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脱的教育现状看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2015-02-20 10:26陈立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墨脱学年全县

陈立明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从墨脱的教育现状看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陈立明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

西藏边疆民族地区过去教育发展十分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随着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的推进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施,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墨脱县地处西藏边陲,其教育发展历程最能反映出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和梳理,考述墨脱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反映和展示了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西藏;墨脱;教育;边疆民族地区

近年来,为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边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课题,课题组多次前往西藏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调研考察。2014年,再次前往这一地区进行社会调查,考察研究西藏边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中重点调查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本文资料主要来自作者和课题组成员2010年至2014年的实地调查材料,感谢对墨脱教育给予关注的领导以及朋友们提供的材料和关心帮助,感谢林芝地区人社局驻墨脱文浪村干部吴自强同志专门统计后提供给课题组的材料。

墨脱地处偏远,长期以来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高原孤岛”,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过去教育极为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帮助下,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墨脱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最能反映出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

在墨脱调研期间,课题组成员分别前往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德兴乡、背崩乡等乡镇,深入学校、教学点和村寨,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入户访谈,采访乡镇和县局教育主管领导等方式,对墨脱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墨脱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在小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初高中升学率、教师队伍、校舍建设、教学设施与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墨脱县基本情况及现代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基本情况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东与察隅县相连,西与米林县和林芝县相接,北与波密县相邻,南接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毗邻。墨脱地区总面积3.4万平方千米,我国实际控制面积为1.2万平方千米。

墨脱地处喜玛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地形北高南低,雅鲁藏布江贯穿全境,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墨脱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保存完好,资源禀赋独特,有“五最一秘”之称,即最优越的气候条件、最充沛的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林业资源、最原始美丽的旅游资源、最多样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神秘独特的文化资源。

墨脱行政区划属西藏林芝地区管辖,全县辖7乡1镇(其中包括1个珞巴民族乡)46个行政村,主要居民为门巴族和珞巴族,此外,还有部分藏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截至2013年,墨脱全县总人口12625人,乡村人口9965人,其中门巴族7745人、珞巴族1383人、藏族801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36人。2013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412元。

(二)墨脱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墨脱地处偏远,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喜玛拉雅山脉的重重阻隔,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作“高原孤岛”,直至2013年10月底才正式通车,结束了“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

墨脱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过去教育极为落后。西藏民主改革前,墨脱地区没有学校教育和专门的教育机构,除个别僧职人员懂藏文外,普通群众几乎都是文盲。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珞巴族和门巴族聚居的墨脱地区兴建学校,选拔和保送青少年到自治区和内地学校学习深造。如今,墨脱地区乡有完全小学,县有中学,成人的文盲率逐年降低,有了数量不少的大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民族教育呈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

墨脱的现代教育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办夜校起步的。当时人民政府派出的少数民族工作队进驻墨脱地区,民族教育问题便被列入民族解放、民族平等的议事日程。为了帮助珞巴族和门巴族群众学习文化,工作队相继在墨脱各乡镇开办了夜校,教授藏文和汉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夜校办学形式灵活,适应墨脱地区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早期的这一办学形式一直被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今天成人脱盲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形式。

为了发展墨脱的现代教育,国家拔出专款,先后在墨脱县的7个乡镇即墨脱镇(原墨脱乡)、德兴乡、背崩乡、达木乡、加拉萨乡、旁辛乡、格当乡建立公办小学。还根据当地的实际和群众的需要,在一些边远的村寨以公助民办的方式开办了20多所民办小学或教学点,初步解决了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由于墨脱县当时的条件所限,除县公办小学办学条件稍好外,一般乡镇小学只能开办一二年级的低年级教学班,三四年级则必须到位于米林县的派镇(原派区)上学,那里有墨脱的办事机构即墨脱转运站开办的学校。墨脱县公办小学一直到1994年才开设了一至四年级课程,直至1996年墨脱县完全小学建立后,才结束了墨脱地区长达20多年无法开全小学所有年级和课程的历史。

