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梅 (上饶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江西 上饶334000)
近些年来临床异位妊娠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所有异位妊娠疾病患者中出现大出血休克症状达30%左右,对异位妊娠疾病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笔者应用血常规血凝各项指标对接受输血治疗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实施监测。现汇报如下。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和未出现不良反应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疾病患者3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中已产患者19例,未产患者11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 (26.9±1.0)岁;持续出血时间1~16h,平均出血时间(6.8±0.5)h;持续出血量845~1980mL,平均出血量 (1235.41±23.86)mL;患者体重43~79kg,平均体重 (54.7±1.4)kg;孕周7~18周,平均孕周 (11.3±0.6)周。研究2组中已产患者18例,未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 (26.7±1.2)岁;持续出血时间1~17h,平均出血时间 (6.7±0.4)h;持续出血量840~1985mL,平均出血量 (1241.22±21.70)mL;患者体重43~77kg,平均体重 (54.9±1.2)kg;孕周7~19周,平均孕周 (11.5±0.7)周。研究对象组间上述自然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输血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出现异位妊娠大出血症状之后,均采用成分输血方式进行治疗,基本原则为:当患者的失血量水平达到1000mL以上、血红蛋白浓度不足70g/L,同时伴随出现临床出血症状的时候,可以适当输注红细胞悬液;当患者的Fib浓度水平不足1g/L的时候,或当PT、APTT水平已经高于参考区间的上限达到1.5倍的时候,可以适当输注FFP或冷沉淀;当患者的PLT水平不足50×109/L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输注单采血小板。每输入FFP的量达到500mL左右的时候,对凝血功能进行复测,使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能够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同时每输入红细胞水平在800~1000mL,或输注FFP水平在400~600mL,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1g的葡萄糖酸钙[2]。
2)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输血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均采用我院现有的血液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对血常规指标和血凝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两组测定结果[3]。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1组在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小于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在输血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比较
研究1组在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小于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比较
成分输血指的是将血液中的各有效成分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选择性分离,制成纯度和浓度水平均相对较高的血液成分制剂类制品,在实际治疗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血液成分对其进行输注[4]。红悬液、新鲜冰冻血小板、FFP、普通血浆、冷沉淀等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几种成分输血制剂[5]。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疾病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合并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症状,导致该症状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妊娠能够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患者在发生破裂出血的同时还会伴随出现胎膜破裂,从而诱发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6]。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输血治疗的异位妊娠大出血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期血常规和血凝指标水平均会有大幅度的改善,但如果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就会使改善幅度明显减小,因此可以根据血常规血凝各项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1] 李妮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0(2):208~209.
[2] 杨茂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4):509~510.
[3] 项琼莲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 [J].大家健康 (中旬版),2014,25 (13):68.
[4] 吴兴福,朱红楠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J].临床检验杂志,2010,11(5):396~397.
[5] 周斌 .血液细胞形态学在基层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性 [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1):90~95.
[6] 杨菊红,胡丽华,李一荣,等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检验医学,2010,21(1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