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钗,祝 静,代 应
(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低碳供应链内涵解析及其研究现状
林金钗,祝 静,代 应
(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理念的低碳经济,这对仅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任务的传统供应链提出了挑战。近几年,基于碳减排的供应链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这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以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都有积极作用。通过梳理传统供应链到低碳供应链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低碳供应链的内涵,从供应链碳足迹、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网络优化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等方面对低碳供应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关注低碳供应链发展的读者提供参考。
低碳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网络优化;绩效评价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刊登的气候研究中心(Climate Central)的研究报告称,至2100年,因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将使美国约1 400个城市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根据联合国(2014)在日本横滨发布的气候科学报告,如果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持续上升,预计全球变暖将在21世纪给未来的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和财富带来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危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奥巴马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计划在2030年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全民互动的体系。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当今经济发展中,供应链已成为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纽带,供应链管理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必须承担起碳减排责任,由此而产生的低碳供应链逐步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一)相关概念
1.供应链
供应链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我国200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回收5个不同的流程,每个流程又包括了不同的流程属性。部分学者也对供应链内涵进行了分析,如马士华认为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实现其价值增值[1]。John认为供应链是流程、部门、关系的任意组合,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实现产品、服务、信息流动,以及实现资金往来的通道[2]。Kenneth 等将供应链理解为通过结构中上行(上游)和下行(下游)反向的衔接,以不同的运作过程和业务活动,最终以用户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3]。
2.闭环供应链
从对传统供应链的定义可以看出,传统供应链只考虑了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最终用户获得产品的单向过程,缺乏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的考虑。随着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许多国家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以及包装容器必须回收等强制措施,比如德国、美国、日本等都颁布了相关的法规。2003年初,欧盟正式公布了《废弃电子与电器产品处理指令(WEEE)》。我国也从2003年起要求电子产品生产商必须负责回收废旧产品。在环境持续恶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的背景下,供应链不得不考虑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同时考虑从制造商到最终用户的正向流和从最终用户到制造商的逆向流,由此产生了闭环供应链。Krikke认为闭环供应链的目的是对物料进行封闭处理,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成本,为顾客服务[4]。冯之浚认为闭环供应链的实质是通过产品的正向交付与逆向回收再利用,使“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的开环过程变成了“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5]。Daniel等将闭环供应链理解为,除了传统供应链外它还要考虑产品的获取、回收、再制造、再利用,以及回收再制造后的分销处理等[6]。
3.绿色供应链
虽然闭环供应链的产生在减少废弃物、减轻环境污染、以较低的成本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从目前对闭环供应链的研究来看,更强调逆向物流。随着闭环供应链内涵的演变,后来的研究者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研究供应链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相较于闭环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7]。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研究,首先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是实现绿色制造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监测供应企业环境绩效、与供应企业合作开展绿色设计、为供应企业提供培训和信息以帮助其建立环境管理能力等。我国学者朱庆华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整体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8]。
4.低碳供应链
虽然绿色供应链将环境因素融入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以使供应链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资源的效率最高化,对“绿色”研究也一直在推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供应链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用过的产品回收等方面。然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特别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研究者们提出了低碳供应链,将碳元素融入到供应链中,相对于过去“绿色供应链”也提出了更多挑战。供应链内涵发展历程参见图1。
(二)低碳供应链的内涵
目前低碳供应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但我国一些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低碳供应链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杨红娟等认为低碳供应链是在绿色供应链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但要强调提高供应链内行为主体与环境相容的程度,而且要充分考虑在整个链条中的碳排放指标[9]。黄利莹认为低碳供应链是指在绿色供应链运作管理中,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节点企业都应当积极合作,从生产、采购、装配、运输、仓储、销售直至最后回收利用的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与减少碳排放的概念引入其中,使整条供应链充分实现低碳化与运作的高效率的一种新型供应链运营模式[10]。杨文佳指出“低碳”的概念与“绿色”相类似,都是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低碳”相较于“绿色”而言,更强调人类要按自然法则办事,尽量少从自然环境中攫取资源[11]。