在门巴族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由于学校少和办学规模小,招生数额受到了极大限制,学生入学率很低,当时在校学生不足适龄儿童的10%。林芝地委和行署做出决定,由地区第二小学承担墨脱县的部分教学任务,尽全力满足墨脱少年儿童入学学习的迫切要求。从1987年至1992年,林芝地区第二小学连续招收了墨脱县1-3年级学生数百名,有许多年幼的孩子是由父母爬山涉水走五六天崎岖道路背出墨脱到林芝求学的。

为了改善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西藏自治区教委于1988年投入数千万元巨资修建了林芝民族学校。这是一所重点招收西藏境内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为主的专门学校。该校从1989年起招收了多届学生,墨脱县的珞巴族、门巴族学生始终是招收的重点对象。林芝民族学校的兴建,是加强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给包括墨脱地区在内的教育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林芝民族学校曾是墨脱县民族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墨脱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林芝地区调整教育布局时在1997年8月将林芝民族学校更名为林芝地区第一中学,主要以高中教育为主,“一中”校名沿用至今。

我们持续跟踪的田野调查和现实感受也颇能说明问题。1986年课题负责人第一次徒步进入墨脱考察调研时,在达木乡的达木村和卡布村、德兴乡的德兴村和文朗村乃至墨脱县府所在地的墨脱村,村寨内随处可见失学和没有学上的门巴族珞巴族儿童和少年,有的仅上过小学一二年级就失学,原因是当时墨脱县办学条件极其困难,墨脱境内学校少,招生规模小,学校不能开办三四年级以上的教育。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低,辍学率却很高。看到孩子们渴望学习而无学上的情形,作为教师的我们当时十分难过,心情格外沉重,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墨脱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经过墨脱县和林芝地区各级政府的努力,到1992年时,墨脱少年儿童没有学上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变。1992年课题负责人曾在林芝八一镇和米林县派区墨脱转运站调查,获悉了当时墨脱地区的教育情况。我们以墨脱县人口最多的门巴族为例:据统计,当年墨脱县门巴族适龄儿童1108人,在校学生750人,入学率达到了68%。从今天来看这个数字偏低,而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表明了墨脱的教育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大幅度的进步。

墨脱地区的现代教育大发展始于2000年。其时,国家开始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其后又陆续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各项政策。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墨脱教育的投入力度,到2005年末,墨脱县已发展到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6所(含教学点),其中中学1所,县完小1所,乡镇公办小学5所,乡希望小学2所,村级教学点27所。2007年,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墨脱全县共有15所学校,其中完全小学6所(县完小1所,乡完小5所),乡中心小学2所,村级教学点6所(原有教学点因生源不足,采取集中办学),中学1所,全县共开办扫盲夜校及科普学校58所。

从2005年开始,墨脱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就持续稳定上升。2005年,墨脱县全县适龄儿童1339人,在校学龄人口1308人,入学率已达97.68%。2007-2008学年,墨脱全县7-12周岁小学适龄儿童1370人,在校适龄儿童1351人,小学在校生1577人,一年级179人,二年级261人,三年级251人,四年级 373人,五年级256人,六年级2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13-15周岁适龄少年603人,中学在校生515人,初一233人,初二165人,初三117人,初中入学率为90.55%。2007年,墨脱县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

2007年墨脱县的教师情况为:全县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99人,大专学历46人,中专(含高中)51人,中专以下2人。中学专任教师35人,本科26人,大专9人。

墨脱的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反映了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墨脱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们多次前往墨脱调研,看到了墨脱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2011年墨脱县“两基”迎“国检”的教育情况

墨脱县在2004年实现“普六”,2006年10月通过扫盲评估验收,2007年9月通过“普九”评估验收,基本实现了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为了巩固“普九”成果,实现“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墨脱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成功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

我们从墨脱县政府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2010年,墨脱共有学校9所,其中县中学1所,小学8所(县完小1所,乡小学7所)。全县在校生1973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202人:一年级177人,二年级200人,三年级175人,四年级177人,五年级236人,六年级237人。初中在校生671人,其中初一年级277人,初二年级233人,初三年级161人。全县初中生巩固率达98%,小学生巩固率达100%。全县教师168人,其中中学教师40人,小学教师123人,幼儿园教师5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7-12周岁小学适龄儿童分别为1259人、1250人、1223人;小学在校生分别有1454人、1347人、1202人;小学适龄儿童在校生分别有1224人、1217人、11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7.22%、97.4%、97.7%。

