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蝼蛄田间种群发生量动态监测

2015-02-14 07:06付道猛丁希名张建峰肖海军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蝼蛄测报高空

付道猛,徐 迪,贾 曼,丁希名,张建峰,肖海军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赣北蝼蛄田间种群发生量动态监测

付道猛,徐 迪,贾 曼,丁希名,张建峰,肖海军*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首次在南昌应用高空测报灯对蝼蛄全年田间发生种群动态进行诱集监测。通过逐日统计灯下蝼蛄诱捕成虫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灯下诱捕到的蝼蛄100%全部为东方蝼蛄。2014年5月15日至12月1日,期间共计诱捕东方蝼蛄4 967头,全年灯下未见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成虫在全年内有多个高峰时期,灯下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分布在6月上旬、6月底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8月5日后至监测结束,成虫零星发生。

东方蝼蛄;种群动态;高空测报灯;监测

蝼蛄在分类上归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ae),是农林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1-2]。在我国,主要记载的有近 11 种,其中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和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分布较为普遍,危害较重。华北蝼蛄又称单刺蝼蛄,主要分布在北纬 32°以北各地为害[3]。 东方蝼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南方危害较重[4]。 早期东方蝼蛄被鉴定为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5]。 蝼蛄为多食性地下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下咬食作物的种子和幼芽,将幼苗根、茎部咬断,导致幼苗枯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由于蝼蛄成虫若虫通常在地下活动,用开掘足将表土穿成许多隧道,也可导致作物幼苗失水干枯致死,缺苗断垄[4]。 东方蝼蛄在我国华中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每年发生 1代[6], 而华北、东北、西北 2 年左右完成1 代[7-8], 陕西南部约 1年 1 代,陕北和关中 1~2年 1 代[9]。

蝼蛄昼伏夜出,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应用黑光灯可以较好的诱杀成虫 [4] ,此前各地对于蝼蛄发生规律的研究报告均基于田间观察,少量应用测报灯监测蝼蛄成虫种群发生规律的报道 [6] 。高空测报灯可有效诱集 500 m或以上高空的迁飞性昆虫,且夜间诱虫量变化动态与昆虫雷达回波变化趋势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10] 。同时,结合各地佳多灯诱测虫量比较显示,高空测报灯能有效监测粘虫、棉铃虫、草地螟、小地老虎等迁飞性害虫的田间种群动态,其诱捕到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高空测报灯监测害虫种群发生动态表明监测峰次更多、诱集数量更大,对迁飞昆虫种群均具有较强的诱捕作用 [11] 。基于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病虫测报处应用高空测报灯监测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研究构建的高空测报灯,应用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了赣北蝼蛄种群的发生动态,以期为农业生产上防治蝼蛄的为害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高空测报灯诱虫

在江西省南昌市昌北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试验田(28º46.06′N,115º50.06′E)安装诱捕昆虫的高空测报灯。高空测报灯的制作参考封洪强 [10] 的方法进行设置,测报灯应用 ZJD 1 000 W 金属卤化物灯泡,安装于不锈钢抛物面型材料反光面的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柱经反射后平行向高空投射,引诱昆虫。诱虫器引导漏斗下接 60 目纱网缝制成的正方体集虫笼(60 cm×60 cm×60 cm),每天更换 1 次。每晚 18:00 开灯,次日 06:00 关灯,每天清晨将收集纱网袋的昆虫放冰柜(-22 ℃)内冷冻保存,24 h后于实验室内分类记数。2014年监测从5 月 15日开始,持续监测到 12 月上旬。

1.2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 Excel 2010 进行处理计算,应用 GraphPad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灯下蝼蛄种类

2014 年内 5月 15 日至 12 月 15 日,共计 215 d不间断开灯监测,共计诱捕到的蝼蛄 4 967 头,经逐一鉴定发现所有蝼蛄全部为东方蝼蛄 1种,监测期间灯下未见华北蝼蛄。

2.2 田间东方蝼蛄种群消长动态

图 1 2014年东方蝼蛄南昌地区种群监测

从图 1 东方蝼蛄灯下诱虫监测显示表明, 赣北地区东方蝼蛄的发生期从 5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1 月下旬。年度内东方蝼蛄发生高峰期有 3 个,分别为6 月上旬(1 760 头)、6 月底至 7 月上旬(1 583 头)和 7 月下旬(415 头)。5 月至 11 月逐月诱捕成虫数量分别为 430 头(8.66%)、2 888 头(58.14%)、1 494头(30.07%)、58 头(1.17%)、58 头(1.17%)、37 头(0.74%)和2 头(0.04%),11月 23 日为灯下终见日期。其中 6 月上旬有 5 d诱捕量>200 头,全年中单日最大诱捕量在 7 月1 日,诱捕量达到453 头。8 月上旬以后,成虫零星发生,单日诱捕量基本都在 10 头以下(图 1)。

