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2015-02-20 09:00李红秀
关键词:新闻报道报纸传统媒体

李红秀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新媒体写作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李红秀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具有数字性、交互性、超文本性、虚拟性、网络化工作等特征,它的出现引起了人类社会革命性的改变。新媒体写作不同于传统写作,除文字外,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符号等手段进行写作,可分为新媒体文本写作、新媒体视图写作和多媒体写作。目前,新闻报道中运用的新媒体写作方式主要表现在网络写作、博客写作、微博写作、微信写作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在大胆地借鉴和利用新媒体写作,使新闻报道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双赢。

新媒体;传统媒体;写作;新闻报道

新媒体是最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老媒体而言,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信息传播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它使各种信息在全球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同时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传统形式的新闻报道必定受到冲击,新媒体写作方式必然带来新闻报道的改变,新媒体与新闻报道的联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的特征与新媒体写作的分类

由于新媒体出现时间短,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新媒体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2]

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各种媒体形态的总称,它是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媒体终端,向普通大众提供各种信息和娱乐方式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互联网媒体,包括电子书、电子杂志、网络新闻、网络视频以及博客(Blog)、播客(Podcast)、微博(MicroBlog)、微信(Wechat)、QQ、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脸书(Facebook)等社区网络媒体;第二类,数字网络媒体,包括数字电视、公交电视、移动电视等;第三类,无线网络媒体,包括手机电视、手机短信、手机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i-Fi(WIreless-FIdelity)等;第四类,融合网络媒体,典型代表是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不过,新媒体的概念是开放式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新媒体,其概念和种类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5个特征:数字性、交互性、超文本性、虚拟性、网络化工作。

第一,数字性(digital)。与传统的平面媒体和声像媒体不同,新媒体都是基于数字化技术来处理文本内容,通过数据压缩来存储和传输,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非线性的处理方式简单易学。

第二,交互性(interactive)。传统媒体采用的是“你传我收”的模式,受众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新媒体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用户与用户之间实现个性化交流,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平等的交流主体。

第三,超文本性(hypertextual)。新媒体采用超链接(hyperlink)技术,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体,实现了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快捷简便的方式获取各种需要的信息和文本资料,其典型代表就是数字图书馆和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

第四,虚拟性(virtual)。新媒体的虚拟性体现在网络环境、社交空间、用户身份等各个方面,它们都是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的拟态模仿,比如电子游戏的身份、网络婚恋场所、QQ送大礼等娱乐活动,都是虚拟的。如果虚拟性不断侵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会使部分用户难辨真假,会给他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困扰。

第五,网络化工作(networked)。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可以网上学习、网上工作、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消费、网上交流、网上娱乐,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已经网络化,不会网络将无法生存。

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写作相比,新媒体由于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带来了写作方式的不同。所谓新媒体写作,是指写作主体以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介为载体,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符号等文本为写作手段,在网络、户外、移动等虚拟平台上进行互动式的写作行为和活动过程。根据写作手段和媒介传播的文本不同,新媒体写作主要分为3种类型:新媒体文本写作、新媒体视图写作和多媒体写作。

1.新媒体文本写作

新媒体文本写作主要是利用传统的语言文字在新媒体上进行写作,这是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写作方式,它又可以细分为网络新闻写作、手机写作、博客写作、微博写作、微信写作等。这种写作虽然采用了普通的语言文字,但与传统媒体的文本写作有很大的区别。新媒体文本写作可以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经常出现生造词语和新鲜词汇,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幽默风趣。写作手法可以运用拼凑、粘贴的方式,甚至可以把文字与符号进行融合写作。新媒体文本写作具有互动性的写作特征,采用的是多点对多点的写作传播形式,降低了写作门槛,实现了“全民皆作者”的“写作狂欢”。

2.新媒体视图写作

新媒体视图写作是指写作主体利用新媒体设备来拍摄图片或视频,并对图片或视频进行编辑、加工、传播的活动过程,它还可以细分为新媒体图片写作和新媒体视频写作。新媒体视图写作的主要工具是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手机,写作主体可以用Photoshop软件对自己拍摄的数码图片进行加工处理,也可以用Premiere软件对自己拍摄的数码视频进行编辑。他们还可以把图片或视频传播到网上,或者传给亲友进行分享。新媒体视图写作具有多种感官体验的特征,由于写作工具的便捷性和传播的方便性,写作主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拍摄,随心所欲传播,使写作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3.多媒体写作