初中入学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13-15周岁适龄少年分别为662人、653人、625人,初中在校生分别有612人、656人、671人,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2.48%、100.46%、107.36%。

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内,全县学年初小学在校生分别有1557人、1454人、1343人,学年末小学在校生分别有1554人、1452人、1339人,辍学分别有3人、2人、4人,辍学率为0.19%、0.14%、0.29%。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007-2008学年、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内全县学年初初中在校生分别有515人、585人、622人,学年末初中在校生分别有510人、581人、617人,辍学分别有5人、4人、5人,辍学率分别为0.97%、0.68%、0.8%。

15周岁人口小学教育完成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现有15周岁人口分别有206人、219人、216人,其中残疾分别有0人、0人、0人,完成小学教育分别有197人、210人、213人,15周岁人口小学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5.63%、95.90%、98.61%。

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现有17周岁人口数分别有149人、223人、243人,其中残疾分别有0人、0人、1人,完成初中教育分别有65人、132人、213人,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分别为43.62%、59.19%、88.02%。

15周岁人口文盲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现有15周岁人口分别有206人、219人、216人,其中残疾分别有0人、0人、0人,文盲分别有1人、1人、0人,15周岁人口文盲率分别为0.5%、0.5%、0%。

15-50周岁人口文盲率:2008-2009学年、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全县15-50周岁人口分别有6531人、6686人、6307人;非文盲分别有6359人、6340人、6152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分别有1952人、2171人、2089人,脱盲分别有4407人、4407人、4063人,现有文盲分别有146人、146人、126人,文盲率分别为2.24%、2.2%、2.01%。

在教学条件方面,从校舍、学生宿舍、实验及图书室、教学附属设施、电教设备配置等方面普遍得到改善。墨脱2005年部分学校就有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2005年,墨脱获上级拨配31台电视机,23台DVD机(模式一),5套天馈系统(模式二)和1套班班通工程。2010年,墨脱的一些小学使用上了电化教学设备。2011年,相关部门为墨脱县完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及电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教师电脑、投影仪、电子幕布、电子讲台各1台。电教室配备了50台学生电脑,教师电脑1台、65寸液晶电视1台、服务器3台;学生桌子25张,学生椅子50把。电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正式进入了墨脱小学的常规教学。

(二)2013年墨脱教育发展状况

2011年成功完成“两基”国检验收,说明墨脱的现代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在调研期间,通过实地考察学校、查阅教育资料、访谈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主管领导,对墨脱的教育现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切身感受。墨脱教育现状的简要情况如下。

1.学校情况

目前,墨脱县有学校10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8所和幼儿园1所。1所中学即墨脱县中学,属初中建制。8所小学为墨脱县完全小学、德兴乡中心学校、背崩乡中心学校、达木乡中心学校、格当乡中心学校、旁辛乡中心学校、甘德乡中心学校和加拉萨乡中心学校,其中除格当乡和甘德乡学校只开设一至四年级课程外,其他5所学校均为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即2012年新建的墨脱县幼儿园。

2.在校学生

墨脱全县现有在校学生2057人,其中县中学734人,小学1087人,幼儿园236人。墨脱县中学734人分为15个教学班,其中初一227人、初二236人、初三271人。在小学1087人中,共分68个教学班,其中墨脱县完全小学10个教学班315人,德兴乡中心学校7个教学班138人,背崩乡中心学校8个教学班229人,达木乡中心学校7个教学班155人,格当乡中心学校3个教学班28人,旁辛乡中心学校7个教学班121人,甘德乡中心学校3个教学班30人,加拉萨乡中心学校7个教学班71人。小学生中一年级168人、二年级180人、三年级191人、四年级200人、五年级175人、六年级176人。