目前关于低碳供应链虽未达成统一的概念,但其对供应链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是一致的,都是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但相对于绿色供应链而言,低碳供应链更强调“低碳”指标的细化和深入。低碳供应链的目的是通过上下游各个成员企业的合作,来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使用与保养、回收再利用等,最终达到整个供应链碳排放的最小化。低碳供应链牵涉从设计、消费到循环的各个过程,主要包括低碳设计、低碳采购、低碳制造、低碳营销组合、低碳运输和配送、低碳逆物流循环6个部分。因此,低碳供应链提倡增效、减排、清洁生产,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和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低碳化[12]。低碳供应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绿色供应链理论、逆向物流和生态经济学理论等[13]。
图1 供应链内涵发展历程
(一)供应链碳足迹
减少CO2的排放以减轻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供应链角度看,与产品相关的碳排放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供应链的采购、生产、分销、终端消费等环节。因此,为减少供应链的碳排放,应从供应链碳排放的测度出发。而碳足迹作为测度供应链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指标,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碳足迹是指一个活动或一个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积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英国机构Carbon Trust于2006年发布《供应链中的碳足迹》,该文提出需要关注、理解并且积极降低整个供应链中的碳排放从而降低产品中的碳排放,文中的碳排放以碳足迹的形式来计量[14]。杨光勇认为供应链的碳足迹是指从上游原材料、生产、分销,到下游的使用、处置、再利用等所有阶段,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反映了供应链的总“碳耗用量”[15]。关于碳足迹的计量,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PAS 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标准》,该标准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寻找产品设计、生产、供应等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王微等提出碳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价碳排放影响的全新测度方法,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对象的碳排放过程,具体衡量某种产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种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量,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提供科学依据[1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在供应链碳足迹测量中得到应用,如Akshit Singh等利用云计算技术(CCT)提出集约系统,该系统使牛肉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在有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并测量最终碳排放[17]。
(二)低碳供应链供应商选择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了。我们必须重视供应商的选择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选择,以减少供应链碳排放。供应商选择中应该考虑碳排放率这一指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如王先庆等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点,建立了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力、企业信誉和价格等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低碳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18]。Chia-Wei-Hsu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识别对供应链碳管理有影响力的指标,从计划、实施、管理三个维度对碳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提出13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碳政策、碳减排目标、碳风险评估、供应商合作、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碳信息管理系统、与碳管理相关的培训等[19]。Krishnendu Shaw等先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或FAHP法)分析了包括成本、质量不合格比例、逾期送达的比例、温室气体排放量和需求等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模糊多目标线性规划将这些多指标的权重用于供应商选择和配额的分配,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20]。Tsan-Ming Choi从碳税的视角,研究了时尚服装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的问题。针对批发价格、供应商数量、距离和碳税等影响因素,提出了两阶段供应商选择方案[21]。Sebastian Theißen以全球十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的快消品行业为例,综合网络分析法(ANP)和非程序化问题决策模型,提出了选择最适合供应商的评估模型[22]。尹政平提出了开放经济背景下低碳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了低碳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将低碳供应商选择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三大类[23]。刘荣娟等建立了三层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能力、碳排放水平和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来评价供应商。他们采用熵权法,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完善供应商评价理论,为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提供依据[24]。
目前关于低碳供应商的研究较多,但关于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在方法上,低碳供应商选择从定性研究向更为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转变,目前主要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及其和其他方法的结合。常用的低碳供应商选择方法还包括专家评判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熵权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相关研究见表1。
(三)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