多媒体写作是一种整合性写作,是写作主体把文字、图片、视频、符号等各种媒介内容整合在一起的写作活动过程,比较常见的是多媒体新闻和多媒体广告。我们看到的许多网络新闻是文字和图片的结合,看到的电视新闻是文字和视频的结合。多媒体写作最重要的特征是超链接(hyperlink)技术,常用链接技术有参考链接、注释链接、扩张链接、命令链接。当你想阅读某篇文章,你要通过标题链接主要内容,内容中包含了文字和图片;如果你想读相关的文章,通过后面的参考链接继续阅读;有时候也可以链接到相关视频。多媒体写作是一种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写作方式,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让受众体验到一种阅读的快感。

二、新闻报道中的新媒体写作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新闻报道,在这一点上,新媒体写作与之相似,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移动电视,其社会功能也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上。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新媒体写作大胆引入新闻报道之中。新媒体写作,不仅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现实,更是对新闻报道进行改革的具体实践。目前,新闻报道中运用的新媒体写作方式主要表现在网络写作、博客写作、微博写作、微信写作等几个方面。

1.新闻报道中的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是伴随着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互联网(Internet)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最初主要运用于美国的军事领域。直到1990年代,互联网才逐渐进入商业和民用领域。中国是1994年才实现了与Internet全功能连接,之后,搜狐、新浪、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相继诞生。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开始用电脑写作,并把写好的文本即时传播到某网站上,使更多的人得以阅读。

新闻报道中的网络写作主要表现在网络新闻写作上,网络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还具有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性的特点。随着大的门户网站的建立,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重大新闻事件最先通过网络新闻报道出来。1999年4月15日,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了大韩航空公司一架MD11货运班机坠毁事件,两小时后,新浪网发布了消息,并成为第一个报道此事的国内网站,网络新闻报道的快速性在此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2001年“9·11”事件发生8分钟后,新浪网登出第一条消息。2003年3月20日10时30分,美国向伊拉克开战,10:34分,新华网依靠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新闻写作已经将“及时”“实时”的追求推到了极致,这当然也体现了网络报道的极大优势。

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区别很大,其原因在于网络传播有自身的特点。网络传播是按照网页—标题—内容的顺序进行传播的,通过超链接(hyperlink)技术层层展开,因此,网络新闻写作必须符合网络传播的要求。与传统新闻写作相比,网络新闻写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层次化思维和多媒体思维,必须具备网络操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从业者要精心制作简洁而吸引读者的标题,突出重点新闻要素,写出吸引眼球的导语,分层次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通过超链接(hyperlink)制作超文本(hypertext)格式,实现新闻的滚动式和互动式写作。网络新闻写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不足,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新闻信息的需求。

2.新闻报道中的博客写作

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的翻译,是指在网络空间发布文章的场所,它是继Email、BBS(Bulletin Board System)、ICQ(I See You)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最初是以个人网站的形式出现,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这个术语沿用至今。2000年开始,博客逐渐开始流行。2004年木子美事件让中国网民真正关注起博客,之后,新浪、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开始经营博客业务,从此博客进入百家争鸣时代。

