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课堂笔记引发的思考

2015-02-14 05:48:17孙晓宝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语文课技巧探究

○孙晓宝

(撷秀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近日,给一位事假的同事代了一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看到的一份课堂笔记引发了我的深思。

这是语文课代表的笔记,整本书中,凡是已学过的文章,其空白处大多被工整、俊秀的字迹所覆盖,尤其是文言文部分,记录的内容充斥整篇文章的角角落落,甚至是课后思考题旁边的空白处也都被有计划地利用起来。其内容有补充的作者简介、主题思想、写法特色、内容概括,也有字词解释、语句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整理,细看一下,其中有不少是课下注释;现代文部分情况略好一点,但也是满篇的文章内容分析。乍一看到,我很惊异于她的细心与勤奋,想借机夸奖她的认真并提示语文学习的技巧,却不想随手拿起另一位同学的语文书,上面也是满满的文字记录,这才想到自己上课时,学生强要记录课文内容分析时的不解,不禁感到一种凄凉与悲哀。

无独有偶,为了增进友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几天后观摩了另一位同事的一节语文课,其课堂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师说,学生记录的情况,整节语文课如同成人函授,只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学生埋头记录发出的声音。记录完毕,全班同学再齐读一遍,以便学生纠正、补充。看来,想切磋教艺,是不可能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上述的语文课只不过是套上了课改的外衣,表面上也有学生间的小组活动,而骨子里传达给学生的却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到了老师那里,在一系列的词语排列组合后会由老师念着(或投影展示),大家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至于课后,你只要记住我给你的答案内容就够了。小组合作探究形同虚设,学生并未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自觉主动地探究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感悟语文世界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而是被强化成记答案的机器。不管是该记的是不该记的,只要记得多就是达到了老师的要求,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当然,我还侧面了解到前一位同事的豪气:每次考试,只要学生基础知识出现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必杀技是根据出错情况的不同罚抄试卷。你要是不想抄,也行,那就不要在试卷上出错。为了不抄试卷,学生只好认真、谨慎地学习语文,基本上不敢马虎,所以每次考试,班级成绩都可以名列前茅。用其自己的解释是基本功砸得扎实,但是了解了其中的内幕后,总有一种杀鸡取卵的感觉。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确实很优秀,但如果教师跟不上这样周到的记录步伐或是降低了对试卷出错的要求,是不是还有许多学生在不被动的要求下主动学习语文呢?

一方面,新课改活动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又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应该怎样驾驭语文课堂?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这个原因,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时就不能单纯地只将语文课作为认字、说话、写文章的简单传授来对待,而应该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经验或阅历、机智的应变能力来对待语文课。女儿在小学时学习“碧”字,本以为这个字的记忆过程要有一段时间,不想她回到家后,很轻松地就写了出来,问其原因,原来是老师编了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口诀:王家姑娘白又俊,石上一坐亮堂堂。让人不禁佩服这位老师的好技巧。在我的课堂上,这样的小口诀也到处都是,除了共知的“jqx 小淘气,见到ü 眼就挖去。”的拼音规则之外,像“不一般的石头就是磐石”、“想得远就是遐想”、“玉上没有斑点是白璧无瑕”等等也都让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这些词语,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试编字词口诀的学生层出不穷,这样既掌握了新词,又训练了语言,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怎么不比课后反复抄、默来得更轻松、更见效果呢?

语文课更多的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文体不同,采用的语言也不同,比如说明文我们强调的是“说明了……”,而议论文则是“论证了……”,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东西。和英语这门学科相比较,语文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同样是语言学习,除了语感要求外,英语注重的更多的是时态、句型,语文强调更多的是材料、语言、主题、结构等。语文课还是要用语文的方式来教,教出她的语文的味。如果只是为了成绩,将课文上成记录课,还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育的目的呢?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每一个起始阶段的学生都如一张无瑕白纸,不管以往其对语文的态度、能力如何,都是历史罢了。因而起始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近语文,最终走进语文。山东济南学院附中的朱泽光老师在《藤野先生》一文的授课中,只围绕一个“伟大”来展开三个层次的研读:感受一种深情、体味一段境遇、铭记一份感动。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事中含情,情从事来,适当的补充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恰到好处地反复朗读让学生记住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高度的评价,也记住了这位没有偏见、认真负责的异国老师,成就了一堂优质课。反观我们身边的部分老师,只要上课就是从网上下载课件,有些人连改都不改就直接照搬照用,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学情班情。课堂忙于放完幻灯片的内容,哪里还有时间去顾及到“朗读品味”这一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呢?相应的情感教育空白也自然促使那些本就厌烦语文课的学生更是无心学好语文,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有意识的技巧传授。说到底,学生惧怕语文,还是因为在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得心应手,因而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获得的是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非单纯的某一次、两处考试。平时的语文课上,我特别注重技法技巧训练,这些技法包括如何阅读文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题型、某些写法技巧的特点使用等。新课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借助文章的不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授郑振铎的《猫》一课时,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怂恿、蜷伏、惆怅”等词语,还通过朗读品味明白作者如何刻画这三只猫的不同外形、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家人对其的不同态度以及作者这样处理材料的原因。材料上的详略、结构上的照应、铺垫上的技巧也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被分析得有条不紊,学生兴趣大增,哪里是找完了三只猫的内容,明确了作者的意图就结束的呢?把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放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让所学的内容提高所需的能力,又让提高的能力在所学的文章中得到验证,应该是获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著名的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孙绍振说过:语文教学很难,是要用生命来探究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能用自己的经历、经验来探究,我想就不会出现强压式的教学,让学生记下了众多的内容,却对其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而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技巧方法,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不断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语文对其审美情感的冲击,从而自觉主动地亲近语文,爱上语文并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学习的自觉主体,每位语文教师都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语文课技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可怕的语文课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指正要有技巧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