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两个主要模式。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培养的是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自1990 年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稳步发展。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审议通过了19 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数增加到了38 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与此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研究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将针对我国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试图找出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关系不紧密。国家自2010 年着力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差异较大,一些高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在专业型和学术型培养教育工作中做出合理的调整。
(2)就业指导工作滞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盲目性大。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更专长于实践能力的掌握和应用。但从目前专业型研究生的择业状况看,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方面没有准确的定位。他们在职业的选择中还是倾向于工作状态较于稳定的高校、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机构,不能很好的将自己专长与社会的需求有效的结合,发现不了求职就业的切入点,而导致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应归咎于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部门,没有专业指导教师关注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便是有专门教师负责研究生的就业派遣工作,那也仅仅是发放就业推荐表、整理派遣档案等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起不到专业性的指导作用。
(3)导师很难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我国自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流。目前在高校研究生导师中,大多数导师在理论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如何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大差异,导师不仅要能够向研究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能和研究生一起参与实践环节,指导研究生发现问题,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故此,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方面,导师们会显得力不从心。
(4)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为专业型研究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然而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主要表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涉猎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如何撰写学术报告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缺乏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即便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考试,获得多个资质证书和上岗证书,但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1)调整教育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原则。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迅速壮大需要大批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恰恰是为社会、企业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源泉。因此,高校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中,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与对口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参与到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吸纳企业对研究生的培养意见,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所学的知识更能贴合于生产需要,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
(2)加强指导机构建设,形成全员化的指导原则。随着专业型研究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研究生进行深层次、专业化、全面性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在学校和学院成立自上而下的专门化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校级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职责是通过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宏观把握及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准确分析,有效地指导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院级就业指导部门应针对本院毕业生所学学科、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定具体的择业方案和阶段性的努力目标。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文本”的就业指导原则。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专业型研究生就业也不再是以前计划经济环境下单一的定向分配,而是出现社会、学生双向选择的择业现象。如何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很好地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是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高校研究生就业管理部门要把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4)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招聘、应聘双赢化的原则。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该不断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来实现其在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高校可以与更多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联系,向他们介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和就业情况。
(1)调整培养方案及课程,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型研究生课程教学应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培养研究生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一系列教学训练形式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为了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就业中树立正确择业观,高校应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研究生职业发展必修课程,帮助研究生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择业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已经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而显得越来越重要。过去传统地就业派遣工作,如整理毕业生档案,审查毕业生资格,发放就业协议书和推荐表,填写就业信息系统、简单分析就业数据等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专业化指导的需求。毕业生需要的是高校能够根据研究生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对其职业规划、择业选择等方面给予专业的分析、指导;在他们面临择业压力时,能够给予心理疏导和排解。
(3)建立双导师制,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双导师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也能极大地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校内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应充分结合自己在专业上的工作经验,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良好的职业规划。校外导师应发挥其在高校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招聘信息,将优秀毕业生派遣到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就业,帮助更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加强与企业联系,促进校友网络平台建设。企业是专业型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结合本校专业型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特点,积极主动的与相关企业联系,推荐研究生到管理、技术、操作等岗位实践、实习,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高校缓解了就业压力,部分研究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可以根据研究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挖掘出优秀的毕业生为自己所用,进行了人才储备,实现高校、企业、毕业生三盈的局面。
(5)对研究生加强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有很大区别。学术型研究生的择业去向大多选择政府机关、教育部门或其他事业单位,希望享受国家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福利和待遇。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高校应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意识到他们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并充分认识到专业型研究生的择业优势。鼓励他们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大中型企业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专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6)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专业素养。专业型研究生的最大优势就是具备运用专业知识来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仅凭通过理论考试就获得的就业资格证书的空谈主义者是无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的。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将理论性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首先,研究生在思想上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不能纸上谈兵,要将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试图用理论知识来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7)培训研究生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成功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个人信息资料的准备,面试中各个环节的灵活应对,是求职成功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在研究生毕业前邀请企业人事部门主管或就业指导专家做求职就业专题讲座,指导研究生如何将整理求职资料,如何有效地向用人单位传递信息,吸引招聘专家的注意,赢得他们的好感等。同时,学院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组织研究生进行模拟面试。通过参加模拟面试,研究生们不仅可以消除面试中的紧张和不自信,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在面试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掌握面试技巧,大大提高面试成功率。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应从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入手,本着“以人为本”的就业原则,建立全员化就业服务体系,在不断加强就业平台建设的同时,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不断推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1]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2] 李海波,梁巧灵.高校毕业研究生到中小民营企业就业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4(7):177-180.
[3] 赵杰艺.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59-63.
[4] 季水河.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不请自来:谈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就业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