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000)
✿论著/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玉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00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共计33例(94.3%),高于对照组的26例(74.3%);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差异不大,护理后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焦虑程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近年来持续增加,其中就包括慢性心力衰竭。该疾病具有病情重、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不良情绪的产生会影响治疗恢复效果[1]。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满足《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处于48~80岁阶段内,平均(61.2±1.8)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处于45~82岁阶段内,平均(63.0± 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鲜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针对性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是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操作;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3-4]:
1.2.1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人员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可以根据他们关注的话题开展座谈会,促进不良心理的疏泄。另外,可以请治愈患者讲解治疗感受,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坚定治疗信心。还要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符合患者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尽量满足各方面的护理需求。
1.2.2 认知干预 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告知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鼓励患者向护理人员述说困惑和问题,得到护理人员的解答,来缓解身心压力,提高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
1.2.3 行为干预 一是音乐干预法,选择曲调优美活泼的乐曲进行播放,音量控制在65dB左右,每次播放时间30~60分钟,两天1次。二是放松干预法,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选择整洁安静的房间作为治疗场所,患者取平卧位、闭眼,指导患者深呼吸,对肌肉进行收缩—放松循环练习。三是移情干预法,主要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的形式转移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四是运动干预法,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如床上坐起、下床慢走、步行、上下楼梯等,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1.2.4 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以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的食物为主,具有清淡易消化的特质,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确保营养均衡,降低心脏的负担。为了减轻水钠潴留的程度,需要限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天2g以内,使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摄入量。另外,关注体重变化,每天于早餐前测量体重,体重骤增说明可能发生水钠潴留,及时对症处理。
1.2.5 社会支持 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床位分配时,将病情改善相近的安排在同一间病房,有利于患者之间交流,减轻不良心理。定期组织患者参与活动,在增进友谊、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起到互相鼓励的作用,吸取治疗经验。最后要获得家庭支持,患者家属要理解包容患者,进行陪伴和照顾,尊重患者的要求,同时调动朋友、亲戚资源,给予精神支持、物质帮助。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能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定,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2)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3)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方面进行评定,满分以10分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护理满意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对比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35例试验组患者中,护理满意20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2例,共计满意率为94.3%;35例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14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共计满意率为74.3%。对比两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1)。
2.2 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差异不大,护理后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 生活质量比较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s)分]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试验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护理前43.6±5.1 45.0±4.7 1.194 0.236护理后34.6±3.0 37.5±2.7 4.251 0.001护理前50.2±7.4 48.6±7.1 0.923 0.359护理后38.8±4.4 41.6±5.3 2.405 0.019
表2 两组在生活质量上的比较 [(±s)分]
表2 两组在生活质量上的比较 [(±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躯体功能9.2±0.1 8.8±0.3 7.483<0.01心理功能8.4±0.5 7.6±0.6 6.059<0.01社会功能7.2±0.9 6.5±1.2 2.760<0.01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焦虑、抑郁是常见的负面心理,不仅不利于临床治疗的进行,还会影响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相关数据研究显示,住院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为70%以上,抑郁的发生率为50%以上[5]。因此,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状态的变化,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缓解不良心理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全方位、多面性,分别从心理、认知、行为、饮食上开展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在配合病情治疗的同时疏解焦虑、抑郁的影响;社会支持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5例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33例,占比94.3%,高于对照组的74.3%,和张小凤的研究结果相近[7]。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4.6分,抑郁评分为38.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5分、41.6分。另外,在生活质量对比上,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1] 周亚红.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12(3):278-279.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03): 195-208.
[3] 党明,张玉霞,杨阳,等.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8):200-201.
[4] 翟玉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0-3331.
[5] 张丽丽,陈小丽.关于护理干预8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探讨[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16(2):41.
[6] 庞玉华,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09(20):120-123.
[7] 张小凤.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J].医药前沿,2014,18(4):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