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5-02-18 00:18:13张雪松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

张雪松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基本内涵,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五大体系构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紧紧围绕“发展”的第一要义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目标不是简单的一个目标,是由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等多个目标构建的一个目标体系。

首先,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目标,这就是要培养具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愿意为其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产主义理想是长远而伟大的,要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过于空泛,远离实际,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结合中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育目标,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

其次,我们要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在未来承担建设重任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的中期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这个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现代化强国地位的确立,因此,这个目标要自始至终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开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最后,我们要依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短期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把远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作为核心目标,也要兼顾教育的层次性与阶段性,注意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抱负,完成能力、人格、素质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具有“高尚品质、高贵精神、高雅气质、高超技能”的优秀学生。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目标外,还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目标、年度目标甚至更短期的目标等,这是依据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化不断调整的,这一系列的目标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必须体现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观念,体现教育目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极其丰富,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体系的主体构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和解答现实问题,注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以易于接受的形式灌输给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拥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己所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应从中学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并带着这种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其内涵深刻、概括精辟,涵盖了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众多内容,应将其与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涵盖了对社会主义公民的主要要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除此以外,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世界通用的道德标准、专业学习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教育、感恩教育、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将教育信息尽可能全面地传递给大学生。

三、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教育方法是我们传递教育内容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载体,教育方法的适合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强弱。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相补充,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教育疏导法是我们常用的、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然目前高校强调以人为本、服务育人,但服务育人不是无限制的,一些学生的个别行为确实需要采取管理的手段加以教育,予以警示,这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但在教育疏导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事件的起因与过程,不要盲目加以教育,在教育与警戒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

以情感人法是目前较适合社会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充分运用各种实例感染人、运用有力的依据说服人、运用体贴关怀的情感打动人,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服务育人法是可以较快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教育方法。目前大学生中就业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学业困难问题都客观存在,而为大学生做好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服务育人应该有度,应该在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

榜样示范法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有效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到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楷模,从杰出的校友到身边优秀的师生,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有力榜样。通过这些榜样的奋斗经历和取得成功的经验,可以直接影响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前进的力量。

当然,教育方法还有很多种,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丰富的体系,教育者要注意灵活运用教育管理的各种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环环相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一定的目标要求是比较难以衡量的。因此,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评价的目的是检验、督促和发展。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建立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等多个科学评价环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

目标评价要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形成阶段性目标,并依据阶段性目标确立具体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再加以分解,圈定权重,评价时主要对照实现目标的程度加以测评,以定性为主。过程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价。活动有没有实施,实施的是否到位,教育的覆盖面如何,过程中受教育者反应如何,活动有无创新等,都属于过程评价范畴。过程评价中要注意积累,处理好即时性评价和历史性评价的关系。效果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后,其对教育对象所产生的作用程度的一种衡量,主要是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评价。可以通过教育对象的精神状态、集体风气、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程度、道德行为表现、参与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情况、学业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效果评价部分相对难以掌握,可以考虑通过一些具体指标完成,如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踊跃程度、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的次数与效果、学生出勤率、学业优秀学生获奖比率等进行一些定量考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些偏差,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收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尽量减少主观评价色彩。

五、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坚强的保障,人、财、物、环境都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一支可信赖、有能力、有想法、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这支队伍主要包括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这支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解如何、对教育内容实施程度如何、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影响力如何都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应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与考核,使这支队伍成为一支真正能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除此以外,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这应该成为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要达成这样的共识,不仅需要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各部门、院系领导的强化要求,还需要全校每位教职员工的深刻领会,只有这样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机制才能真正建立。此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加大,硬件设施建设要跟上,还要注意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校园环境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功能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各种场所建立人文景观、设立励志格言标语、展示一些温馨提示的话语,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本关怀,让学生乐于徜徉在校园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共同努力、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只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构建一个框架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全面、在实践中经得起考验的体系才是真正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样的体系才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才能真正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4]戴艳军,杨正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3:32:17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49:17
浅谈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7:17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8:13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4期)2016-02-22 19: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