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琰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汾西村名的文化内涵分析
○ 王琰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村名蕴含着当地丰富的文化,与语言、民间文化、地理、社会、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村名我们能够从其中去找寻当地的文化。文中从主要从语言等方面对汾西县自然村村名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汾西;村名;文化
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偏南,吕梁山支脉姑射山北段东侧,因地处汾河以西得名,全县共管辖120个行政村,矿产资源丰富。有“天下第一村”的清代民居——师家沟,为这个坐落在三晋大地上的县城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文化色彩。本文旨在通过对汾西县自然村村名的分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 村名与语言文化
村名与语言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村名的更迭,以及村名中存在的特殊读音的现象都深受语言文化的影响。
(一)村名的更异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村名可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往往是因为要避免不吉利的说法。一般会采用谐音的方式,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保留村名原来的音,将所用的不吉利的汉字替换成其他的字。比如道荣村永安镇原称道运村(因地处交通要道而得名),因“道运”与“倒运”谐称类同,村人嫌村名不吉利,所以改名为道荣。贯里桑原乡,因村子地形如罐,故名罐里村,后嫌村名不雅,更名贯里。还有另一种变更的情况是因为音传失误,比如裴阁它支乡,古时称作裴家,因为古时“阁”、“家”一音,人们在相传的过程中误传成了裴阁。阎家堰康和乡之前称作杨家堰,因为在汾西方言中没有前鼻音,“杨”、“阎”不分,所以造成了误传。
(二)村名中的特殊读音
村名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读音,这些读音存在于村名中并且成为固定的音在村名中保存了下来。最常见的有马、城、家。
村名中的特殊读音还表现在,有的村名习惯性的会在后面多加一个音。常见的加音有“里”[l0]、“上”[s0]。比如马沟城关镇[mɑ33kou11l0]、下0]就在村名后面多加了“里”[l0]的音,东角刑家要乡[tu11tiu11s0]、新庄要家岭乡[i11tsu11s0]。在村名尾加了“上”[s0]。
二、地名与历史文化
汾西县始于北齐,历经了南北朝、隋、唐、宋、金、元等朝代,参与过很多重大的历史变革,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这些历史痕迹被保留在了村名当中,现在我们可以从这些村名当中去寻找历史印记,探求汾西县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文化。
1.保留了当地的历史人物。村名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人物的痕迹往往能从村名中窥探一二。比如僧念镇的麻姑头村留下了杨门女将穆桂英的故事。相传麻姑头村古称穆柯头,因穆桂英在此习武练兵而得名,从该村古时有穆姓的记载可知。如今穆姓虽然已经全部消失,但是村南有一石洞人称穆桂英洞可以成为有利的证据。现在麻姑头分为东麻姑头村和西麻姑头村。永安镇的铁金村,古称铁荊族。因北方少数民族铁荊族一度曾聚集该处而得名,后来因为年代久远村名演变为铁金。该村曾出土公元1095年“铁荊村”砖碑一块。对竹镇的汉峪,相传汉王刘渊曾在此伏兵,所以命名为汉峪等等。
2.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事实。村名作为历史的写照,记录下了当地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从村名中去解读当年的历史,还原历史。比如在和平镇的店头,就因其地处交通要道,商贩汇聚而得名。永安镇的古郡,北齐曾为汾西郡治地,因此被命名为古郡。马沟的得名是因为古时是县城牧马之地。今分为前马沟,后马沟。窑铺的得名是因为其明清时期为烧制砖瓦的窑厂之地和铺递之所。和平村,古称黄皮①,因该村原来水质很差,人饮之皮肤发黄而得名。后找到了新水源,村人大安,于清光绪十年更今名。勍香镇的回城,古时是北周新城县治地,后来因为河流改道而毁,村民迁出,后来河道赴改,村民们陆续返回定居,故名回城。
三、村名与地理文化
