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先武宇明张 敏陈晓洁黄晓鑫
(1.河北医科大学学校办公室,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教务处,石家庄 050017)
·教育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卓越医师培养的设计与实践
崔慧先1武宇明2张 敏2陈晓洁2黄晓鑫2
(1.河北医科大学学校办公室,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教务处,石家庄 050017)
河北医科大学开展了河北省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阐明了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现状并挖掘了存在的问题。2012年通过启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从不同层面促进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提高。目前此项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反响良好。
临床医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卓越医师;岗位胜任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患者与医院普遍缺乏信任度等诸多问题。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直接参与者,临床医师在进行医疗工作、完成医疗任务、保证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只有提高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才能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校医学教育在培养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通过改革医学课程体系设置和医学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医生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2]。
河北医科大学作为由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北方医学发展中心主持的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北方医学教育中心运用全球知识,促进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子课题成员,开展了河北省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针对医院临床医师的培养亟需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在对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基本能力、掌握运用医学知识等能力进行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生职业道
德与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其具有优质临床服务合格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3]基于此,我校于2012年5月启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我校于2012年启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该计划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综合改革试点,以“卓越医师培养”为目标,按照“扎实基础、服务临床”的理念,着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针对此项改革,我校成立了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下设理论课整合小组、实验课整合小组、PBL教学小组以及讲座及选修课小组,学校拨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此项改革,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1.1 理论课程整合
按照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为基本授课顺序,组织所有基础医学学科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学骨干进行集体备课并讨论,对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重复的、不合理的内容,遴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程群间优化整合,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扎实医学基础知识。对理论和实验课均相对独立的课程,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仍保持单独授课,同时进行内部的优化整合;对具知识关联性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构成生物学课程群,进行理论和实验课的整合和优化,并采取同步授课的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衔接性;对基础医学类课程,如组胚、生理、病理、病生、药理、免疫、微生物、寄生虫等,通过课程内优化、课程群整合,减少重复内容。通过上述梳理和整合,使理论课授课总学时从改革前的754学时,优化为改革后的552学时。通过理论课的优化和整合,不仅使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更趋合理,而且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时间支持和保障。
1.2 实验课程整合
以往的实验教学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际上主要是服务于理论课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性。我校的实验课教学改革,重点是根据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将实验课程划分为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医学形态学(包括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包括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以及机能学(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等六大模块,将各模块下的实验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特别是针对机能学实验模块进行了大幅改革,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12个综合性实验,开设了为期4周的设计性实验,并将学生的设计性实验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横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1.3 PBLPBL病例讨论教学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一般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其优点是系统性强,有质量较高的、数量充足的教材,有稳定的师资队伍,学生熟悉此种授课方式,因为从小学至大学多采用此方式。但是,其缺点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不仅学习效果欠佳,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不仅应该“学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真正做到“会学习”,即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可以达到上述目的。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
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向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开展了学科整合式PBL教学,即打破学科界限,将基础医学课程的知识点和临床问题相结合,并融入一个个案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层层深入地学习和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相互尊重和沟通的技巧[4,5]。
为了更科学、规范地开展PBL教学,我校成立了案例撰写小组、师资培训小组、考核评估小组和教学管理小组共4个工作小组,其中教学管理小组又包括教学运行、学生培训、信息材料以及网站运行维护4个亚组。历经近3年的准备,从教师培训、案例撰写、学生培训、评价机制的改革、建立PBL教学系统网站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于2014~2015年第二学期在我校2012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成功进行了PBL教学。
开展了形成性评价。我校PBL教学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形成性评价,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案例以及PBL教学的效果:每次PBL课后均需要通过PBL教学系统进行实时评价,即要求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每个案例完成后学生和教师对案例进行评价;一学期的PBL教学完成后,通过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总体教学效果以及我们所关心的细节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价。
2014~2015年第二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整群抽样、现场填答回收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9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99%。学生一致认为PBL教学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并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素质。通过PBL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明显提高;通过PBL学习,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人文素养等” 明显提高。
1.4 选修课程及讲座
选修课程及讲座设置的目的一是对理论和实验教学课程的有效补充,查漏补缺;二是引领学生了解前沿知识点、最新进展,进一步开阔思路和视野;三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现早接触临床、反复临床、多临床培养。根据上述原则开设以下选修课程和讲座:①选修课有胚胎学、临床免疫学、创伤急救、遗传学;②前沿知识及进展讲座——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承担,主要讲述与各相关学科的前沿及对本学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③医学人文讲座——为进入临床前的教育培训,请各医院医务处领导或心理医生讲课,内容包含医患沟通的原理和技能、临床思维和医师执业准入与执业规范等。
为了更好地实施此项改革,我校培养了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了解和掌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国内外动态的优秀师资队伍。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家级高水平的教学研讨会、培训班,将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理念带回来;二是在校内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会、研讨会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目前医学教育改革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已从强调单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转变为注重医学知识整体的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培养模式上从以往只注重知识灌输,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岗位胜任力进一步加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校开展这
项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通过几年来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和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方法,一是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
2012年以来,我校获得8项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10项成果获河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院校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两个项目获得重点教改项目资助。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95项,涉及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立项52项,资助总经费10万元。
2.2 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反响良好
在我校2012级、2013级本硕连读七年制学生中正在开展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在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班的反馈中,学生普遍对课程改革持支持态度,并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师生互动以及课堂交流机会和时间,使课程更具吸引力。
[1] 黄涔,董志.某医科大学几所教学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J].重庆医学,2014,(15):1954-1955.
[2] 孙宝志.世界医学课程模式改革百年历程与借鉴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7.
[3] 罗素新.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17-619.
[4] 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 2010,9(4):439-442.
[5] 谢向辉,申昆玲,王爱华,等.关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58-59.
Design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excellent doctor training
Cui Huixian1, Wu Yuming2, Zhang Min2, Chen Xiaojie2, Huang Xiaoxin2
(1. President Offi ce, Hebei Medical Universtiy,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2. Academic Affairs Offi ce, Hebei Medical Universtiy, Shijiazhuang 050017, China)
An investigation of Hebei clinicians' post competence was carried out b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which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The clinic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excellent doctor training were started in 2012 to improve the clinicians' post competence. At present, these reforms have achieved preliminary results, such as the signifi cant advancement of teachers' ability in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good students' response to the teaching reform.
clinicians; clinical medicin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xcellent doctor; post competence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2.003
2015-07-16)
(本文编辑:闫红)
1.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2012-KC-2);2.CMB(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运用全球知识,促进医学教育改革(CMB # 10-016);3.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与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2012GJJG010);4.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院校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2012GJJG011)
崔慧先,博士,教授,河北医科大学校长,研究方向:神经内分泌解剖学。Email:cuihx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