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文章分析

2015-02-20 07:13刘蔓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价值观

黄 河,邹 慧,刘蔓萍

2014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论文 206篇。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建设、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拟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所全文转载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上述几个主要研究领域,梳理分析 2014年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

2014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论文22篇。学者们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新视角等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三个倡导”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积淀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推进、重大突破、重大部署;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将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制度建设;每个人都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浸化于环境之中,使之“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传承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五四精神的历史昭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锻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3]。价值自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价值自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价值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握三个着力点: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社会治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实际生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理念,是由文明的特性、时代的特性和价值观的特性所决定的。“高势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是具备真理性精神品格、民族性精神品格、时代性精神品格、包容性精神品格和开放性精神品格。“高势位”核心价值观应具备引领和整合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塑造新人等多项功能[6]。

(2)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当前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不能脱离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不能脱离个人理想进行社会共同理想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精神的传承性与统一性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7]。需要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从大学生需要出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8]。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占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大学生的理想追求,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凝聚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9]。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新视角。有学者提出培育中的代际问题:青年作为主体,不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主体间的代际差异在围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方面展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代际问题之解决,关键是青年主体性之得到认可和尊重[10]。有学者还提到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建构中的途径:在国家层面,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身份的制度设计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要积极引导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公民身份建构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空间;在公民层面,主要从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两方面的教育着手,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11]。除此之外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对接。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1984年设立到2014年已经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科理论得到拓展,学科内涵得到丰富,学科特色得到增强,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梳理 30年来学科理论研究、总结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升学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成为专家学者们 2014年的研究热点,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研论文16篇。

(1)学科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12]。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存在着两大表现形态, 即本体形态和方法论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要界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诸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青年学生“三观”、大学生信仰等问题亟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需要打破以往的局限,强化研究的学理性,进行专门化、精细化的研究,重视学科交叉性研究[13]。

(2)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学科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不容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仍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依托与支撑”存在差距、研究生培养尚未建立“专业学位”制度等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应该加强专业规范化建设和督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服务范围,坚持问题导向式理论研究,强化队伍建设[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研究范围不清、研究方向超界、研究内容不深、队伍研究水平不高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入发展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学科研究范围、规范学科研究方向、推进学科研究、提升研究水平、加强学科管理[1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年发展,其学科日渐成熟,但也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要着力完善学科架构,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着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优化学科建设环境,发挥学科阵地、学术平台的导向和引领功能;着力提升学科发展质量,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互动关系[1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应进一步总结学科建设这段曲折发展历史的经验,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立场,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开放性,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涵和领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持续健康发展[17]。

(3)提升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研究。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提升科学化水平是学者们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的灵魂;要善于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属性的若干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性与学科性、党性与人民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等;要注意研究方法的丰富化甚至研究范式的转型或更新[18]。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的深入还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科学观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对科学的认识还处于较为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应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科学观:树立全面多维的科学观;重视学科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对接;使科学成为获取知识的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科学视角[19]。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论文14篇,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三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等方面。

(1)“三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必须形成为一个系统,即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目标系统、调控系统和方法系统。目标系统包括:最高目标、现实目标、具体目标等三个层面;调控系统涵盖观念、环境及主体行为的监控;积极建构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方法系统[2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心理有明显变化,与之相适应,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从开放平等增强互动性、隐性内涵增强实效性、直接高效提升精细化、整合联动提升利用率、开发创新提升效用度等几个方面创新价值理念[21]。

(2)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价值观。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单一向多元转变、集体向个人位移、理想向世俗变动,甚至呈现出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风险。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这一嬗变,因循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大学生思维的非真实化变动,并深刻地受到大众传媒低俗化的影响。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变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强化大学生价值观再培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2]。应对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首先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23]。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回望与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其时代特征是:主要任务的明晰性、主渠道建设的持续性、教育队伍建设的规范性、专业学科支撑的保障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教育对象思想的新变化,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2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历经恢复发展、加强改进和全面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明显的实践成效,形成了坚持正确导向、以人为本、理论创新、继承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和规律。今后要从整体规划部署、完善内容体系、推进动力机制建设、强化质量标准、着力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六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考和系统建设[25]。

(4)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发挥,需要从教学理念入手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在教学功能上,要坚持政治性,增强知识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纠正拼图性,增强整体性;在教学形式上,要超越功能性,增强价值性;在教学设计上,要立足统一性,增强特色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改进教化性,增强主导性等[2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是树立“四强意识”:领导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强起来[27]。移动式学习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新途径,它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课堂,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28]。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它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在直接参与中感知社会、体验人生,有助于实现教化与内化的结合,达到知行统一。理念更新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有效的领导和组织系统是实践教学成功运作的关键;规范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是实践教学顺利运行的保障;科学的考评与转化体系是实践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29]。

4.意识形态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外化为人们的行为。2014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了意识形态建设科研论文9篇,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意识形态安全及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等方面。

(1)意识形态安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当前意识形态的形势是严峻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轮番登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公民社会等等,一波又一波地发起攻势,往往是一股思潮出现并蔓延开来,经过斗争,刚刚有所收敛,另一股思潮又开始泛滥起来,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过,而且还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30]。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反意识形态渗透要求我们:进一步更加注重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反意识形态渗透中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能力[31]。微时代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的呈现:主流意识形态舆论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降低、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有效性受到削弱等新特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微思潮、推动互联网管理和微博治理法制化、推动微博传播自律机制和技术机制建设、建构体现时代性和国际化的文化话语和文化形象[32]。