博客写作虽然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方式,但由于“网络日志”的公开性和传播性特点,写作者的文章很快在各大网站上传播,这种写作方式本身具有了新闻报道的性质。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新华网等一些著名的门户网站都在网页上开设有博客专栏。网站刊登的博客文章大多数是对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因此,这些文章可以看作新闻评论或者深度报道。以网易2014年11月25日的网页为例,刊登的博客文章有16篇,涉及的新闻内容相当广泛,既有涉及国际政治的文章《奥巴马移民改革的一赢多输》《安倍首相突然提前大选幕后 》《普京还能撑多久》,又有涉及经济的《降息不是仙丹》;既有涉及伦理道德的《12岁小情侣开房让谁大跌眼镜》,又有涉及文化的《北京八大胡同老宅》。其中,乔木的文章标题《床上的事,为什么不能在桌上解决?》专门拉黑放在显眼的位置,这篇博文是针对北京大学处理一副教授与女博士生发生婚外情的事件进行评论,这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博文,对北大开除余万里副教授党籍、撤销教师职务鸣不平。一般来说,那些新闻性强、信息厚重、观点鲜明、语言犀利的博客文章更受读者青睐,也容易在门户网站上刊登,其新闻报道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3.新闻报道中的微博写作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不能超过140字。用户可以通过WEB、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实现信息即时分享。最早的微博是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这项服务用于向好友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9年8月,新浪网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之后,微博很快进入大众视野,迅速走红网络。微博的最大特点是语言要求少,技术门槛低,发布信息快,除了文字信息外,还可发布图片和短视频,因此,深受广大网民喜欢。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中央政府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在各自的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政务微博。目前,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网络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闻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微博作为一种互联网的新技术,已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09年11月21日,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发生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微博云南”,这是我国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开设后,“螺蛳湾”事件的真相和处理及时告知公众,事件也很快平息下来,此事件引起了约165万人关注“微博云南”。2010年3月1日,新华网首次在新浪网开通了“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并开设了28个微栏目,包括“代表委员一言”“现场微报”“两会微照”“两会微读”等栏目,它们贯穿于“两会”报道的始终。截止至3月15日,“新华视点” 栏目在微博上共发表博文893篇,拥有粉丝26万多人[3]。目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都已开通微博,微博新闻已经得以广泛应用。

4.新闻报道中的微信写作

微博诞生不久,微信(Wechat)面世。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了一个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通过跨操作系统和跨通信运营商,微信能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消耗少许流量,服务全部免费。由于微信的免费服务,它对过去手机的付费短信是一个致命的冲击。微信的实时对讲机功能实现了通话的免费。正因为微信的这些优势和免费服务,自从它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追捧。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2014年11月12日,微信推出微信电话本APP(Application),该软件能拨打免费网络电话,这必定会对传统的电话业务产生新的冲击。

由于微信具有的 “点对点” “点对面” 和 “面对点” 的传播特性,它能很好地弥补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不足。微信出现后,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各种媒体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采用推送新闻模式向用户及时发布“一句话新闻”,每次推送不超过4条,推送内容多为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和娱乐新闻。2013 年 3 月份习近平主席访问南非时,新华社通过微信建立了一个“首访记者群”,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能够在微信上随时交流。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微信平台及时推送新闻:四川雅安芦山发生 5.9 级地震。目前,微信平台的推送新闻主要以“文字 +图片”为主,缺少语音新闻和视频新闻,各媒体推送内容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因此,推送新闻的内容与形式还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三、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写作的应用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威胁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最明显的例证是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年下滑,市场所占份额逐渐降低,个别传统媒体面临着“是生存还是灭亡”的艰难抉择。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使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运用到传统媒体之中,增强传播中的互动性,使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得到极大扩展。

1.报纸对新媒体写作的应用

报纸是新闻传播媒体的鼻祖,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受到的冲击最大,其广告收入和市场份额下滑厉害。报纸无法与新媒体抗衡主要源于制作成本。据统计,一些新媒体的一年成本大概是1 000万元到2 000万元, 而《 北京青年报》 一个月的印刷、 纸张、 发行的成本是3 000万元, 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即使生产出同样的产品, 仍然要面临高于新媒体成本大约数十倍的价格[4]。

在残酷的市场面前,一些报纸主动利用新媒体来扩大影响,适应社会发展。互联网(Internet)诞生后,报纸纷纷上网,建立网站,推出网络版。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了人民网,开设了《人民日报》网络版。1999年,《人民日报》网络版将常规新闻每天一次的定时发布,增加到每天九次定时发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发布的时间观。目前,人民日报社利用网站,用文字、图片、动漫、音视频、论坛、博客、播客、掘客、手机、聚合新闻(RSS)、网上直播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每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发布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每天发布下属的20多份报刊的电子版。

报纸的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报纸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最佳途径。为了降低纸媒的印刷成本,世界上一些著名报纸把经营方向转向网络版,减少甚至放弃了报纸的纸媒版。2009年是报纸的转型年,英美一些老牌报纸在同一年先后宣布停止纸媒印刷,只出网络版。2009年1月中旬,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常务董事Tim Brooks表示“将不再发行任何印刷品”;同年3月中旬,美国赫斯特报团旗下已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讯报》(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停止印刷版,完全转向网络;5月中旬,又有美国两家老报《塔克森市民报》(Tucson Citizen)和《安阿伯新闻报》(Ann Arbor News)宣布最后一期纸质报纸的出版日期,加入了从纸媒转向网络经营的美国报纸行列[5]。