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是供应链最为复杂的战略决策问题之一,因全球对环境问题的不断关注和相关环境立法,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供应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Erica通过研究提出,运营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建立可再生能源和扩大“零排放”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25]。国内外研究者们展开了对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研究。Sundarakani指出了供应链网络设计的重要性,他在拉格朗日模型和欧拉型输送模式基础上,结合有限差分方法构建了三维无限足迹模型[26]。Ramudhin 等考虑了供应商和分包商的选择、产品配置、产品利用率、运输及碳足迹的影响,用混合整数数学模型,对不同战略决策方案进行评价,来寻求解决方案[27]。Ali Diabat等综合考虑了环境管理和供应链碳排放,用混合整数规划(MIP)模型找出最优策略[28]。Chaabane等引入全生命周期评估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的供应链评价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不同成本和决策下的铝行业的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进行了权衡评估[29]。关高峰等研究了低碳石油供应链运输网络优化问题,构建了基于碳交易及碳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低碳石油供应链运输网络,并从碳交易及碳税两个角度对低碳石油供应链运输网络优化进行了分析[30]。施洪涛分析了碳排放约束对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影响,并从碳排放约束的3种主要形式:碳排放限额约束、碳税约束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约束进行分析,综合运用0~1混合整数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建立了碳排放约束三种不同形式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31]。Ballot等研究了供应链成员展开合作、分享供应网络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根据相关企业的物流数据可知,相比于当前设置,共享供应链网络至少能减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32]。戴卓等以碳排放最小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多目标的低碳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考虑到模型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他们将遗传算法与约束法相结合,来求得Pareto非劣最优解[33]。王京严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环节分析不同阶段下低碳产品认证政策对家用制冷器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阶段的家用制冷器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34]。赵道致等对任意复杂结构的供应链网络进行了分析,考虑了供应链网络中各节点企业碳减排效率及减排收益的内在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碳减排投资边际效益的差异,以供应链网络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双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低碳供应链网络的设计和优化问题[35]。综合以上研究,可见目前低碳供应链网络优化研究中考虑了碳成本、碳排放量等因素,主要考虑如何在碳排放成本和供应链整体效益之间取得平衡,考虑碳减排成本如何改变供应链的最优配置,这也是供应链网络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表1 低碳供应商选择指标及评价方法
(四)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在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在整个链中的碳排放指标,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链在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效果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绩效评价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目前为止,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具有较好系统性科学性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平衡记分卡法、数据包络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等。如芦娟结合SCOR和平衡计分卡模型二者的优点,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家电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6]。宋彧等以煤炭企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平衡记分法建立低碳经济下的煤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业务流程指标、财务绩效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社会责任指标和低碳环保指标等6个主要方面[37]。杨红娟构建了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财务和成本指标、业务运作指标、顾客服务指标、研发创新指标、减排环保指标等5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算例予以分析[9]。叶伟将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DEA-AHP的低碳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我国低碳地产的实际案例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38]。目前国内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较多,但国外研究较少。现有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绩效指标、业务流程指标、顾客服务指标、研发创新指标和减排环保指标等一级指标,目前用的较多的方法主要是DEA及其和其他方法的结合。
“低碳”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传统供应链理论与方法不能应对“低碳”的发展要求,我们期待有更多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新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在对供应链内涵变化分析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供应链几个相关概念的含义,重点阐述了低碳供应链的内涵,并从供应链碳足迹、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网络优化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等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文献梳理。总的来说,低碳供应链的实现,首先应从供应链碳排放的测度出发,同时还应从供应链内外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双重减排”。对内方面,主要通过优化供应链自身的运营、优化或重新设计供应链网络、调整运输方式等减少供应链碳排放,国内外学者对此做过较多研究。对外方面,主要通过制定政府减排政策、引导消费者低碳行为、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协作以及选择低碳供应商等来减少供应链的碳排放。消费者除了自身能通过低碳行为直接减少供应链碳排放以外,其对产品和服务低碳化的关注还能刺激供应链企业碳减排,这成为间接推动低碳供应链的动力。通过内外两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低碳化运作管理。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GATTORNA J.Supply chain are the busines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6,10(6):42-49.
[3] 肯尼斯·莱桑斯,布莱恩·法林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 KRIKKE H.Design principles for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optimizing economic,logistic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M].New York:ERIM Report,2001:45-47.
[5] 冯之浚,张伟,郭强,等.循环经济与末端治理的范式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3-09-22.
[6] DANIEL R,GUIDE J,LUD N.Closed-loop supply chain:practice and potential[J].Interfaces,2003,33(6):1-2.
[7] 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8] 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 杨红娟,郭彬彬.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 (9):31-35.
