听、能学、能配合,但主动参与性和听后的效果就不一定很高,时间一长就遗忘了许多。而口诀示范法却给传统方法注入了新的元素,调动了患者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形象、生动、内容贴切、朗朗上口、提高兴趣、便于记忆之目的[7]。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患者就很容易掌握,此方法对受者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增强了其接受信息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要雪晴、周玉虹等在其他领域使用口诀,均取得较好的效果[8~10]。
精炼准确又上口的口诀让患者体会到护士的敬业精神。部分患者还表示“没有想到口诀出自护士原创,让人佩服”,个别患者在随访中反馈:“将口诀贴在墙上,需要时就看看”。在收获健康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和尊敬,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整体满意度。口诀便于记忆和知识的掌握[11,12],可以让患者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印象,因此对知信行的影响更为持久。
口诀示教法缩短护士的健康教育时间,不需要反复多次地重复教育,让护士觉得轻松一些。同时,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激发了更多的兴趣去发掘工作中省时效果好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护士的主动参与改进工作、改进流程的积极性,让工作步入更加良性的氛围中。
终上所述,口诀示教法应用于泌尿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及健教知识的掌握率,还可以降低术后腹壁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价廉、通俗、易执行的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推广。笔者在实验结束后,将口诀的内容更加丰富、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均显示有较好的反映。当然由于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还缺乏长时间的效果反馈数据,比如:健康教育后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随访等,患者的知信行的远期效果还未可知。探索更多途径、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是后期可以努力的方向。
[1]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S].卫医政发[2010]108号.
[2]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94.
[3]何杏勤,张艺洪.膀胱全切泌尿造口患者的讲课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54~555.
[4]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195.
[5]何其英,刘玲.回肠膀胱术后肠造口袋首次使用时间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61.
[6]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64.
[7]廖飒,黄光明.高职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口诀教学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3):278~279.
[8]要雪晴.口诀领练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2):73~74.
[9]周玉虹,丁玲.操作口诀教学法在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7):846.
[10]江燕,李莉.乳房自查口诀推广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42.
[11]陈秋月,许瑞宝.自编健康教育口诀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138.
[12]戴莉敏,方英.饮食运动口诀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