享受“三包”经费的学生1974人,其中县中学726人,小学1051人,幼儿园197人。

墨脱全县适龄儿童1025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巩固率100%,全县初中生巩固率达98%。

3.学前教育

墨脱县在条件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开展学前教育的,目前已开办县幼儿园1所,招生236人,各乡依托中心学校招收学前班。通过努力,城镇幼儿入园率达到92%,农村幼儿入学率达到59%。县幼儿园实行学前三年制教育,县幼儿园、乡学前班均实行走读制。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的学前教育,县教育局2013年计划在离乡镇学校较远的村寨搞学前教学点试点,首批试点选择建设“达帮”和“地东”两所学前教学点,摸索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子。之所以先期建立这两个学前教学点,原因是这两个村都是不通公路的村且村情特殊。背崩乡地东村离乡中心学校较远,但该村学习氛围浓厚,村民积极送教,村里出过多名干部和大学生,设立学前点能进一步激发村民支持教育的热情。“达帮”教学点位于旁辛乡肯肯村和帮果村中间,从两村到教学点均为10分钟路程,与地东村不同的是,这两个村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大学生,希望通过设立学前教学点改变当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影响乡风。目前两个学前教学点的教学用房和设施已配置完成,各点分别安排了2名授课教师和2名生活老师,于2013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

4.教师情况

全县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中学教师47人,小学教师141人,幼儿园教师10人。小学教师中,墨脱县完全小学37人、德兴乡中心学校23人、背崩乡中心学校22人、达木乡中心学校17人、格当乡中心学校6人、旁辛乡中心学校19人、甘德乡中心学校4人和加拉萨乡中心学校13人。教师中汉族为42人,其中男26人,女16人;藏族教师92人,其中男43人,女49人;门巴族教师60人,其中男28人,女32人;珞巴族教师2人,男女各1人;其他民族2人。

5.基础设施建设

在2011年完成国检验收后继续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县政府投资105万元为县中学修建市政路,道路总长136.63米;投资150万元建县完小教学楼。利用暑假时间,县教育局总投资1439397元,为全县中小学校设施进行维修完善。其中投资989347元,为县中学、县完小、达木乡、背崩乡以及格当乡中心学校维修学生食堂;县政府拨付36万元,教育经费投入维修金29.96万元,为县中学、县完小及各乡教师周转房、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及教师周转房垮塌的堡坎进行了维修。筹资25万元为县中学学生宿舍楼改建了三个厕所;投入专项资金41万元,为达木珞巴民族乡小学修建澡堂,2012年11月已竣工。为各乡小学投入资金201324元购置了压面机、搅面机、炒锅、食堂餐桌等食堂用品及学生用品。

2013年上半年和暑期,已投入1536万元修建背崩乡教师周转房、旁辛乡学生宿舍,另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用于乡镇校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

6.学生“三包”经费与“营养改善计划”

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一律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2012年拨付“三包”经费517.89万,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三包”经费进行统一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均成立了“三包”经费管理领导小组,专人管理,建有库存物资出(入)库日记帐,实行“三包”经费公示制度,做到了“三包”经费使用管理过程透明公开,确保了“三包”经费足额使用到1974名“三包”学生生活上。

2012年,墨脱认真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成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07.16万元及寄宿生生活补助金25.8万准时足额拨付,大幅提高了全县学生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不通路的上三乡(旁辛乡营养改善计划48780元;加拉萨乡营养改善计划24660元;甘德乡营养改善计划12780元),县教育局垫付了43500元运费将“营养改善计划”物资及时送到了各学校,使不通公路的学校学生第一次喝上了免费牛奶。

7.教学和办公条件的改善

2013年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购置了20套电子白板,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给教师(含幼儿园老师)每人配一台笔记本电脑,以方便备课、制作电子课件和学习提高。

8.墨脱籍大学生情况

据县教育局不完全统计,2010年之前的十年时间里墨脱共有大学生140人左右,2010年后已经有160多名大学生,现在每年考上大学的墨脱籍学生有近50名。课题负责人1986年调查时留下刻骨铭心印象的德兴乡文浪村,过去少年儿童只能读到二年级就失学,而2013年在读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本科和大专生)就达15名(这是林芝地区人社局驻墨脱文浪村干部吴志强同志专门统计后提供给课题组的材料)。

