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香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会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2013年余额宝诞生了,其快速的吸储能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银行业的关注,之后推动了一系列的“宝宝类”产品热,其门槛低、操作便捷、交易成本低、可以实时查询余额和收益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年轻网民的喜爱,而“宝宝类”产品只是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财部分,互联网金融还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电子商务及网络贷款等,凡是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皆可称为互联网金融。[1]互联网金融将来是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银行业垄断存贷业务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市场上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业将并存且互联网金融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当然这也必将推动银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优化结构并实现战略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理念和质量。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这一年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
其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依托互联网,第三方机构作为信用中介,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在收、付款人之间进行资金划转的服务平台,如大家熟悉的支付宝、微付通及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应市场需要而出现的,传统支付方式如ATM转账、网上银行资金直接打到收款方,无法防范货物质量问题或者款项已付而未收到货物的风险,无法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效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据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4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9,434亿元,环比增长19.4%,同比增长163.2%,[2]第4季度支付宝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市场的七成,达到78.4%。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第4季度淘宝网及天猫推出的“双十一”等网购狂欢节推动支付宝支付量增加。
其二,P2P及众筹模式。P2P即Peer to Peer,个人与个人借贷,是民间借贷的一种,是应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需求在市场上出现的贷款模式,如大家所熟悉的拍拍贷、人人贷平台及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易贷。2005~2012年是网络借贷的萌芽期,我国P2P借贷平台自2006年开始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共有1184家P2P借贷平台,借款人为18.9万人,投资人44.36万人,2014年7月P2P行业月成交额超过了200亿元。[3]
众筹是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展示创意项目募集资金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筹资,二是宣传创意项目。众筹发展的历史比较短,2009年起源于美国,国内众筹网站分为综合型和垂直型两类,前者的代表有点名时间和众筹网,后者的代表有淘梦网及乐童音乐等,2014年上半年,国内众筹领域共发生筹资事件1423起,募集金额18791.07万元人民币,发展迅猛。[4]
其三,互联网基金销售。以余额宝和现金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销售模式创新了以往的基金公司官方网站销售基金的方式,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欢,2014年2月底,余额宝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四大货币基金,2014年7月余额宝用户数量突破1亿户。相对于余额宝,现金宝发展更早,2009年汇添富基金推出现金宝,已经积累了接近5年的互联网销售基金销售经验,其技术团队走在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宝资金规模达327.3亿元,[4]同比增加171.1%。
以上平台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三个项目,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保险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达到89.0亿元,较2012年增长124.6%,其中车险以52.4%的比例排第一位。以阿里小贷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电商小贷规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商逐步涉足金融领域,其发展模式和创新产品不断成熟,未来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平台将会越来越多。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我国银行业长期垄断金融中介的角色,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引起了银行存款“搬家”,余额宝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搬走”了储蓄存款的1%,[5]虽然1%的储蓄对银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不可能撼动银行存贷款大户的地位,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是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对银行的影响将是长期且不可逆的。
传统商业银行支付功能需要到柜台办理或者ATM实现,这需要时间和空间,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这个限制,借助网络、账户和移动设备即可实现,实时转账、汇款、交水电煤费、交电话费、订机票以及订酒店等功能一应俱全,伴随着淘宝网、天猫及京东等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6]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且容易形成粘性,具有支付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媒介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2014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我国工行连续第二年获得冠军,建行亚军,农行季军,而中行也排名第九。可见,我国四大银行在我国企业中利润最高,当然这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开放、银行业垄断地位密不可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银行业实现持续高利润,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是否能一直持续高利润。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增速相比2013年的14.5%下滑,首次降到个位数,有分析师预测2015年商业银行利润增速将继续走低,[5]不得不说,这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银行80%~90%的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这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仍停留在传统业务阶段,商业银行一方面从企业和个人吸引储蓄,另一方面将其贷款给企业,创造价值,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一般是国有企业或者规模较大、资产收益较多的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则开发一向被商业银行忽略甚至“看不上”的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及个人,这无疑是金融领域的一片蓝海。在鼓励全面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时代,小微企业将越来越多,这些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可以在互联网金融获得,在发展初期还不会对银行贷款业务产生影响,但随着贷款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吸引中小企业的加入,将来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构成威胁,同时我国已经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步转型为依靠内需拉力,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利息收益也将减少,未来有可能需要转型面向中小企业客户。
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包括向客户提供存款、融资及委托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而近期火爆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分散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由于其资金门槛低,首先吸引的客户是中低收入者甚至是大学生,“零钱放着也是放着”拿来购买基金,但随着这些人工作资历的提升,大学生毕业上班后,他们对互联网基金的粘性,投入的资金就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依据人群效应,会影响身边的人,低端客户影响高端客户,互联网基金的客户群有可能从低端客户蔓延到高端客户,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在融资方面,互联网金融中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完全在P2P或者众筹平台上互相选择,商议价格,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也呈高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保费中车险和意外险所占比重较高,因为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普及的时代,车险是刚需型保险,许多人都选择从网络上购买,因为网络上只需要输入信息即可下单,保单直接发送邮箱,不需要通过保险经纪人,相比纸质保单,电子保单更环保且效率更高。