[10]黄利莹.顺应低碳趋势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
[11]杨文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供应链碳排放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12]蔡伟琨,聂锐.低碳供应链发展的制度安排——基于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均衡分析[J].商业时代,2012(3):24-25.
[13]王秀.基于制造商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4.
[14]CARBON TRUST.Carbon footprint in the supply chain:the next step for business[R].London:Carbon trust,2007.
[15]杨光勇,计国君.考虑碳排放权的二级供应链碳减排Stackelberg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5-74.
[16]王微,林剑艺,崔胜辉,等.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71-78.
[17]AKSHIT S,NISHIKANT M,SYED I A,et al.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 in beef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5(6):462-471.
[18]王先庆,武亮.低碳商业背景下的采购低碳化趋势与供应商选择——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线性模型[J].财贸经济,2011 (2):74-79.
[19]HSU CHIA-WEI,KUO TSAI-CHI,CHEN SHENG-HUNG,et al.Using DEMATEL to develop a carbon management model of supplier selection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1 (56):164-172.
[20]SHAW K,SHANKAR R,YADAV S S,et al.Supplier selection using fuzzy AHP and fuzzy 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 for developing low carbon supply chai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 (39):8182-8192.
[21]CHOI TSAN-MING.Optimal apparel supplier selection with forecast updates under carbon emission taxation scheme[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13(40):2646-2655.
[22]THEIBEN S,SPINLER S.Strategic analysis of manufacturer-supplier partnerships:An ANP model for collaborative CO2reduction management[J/OL].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http://dx.doi.org/10.1016/j.ejor.2013.08.023.
[23]尹政平.开放经济背景下低碳供应商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4(4):56-60.
[24]刘荣娟,赵道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8-14.
[25]PLAMBECK E L.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rough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Energy Economics,2012(34):S64-S74.
[26]SUNDARAKANI B,SOUZA D R,GOH M,et al.Modeling carbon footprint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8):43-50.
[27]RAMUDHIN A,CHAABANE A,KHAROUNE M,et al.Carbon Market Sensitive Green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C].Singapore: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EEE,IEEM ,2008.
[28]DIABAT A,SIMCHI L D.A Carbon-Capped Supply Chain Network Problem[C].Hong Kong: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EEE,IEEM,2009.
[29]CHAABANE A,RAMUDHIN A,PAQUET M.Design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under the emission trading sche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5):37-49.
[30]关高峰,千里.基于碳交易及碳税条件下的低碳石油供应链运输网络[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 (1):51-53.
[31]施洪涛.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32]BALLOT E,FONTANE F.Reducing transportation CO2emissions through pooling of supply networks:perspectives from a case study in French retail chains[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0,21(6):640-650.
[33]戴卓,胡凯.多目标低碳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6):1648-1653,1660.
[34]王京严,基于低碳产品认证认证的家用制冷器具供应链网络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5]赵道致,张学强.面向碳减排投资优化的低碳供网络设计及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3):215-218.
[36]芦娟.低碳经济下家电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7]宋彧,刘洪德.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7):700-703.
[38]叶伟.基于DEA-AHP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3.
(责任编辑 许若茜)
Essence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s and Its Research Status
LIN Jin-chai, ZHU Jing, DAI Y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Global warming cause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which is a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only in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In recent year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carbon emissions gradually becomes a hot research, which is a contribution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upply chain, as well a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irstly,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rom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to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and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supply chain. Based on low-carbon supply chain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hot spots: supply chain carbon footprints, carbon emissions, suppliers selection, supply chain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supplier selec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15-04-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中的知识共享激励与知识资产争端协调机制研究”(713011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型研究”(14BGL100);重庆市教委科技研究项目“公平偏好下基于批发价格契约的供应链协调”(KJ1400909);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重庆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CSTC2014JCCXb60001);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X2014246)
林金钗(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低碳供应链;祝静(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代应(1978—),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林金钗,祝静,代应.低碳供应链内涵解析及其研究现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48-54.
format:LIN Jin-chai, ZHU Jing,DAI Ying.Essence of Low Carbon Supply Chains and Its Research Statu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9):48-54.
10.3969/j.issn.1674-8425(s).2015.09.010
F252
A
1674-8425(2015)09-0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