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层面把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宗旨与任务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粗浅体会

2015-02-14 20:35:16姜志胜张新华唐志晗黄祁平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南华大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姜志胜 张新华 田 英 唐志晗 黄祁平

(南华大学医学院,衡阳 421001)

·教育质量控制·

从三个层面把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宗旨与任务
-----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粗浅体会

姜志胜 张新华 田 英 唐志晗 黄祁平

(南华大学医学院,衡阳 421001)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下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大事。从医学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层面,全面认识开展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从学校这一中观层面做好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调适工作,以达到认证的目的;并从方式方法微观层面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如期完成。

专业认证;临床医学;宗旨;任务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从2006年依照国际标准进行试点性评估到2009年以来依照国家标准认证,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至2014年底已有20多所医学院校开展认证。南华大学于2014年10月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进校现场考察评估,得到鼓励、指正和指导,在组织、参与和见证中逐步加深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宗旨与任务的认识,增强正确把握与高效推进的能力。

1 宏观把握认证背景,力求实现认证意义

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医学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外部因素紧密相关。

1.1 百年医学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断推进的改革成效需要检视

19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亚伯拉罕·弗

莱克斯纳教授发表《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即Flexner报告,标志着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征程正式开启[1];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由此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在更大范围学习应用;2010年12月,20位世界医学教育顶尖专家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迎来了将医学教育改革带入以教育卫生大系统为中心的统筹教育设计、确立岗位胜任能力的新时代[2]。100年来,医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校抓住时机推进改革,既有深入探索,又有丰富实践,不论程度如何都取得改革成效。这些成效需要用理性态度和客观事实进行检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中的“学生”、“教育计划”和“学生成绩评定”以及“管理和行政”中的“与卫生部门的相互联系”正是检视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医学教育赋予了新使命,不断提升的社会期待需要回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这个目标的实现对医疗卫生行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完成重要使命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社会期待着医生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医德素养水平都能提高到令人崇敬、让人放心的程度。回应社会期待,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如何培养合格医生”的基本问题,这也是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10年来,国家建立并推进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紧密衔接的三段式培养体系。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校针对学校教育环节,在三段式框架下研究确立培养目标定位,并构建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采用或创新适宜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在积极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实践的丰硕成果正在回应着社会关切与期待。回应或适应的程度究竟如何,需要通过社会评价机制来判断,专业认证设置“宗旨及目标”、“改革与发展”等指标聚焦了医学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这一重要原则。

1.3 扩招情况下保障培养质量面临了新问题,不断解决的实际效果需要评估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医学教育规模必须有所扩大。临床医学专业的扩招主要由地方大学承担,扩招导致了资源适应性短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医学教育的精英性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个宏观背景下,举办医学教育的高校正视现实,直面问题,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度采取积极措施,在扩招与增资上寻找平衡点,被动扩招与主动增资并行。教育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程度究竟如何,需要专业的公正的、权威的评估,而专业认证指标中列有“教师”、“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等一级指标,直接指向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保障问题。

1.4 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断推行的项目评估需要适应

加强标准建设,发挥社会评价作用,动员社会参与支持监督教育,成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之一[3]。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认证来检查学校开设的专业教学计划或者专业是否符合预设的合格标准;认证实施的主体由相关专业协会组织或机构会同该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担任。由于专业认证的内涵决定了认证恰好能够发挥检视、诊断和推动持续改进的作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和推行认证、评估等方式,以辅助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正公平性。在政府推动、社会欢迎的前提下,学校应当主动适应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专业认证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尤其更加注重在“教育评价”、“管理和行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从宏观看,开展专业认证有利于完善专业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各方利益的有效实现,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的国际化。

2 中观把握整改重点,努力达到认证目的

在医学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学校处于中观层面,上有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下有学院及其系室。“专业”是载体,而举办的学校则是主体,既要“窥一斑”,又要“看全貌”。专业开办与发展、专业建设与改革,需要学校层面来规划和推进,而专业认证的准备、重要问题的发现、重点困难的解决,同样需要学校层面来策划和协调。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包括10个一级指标和44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涉及政府、学校、教师、学生、校友等多元主体,涉及目标、模式、体系、方式、方法、条件、结果等专业教育全过程,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3个时段。学校作为中观主体,在认证工作中应着重把握以下重点,找准差距,推进整改。

2.1 根据“明确恰当”要求,研究调适医学教育定位与理念

专业认证要求专业教育的定位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专业的职业行业属性特点相适应,与自身的优势特色相适应,共性上符合规律,个性上体现特色。南华大学是多科性大学,医学教育是3大重点学科门类之一,临床医学专业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历届毕业生中既有立足基层默默奉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又有一批地市级卫生管理部门和三甲医院负责人,还有一些杰出校友发展成为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高校校长。如何总结发展成就,突出办学特色,更加准确明晰办学定位,就成为必须由学校组织才能完成的重点工作。在准备过程中,把研究确定办学定位列为头号工作,校长牵头,按照程序要求,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研究确定了医学教育定位与理念。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临床医学为龙头,医学各专业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创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理念是:勤奋求实、博学维康,德术并重、精诚合一。进一步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需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2.2 遵照“科学合理”要求,研究调整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科学”的要求是符合规律,“合理”的要求是合适和恰当。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讲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的总和。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用一页纸甚至几行文字表述培养模式并不容易,因为“功夫在诗外”,那些简练表述凝聚了专家、学者、管理者、用人单位、校友、学生、教师等各方主体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办学基础、学科特性和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服从服务于培养目标,支撑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要求,一门课程一般指向某些知识或某些能力,当然也渗透着素质教育目标。应当研究所开课程与12条素质目标、10条知识目标、13条技能目标的对应支撑关系,构建矩阵图。为什么要开设这门或那门课程、安排多少课时、赋予多少学分、在什么时候开出,这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核心问题。教师讲授课程其内容取舍和方法选择应从“学科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是专业认证的重点所在,应当成为学校层面组织解决的重点工作。南华大学在认证过程中,对5学期基础教学、2学期见习教学、2学期实习教学和1学期巩固提升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提出了整改方案;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调整为《标

