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玉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论著/冠心病✿
探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李廷玉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目的 分析研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病人血管并发症诱因以及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病人一共有32例,对其引发血管并发症的因素给予分析研究,同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血管并发症类型包括有穿刺口渗血血肿、拔管综合征以及静脉血栓,它们依次为17例(53.12%)、12例(37.5%)、3例(9.38%)。32例病人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其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部顺利治愈出院。另外,临床护理干预以后病人生存质量总体得分明显高于临床护理干预之前(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病人血管并发症诱因包括有穿刺不当、凝血障碍、拔管不当等,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对手术之前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主动寻找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护理对策;血管并发症;冠心病介入诊疗
PCI(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是临床诊治冠心病的一种全新技术,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以及效果显著等相关优势,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PTCA(经皮冠脉内成形术)、冠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可以对病人病理变化血管出现的具体部位给予精准定位,进而使病人心肌供血(缺血性)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挽救了即将死亡的心肌,所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1]。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病人一共有32例,对其引发血管并发症的因素给予分析研究,同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病人一共有32例,当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47-76岁,平均年龄为(64.01±7.89)岁。当中手术类型包括有经皮冠脉内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它们依次为24例(75%)、8例(25%)。
1.2 临床方法
本文一共32例病人,在手术之前采取常规抗凝剂,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采取口服方式。病人全部为右侧经皮股动脉穿刺,鞘管为5-7FR。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大约2-3厘米股动脉搏动部位当做穿刺点,手术以后4-6小时把鞘管拔出,根据具体的凝血时间,手术以后继续采取抗血小板类药物。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对32例病人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而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1.3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文实验研究所采取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包括有日常生活、心理情绪、自觉症状、社会活动及躯体生理功能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总体分数一共为144分。对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和以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2]。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2.1 血管并发症类型和治疗效果
血管并发症类型包括有穿刺口渗血血肿、拔管综合征以及静脉血栓,它们依次为17例(53.12%)、12例(37.5%)、3例(9.38%)。32例病人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其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部顺利治愈出院。
2.2 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和以后病人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比较
临床护理干预以后病人生存质量总体得分明显高于临床护理干预之前(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和以后病人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1 临床护理干预之前和以后病人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比较[(±s)分]
时间 例数(n) 自觉症状 心理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 社会活动 总分护理之前护理以后P值32 32 51±7 69±10 <0.05 9±2 13±6 <0.05躯体生理功能状态16±3 24±7 <0.05 14±4 22±6 <0.05 17±3 23±6 <0.05 108±5 131±7 <0.05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是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以及效果显著等相关优势,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可是由于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术在整个临床治疗期间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血管鞘、围术期抗凝药物以及大管径导管,同时加上临床操作或者护理不当等相关诱因,进而引发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出现血管并发症,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病情恢复以及预后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3]。
本文笔者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和相关文献发现[4],引发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手术以后合并血管并发症的诱因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1)在整个穿刺期间出现明显错误或临床操作和相关规章制度不符。穿刺者一旦临床操作不仔细就会将动脉血管后壁刺破,进而导致血管后壁出现渗血情况,最终造成病人皮下血肿;(2)凝血障碍: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会采取大量的抗凝剂,例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其是引发病人发生血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诱因,并且加上老年病人血管脆性相对比较大,同时凝血功能明显降低等相关方面的诱因,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发生出血的几率明显增加;(3)拔出导管以后没有正确进行压迫,没有完全进行压迫止血及大量采取抗凝类药物等;(4)穿刺不当或穿刺点相对比较低,进而穿通整个股动静吗,进而造成钢丝送入过短,在送入到动脉鞘的时候,其鞘芯穿透整个动静脉血管壁,通过临床B超能够确定诊断。
本文笔者采取以下几点相关护理干预措施;(1)临床护理人员在整个临床操作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反复穿刺,必须要做好一次性穿刺成功。另外,临床护理人员在手术以后应该对敷料有无血液渗出给予密切观察。沙袋压迫时间大约在7个小时,同时需要特别注意压迫的着力点,穿刺肢体制动在12小时。规范采取抗凝剂,对于老年、高血压以及DM(糖尿病)病人要给予密切监测以及预防;(2)病人如果在临床手术以后出现静脉血栓,那么这个时候要立即采取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以及抗凝等相关临床治疗措施;(3)由于病人在临床手术以后会过于担心临床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其中包括有紧张、害怕以及担忧等,因此,这个时候临床护理人员要主动和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病人相关身心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疏导,进而使病人不良心理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除。另外,临床护理人员还要对病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可以在回到家中以后做到自主预防。本文结果显示,血管并发症类型包括有穿刺口渗血血肿、拔管综合征以及静脉血栓,它们依次为17例(53.12%)、12例(37.5%)、3例(9.38%)。32例病人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其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部顺利治愈出院。另外,临床护理干预以后病人生存质量总体得分明显高于临床护理干预之前(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5]。
综上所述,应该高度重视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诊疗手术之前的相关临床护理工作,同时主动寻找合并血管并发症的实际诱因,并且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而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使病人出院以后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 冯明华,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2):315-316.
[2] 庞丽华.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69-170.
[3] 张静,蔡长华,马虹.FloTrac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0,17(9):117-118.
[4] 王永亮,穆林,陈佳纬,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0(13): 1142-1144.
[5] 狄友华,康格平,王海霞,等.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