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学观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5-02-14 05:48:17南珺
语文学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养语文

○南珺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12)

大语文教学观念的提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大语文教学观念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运用并不彻底,无法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大语文教学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促进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内涵

大语文教学观以文学学科为基础,是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观念,突出表现了文学学科对于培养的美好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人成长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具体来讲,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的部分:

(一)语文作为一种文学类的学科,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偏重于汉语言文学或者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的,语言文学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征。然而,大部分的语文教材都仅仅将文学作为最主要的教材内容往往会使语文教学陷入一种狭隘的境地,让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学和语言教学,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打破了语文教学狭隘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达到文理互通,文史融合的地步,为语文教学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

(二)根据知识的类型,知识可以被划分为“经验知识”和“体验知识”这两种,而语文就是一种体验知识。与经验知识相比,体验知识从接受开始到理解掌握、运用实践都与经验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别。经验知识的获取途径一般是通过个人的经验然后进行适当的判断和推理,并利用科学化的方式加以推导思考,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而体验知识的获取途径在一开始都是由个人的体验所形成的,经过不断的感悟、反思而形成最终的知识。虽然语文教学也是一种能够获得经验知识的过程,但却仍然不可以改变语文的教学内容是以体验知识为主的。大语文教学观除了能够融合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之外,还能够加强体验知识的形成,致使语文教学能够真正的提高人的个人修养,培养人的文化素质,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意义。

二、大语文教学观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在素质教育的观点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看重最终的成绩,也不是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从不同别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客观的对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进行评价。素质教育的提出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大语文教学观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与素质教育存在着一致性,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大语文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语文教学中过度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教育。大语文教学观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显著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正确的认知语文学习的意义,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探知语文学习的奥秘。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语文虽然是一种语言文学学科,却能通过语言文学的学习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正确的认知真善美的价值概念,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语文教学虽然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不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却能够更加深入的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而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大语文教学观,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文学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文学作品中美丑价值观念,正确地对待和看待生活,对生活产生积极的态度,由此提高语文学习的层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人”,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机械化的人。

三、利用大语文教学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成了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了客体,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在讲台上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往往是被动的,在临近考试时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大语文教学观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分析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语文教学课堂的设计,通过导入情境来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在大语文教学观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的互联网优势为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了解诗词作者的生平,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诗词创作背后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能通过扩充知识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因此,在大语文教学观下,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总之,大语文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并不是一簇而就的,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手段,利用大语文教学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张春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6).

[2]黄兴利.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观是重要途径[J].学周刊,2015(1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