3 讨 论

本文首次应用高空测报灯对赣北蝼蛄的发生种群动态逐日进行了系统监测,对于指导当地棉花、水稻和蔬菜等主要作物中优势地下害虫蝼蛄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监测工作明确了东方蝼蛄为高空测报灯诱捕到的唯一优势种类,这与文献表述东方蝼蛄在我国南方危害较重 [4] ,华北蝼蛄则分布于北纬32 度以北地区相一致 [3] 。对于刘方义等 2009 年表述南昌县非洲蝼蛄一年发生 1 代,在 5 月上旬至 6 月中旬、9 月各形成一次为害高峰的描述 [12] ,我们认为,缺乏科学依据。且我国早期将东方蝼蛄被错误地鉴定为非洲蝼蛄 [5] ,刘方义等描述的地下害虫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

我们监测探明了年度内东方蝼蛄有 3 个主要的发生高峰期, 分别在6 月上旬、 6 月底至 7 月上旬和 7月下旬(图 1)。王道泽等 [6] 应用黑光灯对杭州地区蝼蛄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发现年度内一般有 2个明显的为害高峰期,分别为 5 月下旬至 7月上旬、9 月上旬至 10 月中下旬。本文的监测显示了与王道泽等黑光灯监测的第一个高峰期中相吻合, 而未见 9月上旬至 10月中下旬的第二个高峰。 东方蝼蛄在华中一年发生 1 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越冬成虫 3~4 月恢复活动,4~5 月间产卵,越冬若虫 5~6 月羽化为成虫, 7 月仍有成虫羽化 [4] 。 这与本文监测结果显示5 月中旬至 7月底之间诱捕成虫占全年数量 96.87%的结果高度一致。但是,由于年度内起始监测时间是5 月 15 日,因此未能明确 3月至 5 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动态。

另外,应用高空灯诱捕害虫的效率非常高,年度监测中有 7 天诱捕量>200 头,单日最大诱捕量达到453 头,显著高于黑光灯对东方蝼蛄的诱捕效率(单旬最高峰接近 80 头/灯)。因此,应用高空测报灯监测害虫种群,既达到了种群监测的目的,同时诱杀了大量的蝼蛄等害虫。本年度就诱杀近 5 000 头东方蝼蛄,按雌雄性比 1∶1,单雌平均产卵量 62 粒计算 [4] ,为下一代发生量减少超过 15 万头发生量,效果非常可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 Ma L B, Xu S Q, Makio T. Study of genus Gryllotalpa (Orthoptera, Gryllotalpidae)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J]. Acta Zootaxomnomica Sinica, 2008, 33: 14-17.

[2] Ma L B, Zhang Y L. Redescriptions of two incompletely described species of mole cricket genus Gryllotalpa (Grylloidea; Gryllotalpidae; Gryllotalpinae)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and a key to the known Chinese species[J]. Zootaxa, 2011, 2733: 41-48.

[3] 姜丰秋, 姜达石. 华北蝼蛄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2): 86-88.

[4] 洪晓月, 丁锦华. 农业昆虫学[M].2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康乐.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J]. 昆虫知识, 1993(2): 124-127.

[6] 王道泽, 洪文英, 吴燕君, 等. 杭州地区地下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24(6): 1050-1057.

[7] 尹善, 李捷, 黎新瑩, 等. 河北省蝼蛄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意见[J]. 河北农学报, 1962(2): 59-62.

[8] 胡华, 肖军, 于明贵, 等. 桦甸市蝼蛄类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 吉林林业科技, 2009, 38(1): 57-58.

[9] 马慧萍, 潘涛. 东方蝼蛄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甘肃农业科技, 2010(1): 62-63.

[10] 封洪强. 华北地区空中昆虫群落及昆虫季节性迁移的雷达观测[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11] 吴孔明, 翟保平, 封洪强, 等. 华北北部地区二代棉铃虫成虫迁飞行为的雷达观测[J].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33(2): 163-167.

[12] 刘方义, 吴玲娟, 张国印, 等. 南昌县蔬菜主要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 长江蔬菜, 2009(13): 37-38.

Monitoring Adult Population Dynamics of Gryllotalpa in North Jiangxi Province

FU Dao meng, XU Di, JIA Man, DING Xi ming, ZHANG Jian feng, XIAO Hai jun*

(College of Agronom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Nanchang, a vertical pointing searchlight trap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adult population dynamics of Gryllotalpa in fields throughout the year of 2014. Based on the daily statistics of adult catches by the vertical pointing searchlight trap, results showed that Gryllotalpa orientalis made up 100% of the adult Gryllotalpa population. During May 15 to December 1, 2014, the total number of adults collected was 4 967, and no Gryllotalpa unispina was found. There were at least 3 emergence peaks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such as in early June, during the end of June to early July, and in late July, but adults sporadically occurred after August 5 until the end of the monitoring in December.

Gryllotalpa orientalis; population dynamics; vertical pointing searchlight trap; monitoring

付道猛, 徐迪, 贾曼, 等. 赣北蝼蛄田间种群发生量动态监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1):19-21.

2015-01-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461)和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410016)

付道猛,男,主要从事昆虫生物学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2418401027@qq.com;*通信作者:肖海军,E-mail:haijunxiao@hotmail.com。

S433

A

2095-3704(2015)01-0019-03

猜你喜欢
蝼蛄测报高空
高空走绳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不靠谱的蝼蛄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