传统市场上,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社会都意识到的问题,但又因为小企业的资信状况不明银行业不敢给予贷款,一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只好借助民间“高利贷”等,成本高且财务风险大。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大数据计算技术及云计算技术分析资金供给双方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降低了供给双方信息不对称性。借贷双方可以在网贷平台上自由选择、达成借款利率和期限的一些协定,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抵押品、贷款审批流程简单、放款速度快,解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可见,互联网金融网贷通过平台能有效配置资金,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优化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面对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银行业应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寻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适时找出对策,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下将列出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银行业务大部分还是通过柜台实现,客户到银行取号排队,在地区人口密度高的营业点,不仅排队时间长,且得到的服务态度不好。业务的网上服务开发力度不够,网上银行基本只能实现转账功能,且一些网站安全系数不高,时不时出现网银被黑客袭击现象,导致用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加,客户期待通过网上银行就能办理业务,省去排队成本。许多大型银行员工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差,虽然有的营业网点在窗口增设客户服务评价,但因为当面评价,客户一般选择满意无法表达真实想法。
银行业由于条块分割、范围广,无法用大数据的概念对个人及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汇总分析,当前银行对个人及小企业的信用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个人的信用水平暂时停留在对其贷款和信用卡的记录上,而对于从未贷款和办理信用卡的个人而言,没有信用记录,这导致了银行和个人用户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个人银行业务无法顺利开展。中小企业由于没有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资产负债情况不得而知,坏账率无从知道,银行不敢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一边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边是银行的钱贷不出去同时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这种尴尬的情境。
银行业最初的业务盈利基本是存、贷业务,后增加信用卡业务,提供的产品太少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种类几乎相同,未形成独立竞争力。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这使得银行提供的大部分理财产品是“借道”信托公司来完成的,这大大限制了银行开发零售产品的能力,因此银行零售业务种类少。纵观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发展,实行混业经营制度,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于一体,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零售产品,并能提高经营活力和创新性。
基于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银行业的冲击,而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会保持这个态势,银行业应积极思考,扬长避短,拓展业务,为未来发展布局,创造持续的高利润。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起步较早,可追溯到1996年中国银行发起建立,随后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网上业务,初期发展速度极快,也扩展了银行的业务领域。为了网上银行安全起见,一些银行可以申请网银盾,交易时插上网银盾输入密码,网上银行的功能模块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和信用卡,但由于其设置页面呆板、使用复杂、宣传较少,用户体验效果不佳,满意度低,很多人停留在单纯的转账汇款功能,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这些客户群也渐渐在流失。因此银行业应在网上银行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学习第三方支付的便捷经验,重新设置页面,不能仅以银行为中心设置页面,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深入了解和挖掘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借助各大营业网点进行宣传、拓展网上银行的功能、简化使用程序、结合移动支付设备,开发新技术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使用户安全放心的使用。
由于我国银行业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发展很多业务往往从银行本身出发,没有从客户使用的角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正是凭借用户高度的满意度,银行业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品质才能有效提高银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因此,银行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用户至上,利用覆盖广泛的物理网点分析区域客户,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群体设计适合用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将各个网点转型升级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中心。同时,我国银行业应利用原有实体银行的知名度发展直销银行,结合各大物理营业网点拓展互联网客户群。[7]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以及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其目标可精准定位“忙、潮、精”客群,产品设计上突出简单、实惠,顺应互联网金融潮流。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国外的征信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了,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迅速做出具体的贷款策略,而我国目前征信体系尚不健全,这是目前银行业的瓶颈之一,只能贷款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国企和上市公司,从而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贷款投放难并存的尴尬现象,因此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只好付出更高的成本选择互联网金融,这也是互联网P2P平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银行业应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客户信用状况,并将征信体系在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共享。有了健全的征信体系,银行业可拓展贷款客户,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利率比互联网金融低,必能吸引很多客户,为银行创造利润,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
长期以来,为了抑制金融危机、防范风险,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业制度对我国金融业规范和稳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慢慢地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客观市场要求银行、保险及证券等业务一体化,世界上许多大型银行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经营范围包括社区银行、投资、保险及存贷款等,混业经营是我国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银行业培训人员不能仅培训银行业知识,而是要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等知识都培训,为日后升级转型早做准备,提高竞争力,衡量一个业务员要全方面。另一个方面,未来银行业可拓展居民或企业财富管理业务,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统计,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达到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虽然居民财富中一大部分是富豪的财富,但也有一部分是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累积的财富,因此银行业可应市场需要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专业为居民管理财富,[8]进行投融资业务,银行赚取佣金,增加盈利,这项业务在未来的市场比重将越来越高。
[1]张益波.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的思考[J].经济师,2015(3):166.
[2]2014 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产品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5-03-02].http://www.cnit-research.com/content/201503/960.html.
[3]2014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上半年报[EB/OL].[2014-07].http://sh.qq.com/a/20140711/014894.htm.
[4]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EB/OL].[2014-08].http://www.isc.org.cn/download/20141103.pdf.
[5]袁晓敏.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财税金融,2015(3):49.
[6]董珊珊.第三方支付对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税统计,2015:79-80.
[7]李伏安.从市场发展变化看银行业转型[J].博鳌观察,2015(1):58.
[8]沈荣勤.国内银行业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J].行长视点,20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