三、墨脱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墨脱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从自治区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对墨脱的教育事业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2013年4月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工作组和地区工作组专门到墨脱调研教育发展问题,将墨脱全县的学校校园规划纳入自治区统一安排,计划3年内修(改扩)建墨脱的所有学校,完善校园设施。目前该工程已经开始全面实施,这一重大举措必将使墨脱的教育事业走上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墨脱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县教育局与其他部门、乡(镇)之间通力合作,形成了县教育部门、各乡(镇)、各中小学、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墨脱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教育,墨脱县的三届教育局长都是县政协副主席兼任,现任教育局局长常淑芳同志也担任着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从教育局长的高配使用上可以看出墨脱县委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2.经费保障,奖惩严明

按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的20%用于教育事业。墨脱县政府为了支持教育发展,历年来严格执行规定,仅2012年墨脱县教育支出366.09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1370万元的26.72%,在年初预定20%的目标基础上提高了6.72%,保证了墨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墨脱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巩固“普九”成果,墨脱县制定了相关奖惩规定并严格执行。如在强化“控辍保学”措施上,严格执行“双线”目标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和在校学生日报告制度,采取以家访、宣传法律法规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宣传政策与实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规劝失学儿童入校,确保学生不辍学、不流失。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重视教育没有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仅2011年县人民政府就公开表彰奖励了墨脱镇人民政府、德兴乡人民政府等5家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处罚了背崩乡人民政府、旁辛乡人民政府等5家单位和责任人。

3.全民动员,社会支持

墨脱地区教育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国人民尤其是相关援藏省区的无私支援。前些年福建漳州承担着支援墨脱的任务,第六批援墨工作队确立了援藏项目8大类31个子项目,总投资为4965.02万元,项目涉及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先后投入了几百万元支援墨脱教育发展。此外,福建龙海、长泰援藏干部还争取企业家和有关单位捐资助学,分别为墨脱全县2000多名中小学生发放冬夏装2套校服和新华字典,耗资37万元。2011年,免费午餐公益计划正式落户墨脱,县完全小学正式成为免费午餐资助对象,第一批享受免费午餐的学生为227人,后经协调,墨脱县完小所有走读学生都享受到免费午餐。2013年5月,深圳幸福会刘素英一行赴背崩乡和德兴乡,以“幸福莲花助学金”形式为两乡小学学生捐赠了衣物,并决定从2013年9月起对林芝地区二高所有墨脱籍农业户口学生进行资助,每学期每人400元。在地区一中,刘总还为33名墨脱学子发放了“幸福莲花助学金”每人500元。这些社会力量对墨脱农牧民学生的善行义举代表了社会各界对西藏和墨脱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广东省佛山市承担了第七批援助墨脱县的任务。2013年10月,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前往墨脱考察调研,佛山市援藏人员也已到位,目前已筹措援助资金2亿多元,墨脱的教育事业是援助的重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还有社会各界对墨脱教师的关心关怀和教育问题的关注。2013年9月,墨脱县旁辛乡小学门巴族女教师格桑德吉当选“中国最美乡村女教师”,2014年2月10日格桑德吉又荣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至高荣誉。

(二)值得商榷和注意的问题

在墨脱教育工作者几代人的顽强努力下,墨脱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看到他们在如此艰苦环境下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深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调研考察中课题组也同墨脱教育界的同行交流,认为墨脱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还值得探讨和解决。

1.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墨脱各乡镇的交通条件和教育环境不同,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别明显。如县完小和县中学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同乡镇学校差距明显,通公路的乡镇学校同没有通公路的学校差距更大。墨脱教育呈现出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对已经开始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教师队伍问题

教师队伍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和教师队伍不稳定。

墨脱教师主要来自拉萨师范学院的大专毕业生,本科学历的教师偏少。拉萨师院毕业生能吃苦,但毕业生的总体水平稍差。

其次是教师的构成上专业教师偏少,特别缺乏数学、科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高水平的专任教师。英语和美术教师缺口也大。