随着新媒体的更新换代,我国许多报纸也紧跟发展潮流,尽量利用新媒体来加强新闻报道,吸引读者注意。微信出现后,一些报纸利用微信写作来扩大社会影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南方周末》是我国最早使用微信平台的报纸之一,该报在微信页面设置上,点击两次即让用户看到想看的内容,操作简便,颇受用户欢迎。2012年 7月25日,《钱江晚报》微信正式对外推出;7月27日,开通两天,订阅人数达1 200人; 8月6日,开始进行定时微信推送,每日3条。面对微信推送活动的成功,《钱江晚报》跨部门成立运营团队,其中资讯组3人,负责策划推广和后台推送,目标是每次发送有10%的回复率,应答组2人,负责查看和回复粉丝消息,目标是保证100%的回复率[6]。报纸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报纸不会消亡,“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才是真理。

2.杂志对新媒体写作的应用

在传统媒体中,杂志同样历史悠久。不过,在新媒体时代,杂志与报纸命运相似,同样遭遇到极为尴尬的处境。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有些杂志在新媒体刚出现就采取开放策略,积极利用和开发新媒体,主动转型,不断紧跟变化的市场。在这方面,美国杂志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美国许多杂志纷纷减少或者放弃纸媒市场,加大实施新媒体计划,让杂志走网络化、新媒体化的发展道路。《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一方面主动减少报摊纸媒发行量,另一方面又创立了网站 bussiness.com。该网站提供了 65 000 个商业分类的目录浏览,每月为4 000万商业用户和上千个广告客户提供服务;网站还先后开设了服务 MBA 学生的博客、有关投资的在线视频教程、资深作家主持的服务上班族的“工作餐”博客等。网站还创立了在线视频中心,为创业者制作小型展示视频,并有机会获得 5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该网站因此获得 2008 年美国国家杂志奖最佳个人服务网站的荣誉[7]。《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周刊早在2008年就改为月刊,并把经营重点放在网络版上。网络版增加了许多为消费者提供建议和引导的内容,每月访问量达 700 多万人次;新创办的收费电子版的《每周政治新闻》用户为 9.3 万人;每月大致有 12 000 人经由“汽车”栏目介绍而去咨询购买汽车,目前来自电子出版物的收入,占杂志总收入的 60%[8]。

同样,一些国内杂志在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不到一年时间,《神州学人》杂志就于1995年1月12日创办了网站,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该网站多次改版升级,目前拥有12个频道,还拥有人才储备/需求信息库、政策数据库、网络视频招聘和直播访谈等平台,深受海内外读者和用户的喜欢。创刊于1995年的《瑞丽》一直是时尚杂志的宠儿,它在利用新媒体方面也引领着潮流。2002年1月,瑞丽网站正式开通;2004年12月,瑞丽女性网诞生。《瑞丽》几乎涉足了所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产品多达 16 种,包括电子杂志、门户网站、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网、APP (Application)运用等。各种产品内容实现声、 光、电全媒体,动感十足,交互性极强,新媒体的全免费模式更是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唯美的形式和精良的多媒体互动设计,吸引了大批的广告客户,从而实现了新媒体模式的盈利。

3.广播对新媒体写作的应用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不过才百年左右的时间,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它也面临着生存发展问题。广播最大的特点是声音传播和移动收听,在新媒体到来之时,广播也不遗余力地追逐新媒体发展的脚步,开拓自身的创新之路。当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时,广播把节目置入手机,让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地收听广播节目。当微信出现时,广播最先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微信的优势是语音传播和零收费,所以,“微信 + 广播” 的新模式面世,只要通过一键 “关注” ,就可以让广播突破地域限制,拥有海量听众, 拓展广播覆盖范围。

微信刚推出不几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于2011年1月开通了中国之声微信平台,开始挖掘微信这一新平台的特色和功能。每天中国之声的 “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央广新闻”“新闻晚高峰”四大新闻板块都会在不同时间段推送新闻信息,每天平均推送的新闻一般都在5~8条。在这个微信平台上, 听众可以收听直播,可以通过语音、文字、 图片等形式参与节目互动。在“新闻晚高峰”时间段,中国之声会集中播出听众的微信语音,微信内容是提前在微信发布的新闻调查所获的语音回复,一般选择性地播出具有代表性的3~4条语音回复。同样, 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交通广播微信平台营运方面也取得过骄人的记录。2012年8月8日, 台风袭浙,浙江电台交通广播及时播报相关新闻,当日微信平台好友增加6 000多人, 收到微信7 000多条[9]。微信的语音传播和互动功能,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媒体的传播短板,实现了广播与微信的双赢。