(2)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理论上牢牢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建立起社会主义必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心;要有阵地意识,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从而对思想政治领域占领阵地的斗争的持久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错误思潮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同时我们也强调斗争要讲究政策和策略[30]。当前应当通过五大路径去提高引领社会思潮的水平和实效:在坚持正确导向中引领社会思潮,在把握意识形态规律中引领社会思潮,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引领社会思潮,在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在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活力中引领社会思潮[33]。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要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打造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构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网络宣传教育体系,不断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34]。

5.国外思想政治教育

有的国家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事实上都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是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必然要求。2014年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论文13篇,学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研究、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及道德教育等方面。

(1)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研究。美国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门词汇,但实际上它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由于美国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内容、手段等处于隐形化的状态,因此,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35]。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韩国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设置情景模拟教室,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如:设置茶道、礼仪教育室。孩子们受到这一系列的隐性与显性教育,沐浴在这种伦理道德教育氛围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韩国个人养成教育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36]。

(2)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加坡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丰硕,其教育范式具有鲜明特性:以实现多样中的统一,统一下的多样为原点;以多方协同配合,全方位灌输渗透为支点;以国内外文化兼容,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并重为亮点。目前,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应借鉴新加坡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努力做到核心价值主导与多样价值追求相统一、情感认同与价值同构相结合、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教育引导相结合[37]。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借鉴国外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搭建多重平台,增强传播能力[38]。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做法之一就是建构了完善的社会制度保障体系,因而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是,要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建设[39]。

(3)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及道德教育。“9·11”事件后,在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权威爱国主义教育特别重视爱国仪式的作用;强调忠诚政府,拥护政策,反对异议;主张志愿服务,反对参与政治。权威爱国主义不符合民主社会的发展要求,应反对权威爱国主义,坚持民主爱国主义[40]。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色在于:以增强“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为首要道德培养目标;以“东西结合,创新中求实效”为主要方略;以构建立体化“整体一致性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为主要保障,尊重并发挥大学生道德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以“新加坡共享价值”的探讨引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41]。

二、研究反思与未来走向

1.研究反思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持续高温。自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无论是在发展历程的梳理、理论渊源的追寻,还是在本质内涵的探究,抑或在培育和践行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研究的总体框架已较为明朗,总体思路已较为清晰。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需要在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深化内涵、培育践行等方面下功夫。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201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学科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学者们从学科理论、学科内涵、学科培养方案、学科规律性、学科特色与发展、拓宽学科研究领域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建设与发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受到关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因而研究和探讨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界系统梳理并回顾了 30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动力机制、质量标准、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等问题,这些研究为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瓶颈,总结和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4)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国家政治安全之魂。过去的一年,学者们针对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新媒体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彰显、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巩固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科学研判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势、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

(5)研究与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本学科永恒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思想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国外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相类似,研究与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学者们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研究、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客观地认识和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我们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诸问题提供了理论范式,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发展动力。

2.未来走向

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时代同步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只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才能增强学科理论的说服力、影响力,从而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强大生命力。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开展理论研究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二是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为时代发展作贡献,因此,将时代特征、社会热点与学科理论研究相结合是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应进一步深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四是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类型、特征、功能、开发及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综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五是深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立足国内、放眼国外,深入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借鉴、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服务。

[1] 戴木才.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7):74-78.

[2] 沈壮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8):26-38.

[3] 梁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传承和时代要求的统一[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1):44-46.

[4] 朱哲,薛焱. 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9):60-64.

[5] 袁银传,田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2):34-38.

[6] 陈秉公.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势位”培育和践行的规律性[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5):50-55.

[7] 王易.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45-48.

[8] 张洁. 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76-79.

[9] 张亚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信仰的塑造[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2):30-33.

[10] 陆玉林.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代际问题[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49-54.

[11] 冯周卓,钟红敏. 论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公民身份建构中的作用[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69-75.

[12] 罗洪铁,王丽.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5):11-15.

[13] 邱柏生,董雅华.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评价与展望[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11-16.

[14]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创建30年的回顾和展望[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5):3-10.

[15] 王秀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深入发展中的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3-6.

[16] 冯刚.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路径[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7):3-5.

[17] 佘双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一个“曲折”引发的思考[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1):38-43.

[18] 邱柏生.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和科学化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2):3-7.

[19] 张瑜. 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眼中的科学观[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0):19-22.

[20] 张励仁. 大学生“三观”教育系统建构探究[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44-46.

[21] 叶燊.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研究[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5):63-67.

[22] 李亚雄,苟延峰.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生价值观嬗变[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2):56-61.

[23] 王易,许慎.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5):58-62.

[24] 黄蓉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年发展论略[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6):41-50.

[25] 冯刚.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9):70-78.

[26] 石书臣.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需要增强的五种理念[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2):8-11.

[27] 李卫红. 认真总结经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34-37.

[28] 胡飒. 移动式学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新途径[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47-50.

[29] 彭庆红,鲁春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9):85-88.

[30] 周新城. 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3-8.

[31] 谢加书. 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研究[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3):80-83.

[32] 李炎芳,郭明飞等. 微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及其治理[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9):50-54.

[33] 邓卓明,税强. 论引领社会思潮的五大路径[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8):9-15.

[34] 赖荣珍.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2):34-37.

[35] 金筱萍.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及其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82-86.

[36] 靳义亭. 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1):60-62

[37] 张陟遥,戴玉琴.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问题探析:以新加坡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87-92.

[38] 张雅光. 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0):81-86.

[39] 卢艳兰. 论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保障机制[J].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6):80-83.

[40] 马文琴. “9·11”事件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78-81.

[41] 金家新.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J].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10):76-8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