准》提出的6大课程模块,并对原有的方向性模块进行了取消和归并;初步构建了基于系统教学的课程体系,在基础和临床的部分课程尝试了横向和纵向整合。

2.3 本着“适宜有效”要求,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回顾运用多年的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肯定优点,明确不足,突出强调教学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此同时,坚持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南华大学在认证过程中组织部分课程教师学习应用PBL、CBL等教学方式方法,规范床边式教学,探索实施MINI-CEX、DOPS考核方式,实施临床技能多站式综合考核方式。注意适宜性和规范性,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本着在坚持中改进的态度对待传统教学方法,认为传统的方法未必都要改变,课堂还是教学的主场所,黑板还需要使用,新与旧并不意味着好与差,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宜、有效、管用。对待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在学习中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认为多媒体、仿真、模拟、网络等现代的手段、方式、方法、条件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方式方法,这些新东西只是原有方式方法手段的补充和扩充。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宗旨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培养质量,注意避免好的传统方法没坚持、新的先进方法没学好的尴尬局面。

2.4 依据标准基本要求,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教师队伍是关键条件,虽然不提倡计算专业的师生比,但是根据课程列出教师清单更能直接看出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实力。教学场所与环境、仪器设备、图书、网络等物质条件具有基础作用。师资和物质条件关系到招生规模是否合理,关系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理念能否实现,甚至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2000年合并建校以来,南华大学持续加强办学基础条件建设,把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建设列为重要工作,现有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有效满足教学需要,临床教学的师资数量、结构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充实、改善和提升。在认证过程中,学校梳理教学条件状况,以更好满足教学需要为根本依据,参照标准要求,找到差距,加大投入,填平补齐,使学生成为认证的真正受益者。

依据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标准,对学校专业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诊断”,认真查找不足,明确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这正是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所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结论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通过和不予通过之分,在通过中又区分有效期限的长短,长则6~8年,短则3~4年,用意是促进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 微观把握方式方法,提高准备工作效率

推进认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当说没有起点和终点,因为认证的内容都是“平常事”和“原生态”,理论上讲没有新任务。但是,从“持续改进”的宗旨出发还是有需要做的工作,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

3.1 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

准备工作任务可归纳为5个方面:①分析、判断,即根据专业教育有关要求和发展趋势,对形成的做法、办法、方案等进行分析,从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等方面作出基本判断;②改进、加强,即对存在的不足、弱项进行改进和加强,提出目标、措施和方案,明确实施进度要求;③总结、归纳,即对理念、思路、措施、效果进行理性的总结和归纳,形成规范的表述和文本;④清理、汇集,即对做过的事情进行清理、梳理、整理,汇集、汇总、统计有关证据资料;⑤宣讲、知晓,即将有关需要师生知晓的内容汇编,在适当范围、用适当形式进行宣讲,促使有关人员了解和理解,学校本部和教学基地都要组织宣讲[4]。

3.2 完成任务的多元主体

认证准备以学院为主,专业所在学院的领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必须参与;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学工、招生就业、人力

资源、图书信息、科技、高教研究等部门都要提供论证、数据、资料等支持;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校友、第三方评价机构、学生家长等都要涉及其中,发挥参与管理、方案论证、教育评价等作用。

3.3 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

通常采取的工作方法有:成立班子、明确职责;学习理解、分解任务;划分阶段、逐步推进;布置检查、逐项落实。南华大学在认证准备工作推进中注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顶层设计,注重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统筹协调,强调问题导向落实整改,强调新的要求形成常态。

专业认证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学校必须热烈欢迎、主动适应、积极准备,既要充分认识认证的目的意义,更要把握重点、持续改进,并讲究方法,提高认证准备工作效率,真正发挥专业认证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1]于双成,安志国,安力彬.奠定美国现代医学教育基础的Flexner报告之方法学特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7-18.

[2]龙汉安,肖秀丽.《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报告的启示与反思[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6-7.

[3]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5):4-10.

[4]张新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05-206.

The tenet and mission of accreditation for the major of clinical medicine from three aspects --- The experience of accreditation for the major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Jiang Zhisheng, Zhang Xinhua, Tian Ying, Tang Zhihan, Huang Qiping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

The accreditation for the major of clinical medicine has turned to be the key approach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raining and also become a major event widely concerned in the fi eld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signifi cance of accreditation can be fully comprehended from the macroscopic aspects such a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edium aspect, it should be necessary for the university to adjust the tasks like education orientation, cultivat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di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ccreditat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aspect, the objectives of accredit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by clarifying the tasks, identifying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 and assuring the punctual fulfi llment of preparation.

accreditation; clinical medicine; tenet; mission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05

2015-07-16)

(本文编辑:闫红)

1.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教高[2012]20号-112、113,教研函[2013]2号-42);

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291);3.湖南省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5ZZ040)

姜志胜,博士,教授,南华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Email:zsjiang2005@163.com

猜你喜欢
南华大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召开学习丁德馨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获批57项!南华大学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好成绩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Wang Chuanshan
大东方(2018年8期)2018-09-10 03:43:57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