4.电视对新媒体写作的应用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在传统媒体中应该算作“新媒体”,因此,电视在利用新媒体方面可谓妙招叠出。当互联网诞生时,网络电视跟着诞生;当数字技术出现时,数字电视跟着出现。目前,不仅中央电视台、各省的卫星电视早就上网,而且移动电视、车载电视、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PPTV(Personality Pad TV)等网络电视也风起云涌。当微博、微信新媒体问世,各大电视台纷纷开通微博账户和微信平台。可以说,电视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绝不逊色于报纸、杂志和广播。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 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正式运营,该微博以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发表深度时评、预告回顾央视新闻节目为重点。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平台正式上线。当天,“央视新闻”在微信上的粉丝涨了22万,后台收到了12万条的留言回复[10]。央视新闻采用微博首发重大事件,传统媒体挖掘事件背后的信息。微信主要推送突发新闻、焦点话题、节目预告等内容。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央视新闻采用微博、微信联动报道,构建“直播”引力场。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旧金山机场失事,央视新闻采用了“微博报新闻、微信报平安”的互动报道,迅速形成新闻引力场和强大舆论场。

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也加强了利用微博和微信进行新闻报道的新模式。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栏目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每天播出的 3~5条来源于微博的新闻。南方电视台“今日最新闻”栏目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节目播出前推送节目预告,播出中调动用户进入临时微信群,播出后推送精彩评论回顾,实现了观众从过去“看电视”到现在“用电视”的转变。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凯瑟琳·韦莫斯(Katharine Weymouth)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配有手机和推特 (Twitter ) 账户的 ‘平民记者’ 们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敌人,反之,他们是现场的信息来源,因他们更早地出现在现场。只要运用得当,他们的照片和言语会丰富新闻,也会加深读者对正在展开的故事的理解。”[11]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大众不仅是新闻的消费者,更是新闻的生产者和发现者。总之,新媒体加强了与新闻报道的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写作已经被广大用户掌握,传统媒体只要大胆采用新媒体写作的创新策略,借鉴新媒体互动、共创的写作形式,新闻报道就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 薄凉.新媒体概论[EB/OL].[2010-10-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dcfd270100maqr.html.

[2] 百度百科.新媒体[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017/5403053.htm?fr=aladdin.

[3] 薛国林,胡秀.微博新闻的写作及其文体特征——以2010年两会微博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0(5):88-90.

[4] 郭小璐,张伟.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新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105-106.

[5] 李欣璟.论新媒体视角下报纸的突围之路[J].传播与版权,2014(5):121-122.

[6] 王磊.微信:强社交模式搭建的新闻出版平台[J].出版广角,2013(22):51-53.

[7] 罗昕.美国杂志品牌延伸的新媒体转向[J].中国编辑,2009(1):80-83.

[8] 苏庆先.新闻性杂志还有戏吗——新媒体浪潮下新闻性周刊的发展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3(7):67-69.

[9] 薛琦.化 “微” 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J].中国广播,2014(4):35-37.

[10]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J].新闻记者,2013(7):40-44.

(责任编辑 魏艳君)

On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Writing in News Report

LI Hong-xiu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New media is called “the fifth medium” and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with digital, interactive, hypertextual, virtual and networked. New media writing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writing, and it can be still written by pictures, audio, video and symbols except characters. New media writing can be divided to new media text writing, new media writing with picture and video and multi-media writing. At the moment, new media writing is shown some aspects with Internet writing, Blog writing, Microblog writing and Wechat writing. Meanwhile, traditional media with newspaper, magazin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are boldly using and applying new media writing, and the forms and means of news report are becoming diversification. They have achieved win-win when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mix together.

new media; traditional media; writing; news report

2014-12-25

李红秀(1969—),男,四川南江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德瑞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影视文学、新闻传播学。

李红秀.新媒体写作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101-107.

format:LI Hong-xiu.On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Writing in News Repor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9):101-107.

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9.019

H052

A

1674-8425(2015)09-0101-07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报纸传统媒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报纸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