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沙沙 胡 建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何沙沙 胡 建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蕴含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在当前形势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探索出一套系统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势在必行。
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途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红色文化教育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推动者和享用者,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必然能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中谱写一曲青春乐章”[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传承弘扬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内在价值、教育广大学生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包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红色”与“文化”的结合,但并非简单地并列相加,而是拥有特殊的内涵。“在汉语文化中,‘红色’被看成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颜色,它象征温暖、喜庆、兴旺、成功,具有特别突出的联想意义和民俗意义被看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精神图腾”[3]。红色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拥有自身所特有的内涵和属性。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之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并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狭义的红色文化则是特指革命、建设和改革精神及其载体。
红色文化是传统的、优秀的、民族的,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展现了丰富的时代价值。首先,红色文化具有政治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产物,在当今时代下主要体现在指导人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红色文化具有经济价值,承载红色精神的革命老区、纪念馆及纪念品等为现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后,红色文化还具有文化价值,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表现在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全面”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鼓舞。
红色文化具有传统性、时代性,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红色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尤其应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
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的地位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但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并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视死如归、无比忠贞的伟大民族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道德情操,爱国爱民、爱好和平的精神成果”[4]的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精神品质,这与我国所要培养的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相一致。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培养大学生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梦引领时代发展方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孕育和感染着代代中国人。红色文化中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等高尚的品德在抗震救灾和载人航天等事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如今在社会生活中不免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现象,例如:2015年2月4日经腾讯新闻报道,2月1日发生在浙江省玉环县的老人摔倒,23人路过无人扶,遭轿车碾压拖行,此事件只是现实生活中类似事件的一个缩影,却反应出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与文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的现象。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各高校教师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地发挥对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功能。同时以点带面,运用校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教育和感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三)促进高校课程的完善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和否认的。一般说来,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包括有文化课与德育课两大板块,德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中既有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但事实上,许多高校对这类课程的讲解主要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极少学校能将历史和现今不断更新的红色文化中的实际案例、红色实物等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时代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首先,能结合承载传统文化的经典教材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教材,增添高校课程的多元性;其次,将红色事迹、红色歌曲、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教学课程,能够拓展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利于更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组成部分,但仍有许多高校并未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其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教育主体意识的缺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认为,“一般说来,教育者是教育主体,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5]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者本身对红色文化的掌握程度的限制,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做到运筹帷幄;教育者主动利用红色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的思想意识的淡薄,很难利用红色文化中的实际案例或实践活动等多形式开展课堂设计教学;导致红色文化没有一条畅通的道路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
(二)教育客体自身因素的限制
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成果,但无论是在身体与心灵遭受苦难的艰苦时期所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还是在运用高科技取得的载人航天实践成功中所形成的航天精神,高校学子未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其中的精神所在。同时,现实生活中不乏存在回避历史,拒绝学习红色文化的受教育者。这些阻碍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校学生发挥的育人作用。
(三)教育环体的制约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教育环体。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同样受到教育环境的制约,一方面是受到高校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例如处于城市中心位置的高校距离红色革命基地较远,教育者不能够经常带领学生到蕴含红色文化的实地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各地高校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的判断不同,学校所形成的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也有所差异,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淡薄的高校必定会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产生影响。
(四)红色文化本身影响力弱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得回归到红色文化本身。一方面,虽然红色文化具有内容的丰富,但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同时,极少高校能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形式比较单一,例如对学生进行红色精神学习就主要是通过参观游览革命遗址、纪念馆和组织学生观看红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等几种形式,这些形式费时且效果不显著,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领悟也不深刻。
红色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实现其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就要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相结合起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系统工程中,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共同作用于整体,当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参差不齐时,劣势部分势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水平,这就是‘木桶原理’”[6]。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需要从各方面入手。
(一)高屋建瓴,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
学校领导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对本地红色资源加以收集和整理,并结合自己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性质加以选择利用。二是,师生员工是红色文化在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实践者和享用者,校领导应加强对红色文化发展中所需人才的专业培养,一方面,“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加强培训任课教师”[7],特别是对教授与红色文化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定时定期定点的、正规的、专业的培训,使他们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乐于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三是,学校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给予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或团队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教师队伍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所包含的育人潜质和价值,促进红色文化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二)因地制宜,编制本土教材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8],要充分挖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就需要加强对本地红色文化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将当地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资源分类,做到“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9],即在遵循本地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材。例如: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孙和平等根据四川红色资源和文化现状著的《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这对四川各大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便捷。再如梅南中学由邱一帆编撰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红色》,辅助本校红色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潜濡默被,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0]92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培养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媒介资源,运用学校已有的传播媒介,例如校园广播、图书馆电子设备、校园新闻报以及张贴海报等形式在校园各处营造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二是,聘请有革命经历的老战士和军队院校的专家结合理论课程开展讲座式的授课,以其亲身经历的事实说话,以榜样式的人物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收获更佳的效果;三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会、座谈会、红歌比赛和话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意识自觉性。
(四)知行合一,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和形式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育教学实际,一方面,对于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要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或伟人故居等,先让学生有亲身切实的体会,再进行课堂理论知识教授,为后期教学做铺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善于总结归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行组织红色文化学习或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二是,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红色文物、红色书籍、红色歌曲、红色影视作品、红色书画和红色舞蹈等,通过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形式将红色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课的教学中,例如:选取相应的红色歌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课时的导课部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教授和学生观看红色视频相结合,从而增进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红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深挖其价值,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渠道和方法,寻求将红色文化完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这既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平台,也是创新现代教育的重要途径。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7]〈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M].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5-2-1.
[3] 樊金荣.镌刻在心灵深处的红色[N].江西日报,大江网,2007-09-03.
[4] 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5]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8]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谈话[N].人民日报,2014-10-17.
[9]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nking
HE Sha-sha,HU Jia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Sichuan Institute of Marxism,Nanchong 637009,Sichuan,China)
Red culture is a special cultural patterns of the people in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formation,rich in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times.Red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 the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great importance.In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limited by various factors,therefore explore ways to integrate into a system of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imperative.
The red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ay
A841
A
1672-4860(2015)04-0095-04
2014-11-05
何沙沙(1991-),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胡 建(1979-),男,四川泸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执政党建设研究。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川东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川教函(2014)156号]和四川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川教函(201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