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锐,焦 健,姚甜甜,兰成云,许念芳,刘少军
(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山东 高密 261500)
常用杀菌剂防治山药斑纹病药效试验
舒 锐,焦 健,姚甜甜,兰成云,许念芳,刘少军*
(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山东 高密 261500)
山药斑纹病是危害山药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山药叶片和蔓枯死,对山药生长及其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试验通过采用多种常用杀菌剂对山药斑纹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山药;斑纹病;杀菌剂;防效
山药斑纹病又叫山药白涩病、 柱盘孢褐斑病 [1] , 主要危害山药叶片和蔓, 一般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开始时叶片出现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 之后扩大, 因受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 大小2~5 mm,后期病斑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融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2] 。山药斑纹病是当地发生规模较大的山药病害,对山药的生长造成不小的危害,进而影响了山药产量 [3] ,因此防治山药斑纹病是当地山药种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试验以福美双 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 80%可湿性粉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恶霉灵 70%可湿性粉剂、 甲基硫霉灵 70%可湿性粉剂、 代森锰锌 80%可湿性粉剂、 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 丙森锌 70%可湿性粉剂、氟吗·乙铝 50%水分分散剂、氢氧化铜46%水分分散剂、咪鲜胺 450 g/L水乳剂、苯醚甲环唑 30%悬浮剂等 12 种常用杀菌剂作为试验药剂,进行山药生长期内的斑纹病防治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设在高密市朝阳街道于疃村,此区域为山药斑纹病高发区,试验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良好的地块,试验山药品种为大和长芋。
1.2 试验药剂
福美双:50%可湿性粉剂(惠州市中讯化工有限公司) ;多菌灵:80%可湿性粉剂(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 ;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恶霉灵:70%可湿性粉剂(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甲基硫霉灵: 70%可湿性粉剂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山东曹达化工有限公司) ;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氟吗·乙铝:50%水分分散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氢氧化铜:46%水分分散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咪鲜胺 450 g/L 水乳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苯醚甲环唑:30%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分别按各试验药剂出现顺序进行试验处理编号,试验共13个处理。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各药剂处理均设 3 次重复,以清水作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 1 m,宽 1 m,每个小区山药植株 10 株。在 2013年 6 月 14日预先喷药 1 次,7 月 3 日实施第 2次喷药,之后每隔 10 d喷药一次,共喷 6次。喷雾工具为手动喷雾器,每小区喷施药量为 500 mL,均匀喷施山药叶片和蔓 [4] 。
1.4 调查方法
本试验各药剂处理共调查3次,分别在2013 年7 月12日、7 月24 日、8 月5日各调查1 次。每小区随机 5 点取样,每点自上而下调查 10 片叶片,共 50 片叶片,每片叶按照病斑占叶片表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记录叶片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并用DMRT法对各处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5] 。
病叶分级标准: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10%; 5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11%~25%; 7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26%~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1%以上 [6] 。
病情指数按式(1)计算 [7] :
防治效果按式(2)计算[8]:
式中: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指;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
试验结果(表 1)表明, 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8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平均防效分别达到88.66%、 66.45%、 63.55%。 50%水分分散剂氟吗· 乙铝、450 g/L水乳剂咪鲜胺、70%可湿性粉剂丙森锌、50%可湿性粉剂腐霉利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次之,平均防效分别为 58.57%、58.12%、54.22%、52.45%。46%水分分散剂氢氧化铜、70%可湿性粉剂恶霉灵、8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30%悬浮剂苯醚甲环唑、70%可湿性粉剂甲基硫霉灵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最差,平均防效为 44.17%、43.31%、40.64%、34.94%、26.31%。在所有试验药剂中,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的平均防效高达 88.66%,明显优于其他试验药剂。
表 1 不同药剂处理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
山药斑纹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地轮作等为重点的防治措施 [9]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山药斑纹病的特征和发生情况,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并做好病情监测,在病害发生前就喷施药物保护,在病情高发的 6、7、8 月份定期施药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及流行 [10] 。
通过不同杀菌剂对防治山药斑纹病的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 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8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对山药斑纹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 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是所有试验药剂中对山药斑纹病防治最有效的药剂。在试验过程中发现 9月初山药开始枯叶死蔓,在之后的调查中对照区山药叶片和蔓全部死光,其他药剂小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叶死蔓现象,唯有 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和 8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这两个处理山药植株表现依然良好,前期表现良好的 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后期表现不佳。2014 年课题组又对本试验的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80%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50%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对于防治山药斑纹病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试验仅对山药植株生长情况做了调查与统计,对于不同药剂防治山药病害对山药产量的影响在今后的试验中会加以研究。
[1] 杜广平, 童淑媛. 黑龙江寒地山药斑纹病的为害及防治[J]. 植物医生,2011(3):33-34.
[2] 王诗军, 田福进, 田凤环, 等. 山药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J]. 中国植保导刊,2004(3):42-43.
[3] 王范. 山药斑纹病防治[J]. 新农业,2008(9):47.
[4] 鲁维甲, 余斌. 山药病虫害防治[J]. 现代种业,2009(6):40-50.
[5] 李鸿筠, 雷慧德, 冉春, 等. 几种杀菌剂防治柑桔炭疽病药效试验[J]. 中国南方果树,2002(3):62-64.
[6] 王荣富, 王会福. 70%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03.
[7] 王春明, 洪流, 郑果, 等. 5种杀菌剂对温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甘肃农业科技,2009(2):33-34.
[8] 张丽萍, 咸文荣. 8%氟硅唑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J]. 北方园艺,2012(4):142-143.
[9] 苏成军. 豫东地区山药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0(3):43-44.
[10] 方君, 杜小兵, 张丽, 等. 山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西北园艺,2011(4):39-40.
Control Efficacy of Common Fungicides against Yam Stripe Disease
SHU Rui,JIAO Jian, YAO Tian tian,LAN Cheng yun, XU Nian fang, LIU Shao j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Materials of Shandong Province, Gaomi 261500, China)
Yam stripe disease i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of yam, which causes the death of leaves and stems, and can als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yam. Control efficacy of common fungicides against yam stripe disease was studied, and results showed that 75% chlorothalonil WP, 80% mancozeb WP and 50% thiram WP all had good effects on control against yam stripe disease.
yam; stripe disease; fungicides; efficacy
舒锐, 焦健, 姚甜甜, 等. 常用杀菌剂防治山药斑纹病药效试验[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1):46-48.
2015-01-12
舒锐,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育种研究,E-mail:shrhero@163.com;*通信作者:刘少军,高级农艺师。
S436.32
A
2095-3704(2015)01-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