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唐秉航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发热。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脓肿”,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明显改善,无发热,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4×109;抗TB-IgG阴性;多项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胸部CT增强影像表现:右上肺胸膜下大小约63mm×35mm不规则厚壁空洞,病灶呈广基贴于胸膜,病灶内壁较光滑,可见少量液平,病灶边界欠清、周围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图1~3),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且以延迟期强化为主(图4~7)。
图1 横轴面CT增强示右上肺胸膜下大小约63mm×35mm不规则厚壁空洞(箭),内壁较光滑。
图2 冠状面重组示病灶呈广基贴于胸膜(箭),病灶边界欠清、周围斑片状磨玻璃影。
图3 矢状面重组示病灶边界欠清、周围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
图4 CT平扫图像,兴趣区(红圈)CT值为23HU,空洞内少量液平。
图5 动脉期(30s)图像,兴趣区(红圈)CT值为43HU。
图6 静脉期(60s)图像,兴趣区(红圈)CT值为52HU。
图7 延时期(120s)图像,兴趣区(红圈)CT值为62HU,呈均匀强化、渐进式强化。
图8 镜下见长梭形肌样细胞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玻璃样变明显,血管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200,HE)。
手术所见:右上肺肿块与胸壁及右中肺粘连,大小约60mm×30mm,质地实,完整切除肿物送检。术后病理切片镜下所见:长梭形肌样细胞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玻璃样变明显,血管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图8)。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SMA(-)、S-100(+)、TTF-1(+)、Ki-67(+50%)、CK广谱(-),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讨论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肺部间叶性肿瘤,常表现为良性反应进程但具有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肺炎性假瘤是它的旧称之一。
肺部IMT以儿童和青年多见,成人也可发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般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气促、发热等,也有不少病例没有症状。肺部IMT发病率很低,约占肺部肿瘤的0.7%。肺部IMT出现空洞少见,约2.0%~3.5%[1],空洞型肺部IMT极易误诊,本病例术前亦误诊为肺脓肿。
空洞型肺部IMT病灶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邻近胸膜处或者靠近叶间裂,病灶呈广基贴于脏层胸膜或叶间胸膜,边缘多清楚,空洞内壁较光滑,部分病灶可见“桃尖征”、“平直征”,病灶多呈均匀强化、明显强化且以延时期强化为主[2-3]。
空洞型肺部IMT应以下列相鉴别。①癌性空洞: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症状以咳嗽、咳血、胸痛及消瘦多见,常表现为厚壁或厚薄不均的偏心性空洞,空洞壁多呈不均匀强化,空洞外壁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常伴短毛刺,内壁凹凸不平并可见壁结节。②肺结核空洞: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以咳血丝痰及结核中毒症状为主,病灶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常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偏心性空洞,洞壁可有钙化,空洞周围常伴纤维条索、钙化灶及卫星灶,空洞壁实质无明显强化。③肺脓肿: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症状一般较重,表现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常表现为中心性厚壁空洞,空洞内壁多光滑,空洞内可有或无液平面。急性肺脓肿空洞边缘模糊且多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片絮状影,增强扫描空洞壁可有强化。慢性肺脓肿空洞边缘多光整,周围可见纤维索条,增强扫描空洞内壁呈环形强化,外壁无明显强化。本病例术前误诊为肺脓肿,回顾分析发现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且没有典型的肺脓肿症状(咳大量脓臭痰),增强扫描空洞壁均匀强化且以延迟期强化为主,强化方式较符合肺部IMT特点。总之,空洞型肺部IMT是一种少见病变,术前诊断较困难。对于单发空洞型肺肿物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病灶位于肺的表浅部位且邻近胸膜或叶间裂,病灶强化较均匀且以延迟期强化为主等特点,应考虑到此病可能。
[1]卢光明,许健,陈君坤.CT读片指南[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4.
[2]王星君.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2):87-88.
[3]单秀红,郑金旭,彭卫斌,等.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动态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