汾西县位于吕梁山南段东侧,地处吕梁山背斜中轴隆起部分与临汾断陷盆地的过度地带,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西部有姑射山,海拔为全县之最。东南部为团柏河谷,地势低洼。两处落差甚大,西部是崎岖山地,东南部是丘陵河谷。正是由于这样复杂的地质,所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势。这些特点在村名中得到了体现。常见的代表地势特征的后缀词有洼、沟、坡、山、岭等。但是仅有少部分村名只依靠地势特征来命名,如前面提到的“贯里”,永安镇的“小山沟村”(就是因为处在一个小沟里而得名),而大部分村名采用的是X+地势特征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地的特产+地势特征词。特产是一地特有的标志,将这种标志放在村名中简单易懂。不仅让我们了解当地特有的物产,也便于人们的记忆。比如在永安镇的苗洼村,就因此地多树苗且处在山洼处得名。水泉只洼是因为村子里有一处水泉成为当地的标志而得名。在僧念镇有一个桃沟村,也是因为村子里多桃树,并且地势如沟而得名。和平镇的狐子岭村因为古时多狐狸且处在山岭上得名。
2.姓氏+地势特征词。如永安镇的齐家沟、董家沟,僧念镇的张家岭,和平镇的胡家洼等,就是以姓氏加地势特征词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3.方位名词+(当地特产)+地势特征词。有些地名会采用易于辨认的方位名词与地形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如永安镇的前马沟、后马沟(马沟因古时县城牧马之地而得名),用前后来区别。上桑原、下桑原,上神洼、下神洼用上下方位词。东赵洼沟、西赵洼沟用的是东西方位词。
四、地名与社会文化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人们群居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能够从姓氏中得到归属感,产生凝聚力,进而选择定居生活在某地,形成一个大的生活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村落的产生。所以依靠姓氏来为村子命名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形式之一。在汾西县,古时就已经有了依据姓氏来给村子命名的模式。唐初申姓就已经在申村定居,元代刘姓定居刘家沟,成姓定居成家沟。现在徐家庄、师家沟、李安庄、赵庄等村子的居住人口也依然是以本姓村民为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某个村子叫x(姓)村,但是现在这个村子却没有一个这样姓氏的人,居住在村子里人口的姓氏已经发生了改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据资料记载,汾西县汉代以后溶入西北少数民族,自元代开始到民国时期进行了不间断的人口迁移,迁入了陕、冀、鲁、豫等地的客民,后来由于上学、务工等原因本村村民会不定期的迁出,使得人口姓氏发生了改变,近几十年来郭、王、张、刘姓成为汾西县人口大姓。尽管人口有这样不间断的迁入与迁出,但是村名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沿用的早些年居住在这里的人的姓氏,所以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说郝家沟以荀姓为主,李家坡多郭姓,徐庄主要以刘姓为主。
五、村名与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由劳动人民亲自参与创造的,自然生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文化的精华。这一最贴近劳动人民的创作形式毫无疑问对村子的命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汾西县的村名中保留着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也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景。我们可以从这些村名中寻到当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
这些村名中的传说有这样两类,第一是人物传说。比如要家岭乡的白衣村。传说古时候该村晚上会出现一位白衣仙人,村人为了求得白衣仙人的保佑,所以给村子命名白衣。佃坪乡的院头,古称愿头,据传古时候,此处有一座大山无故经常呼叫,有一天一个牧童经过被惊吓到想要逃走,一老翁当头猛喝,山体崩裂,出现了神洞佛像,后在此修建佛庙。第二是地方风物传说。如在勍香镇的堡落村,古时称为宝络,相传因为此处落过一对金鸽子。后取谐音改为堡落。团柏的羊反,相传古时候有一县官坐轿经过该村,半路上遇到了群羊挡道,县官火上心头,说道这些羊简直反了,只好停下轿子给羊让路,所以得名为羊反。
【 注 释 】
①“黄皮”在汾西方言中的发音同“和平”相近。
【 参 考 文 献 】
[1]县志办.汾西县志[M].方志出版社,1997.
[2]吴玲雅.绍兴村名文化初探[J].汉字文化,2008(4).
[3]费鸿虹.无锡自然村村名的语言文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辛菊,刘倩.试谈人口迁入对安泽村名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2014(6).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9-0072-02
[作者简介]王琰,女,山西汾西人,山西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