第三是教师稳定性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墨脱的交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墨脱的生活条件差、医疗条件差、教师无法照顾老人、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因素影响到教师的稳定。此外,由于生源普遍较差,教学条件又十分艰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业务提高受到较多因素限制,因此,长期扎根墨脱的思想不牢固。许多教师只要有机会就想离开墨脱到其他地区工作,而在乡镇工作的尤其是在边远乡村工作的教师则想调到县城或条件好的学校。据县教育局介绍,每年离开墨脱调往其他地方工作的教师都有二三十名,仅2013年就有20多名教师申请调离,再加上其他途径调离的教师数量也不少。墨脱县教育局局长常淑芳同志在谈到教师的流动性太大影响教学质量时显得颇为无奈,许多骨干教师通过公开招考考到了地区的学校工作,以致有的学校排课都困难。

门巴族珞巴族教师的数量较少问题。从教师的民族构成看,墨脱的师资藏族教师较多,作为门巴族珞巴族集中居住的墨脱理当多配备本民族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学和辅导学生。目前门巴族教师尤其是珞巴族教师明显偏少。

3.教学质量问题

由于生源质量、教学条件等多种原因,墨脱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还不理想,小学生成绩藏文和汉文较好,但数学和英语明显较差,中学生理科普遍较差。在西藏,反映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是看学校考上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数量,小学是看小升初,初级中学是看初升高的比例。2012年墨脱县考上内地西藏班小升初的学生仅1人,后经协调照顾了两个名额共3人上了内地西藏班。2013年全县考上内地西藏班小升初的学生亦只有3人,而米林县完小同期考上的学生多达40多人。

此外,在小学一年级就同时开设汉语、藏语和英语是否合适也值得商榷。作为民族学生,每一位门巴族珞巴族儿童必须同时学习掌握4门语言(含本民族语)3门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不得不加课,以致周末还要给学生补课,不仅加重了小学生课业负担,也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结语

墨脱地区的教育发展是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党和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在西藏,各级政府把民族教育作为大事来抓,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新建和改造各级各类学校,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包括珞巴族、门巴族在内的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

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今天,珞巴族、门巴族以及僜人和夏尔巴人聚居区村有教学点,乡镇有完全小学,县有完小和中学,地区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自治区有大专院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祖国内地有22个省市开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为西藏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各种机会和良好的条件。西藏边疆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已经实现100%,人民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今天,门巴族、珞巴族不仅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还有了研究生。目前在西藏民族学院就读的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和夏尔巴人大学生就有30多名,足以反映出西藏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1]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R].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吕昭义,红梅.门巴族·西藏错那县贡日乡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龚锐,晋美.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江华,揣振宇,陈景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考察记[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6]门巴族简史编写组.门巴族简史(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7]珞巴族简史编写组.珞巴族简史(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8]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9]党秀云,周晓丽.达木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10]格桑,王蔷.中国珞巴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11]王丽平.墨脱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

Medog’s Education Situation Reflecting the Tibet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on Border

Chen Li-ming
(Tibet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Shaanxi 712082)

The Tibet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on border was quite backward in the past.With the care and support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more specifically,the promotion of Program to Develop Border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The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supporting ethnic groups with small populations,the economy,society and education of the Tibetan ethnic regions on border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Medog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Tibetan border area,so it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an best reflect the situation of the Tibet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on border.Based on fieldwork and textual research,this article depicts the course of Medog’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which reflects and demonstrates the progress of the Tibet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on border.

Tibet;Medog County;education;ethnic regions on border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1.002

G75

A

:1005-5738(2015)01-009-08

[责任编辑:周晓艳]

2014-12-20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边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4BMZ040

陈立明,男,汉族,重庆江津人,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历史文化和喜玛拉雅文化。

猜你喜欢
墨脱学年全县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墨脱之路
第二届星火学年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reefrog from Medog,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Anura, Rhacophoridae)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莲花秘境墨脱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