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庆刚
(四川文理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自2013 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播出以来,汉字书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汉字书写是特指以掌握汉字书写技能为目的的汉字学习,它是中小学语文课的特殊任务。”[1]159-164然而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汉字书写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当完成中小学教育考上大学以后,汉字书写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尽管汉字书写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汉字书写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提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促进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为了解大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把握信息时代大学生汉字书写的特点,本调查组对四川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汉字书写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485 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473 份(有效率94.6%)。其中男生202 人,女生271 人;社科类192 人,理工类176 人,艺体类105 人。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应该包括准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以及艺术书写汉字的能力,围绕这三个方面设置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汉字书写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汉字书写水平下降。2010 年光明网以“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为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20.96%的人很少用笔书写汉字;14.23%的人经常写错别字,41.52%的人经常提笔忘字;44.25%的人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85.20%的人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更加令人担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48.6%的同学对自己的书写不太满意,36.3%的同学对自己的汉字书写很不满意,只有约15%的同学对自己的汉字书写较为满意;42%的同学经常出现错别字,51.6%的同学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55.8%的同学认为自己书写潦草、字迹不工整。和高中阶段相比,有85.3%的同学都认为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只有不到15%的同学认为到了大学以后汉字书写能力有所提升。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与大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极不相符的,大学生汉字书已经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摆在了高等教育的面前。
(二)汉字书写频率降低。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汉字的书写方式也在悄然改变。调查结果显示,44.2%的同学不愿意动笔写字,认为汉字手写的方式较为落后,54.8%的同学愿意动笔写字,但都觉得书写机会大大减少。91.2%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跟家人及同学朋友联系,只有不到8%的同学选择书写信件的方式。在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1.3%的人同学认为书写频率较高的场合是考试,除了课堂记笔记以及考试之外大都很少动笔写字。然而大学生对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依赖程度却非常高,82.5%的同学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手机等使用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汉字书写习惯,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汉字书写频率。
(三)汉字书写规范意识薄弱。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书写规范意识薄弱,在书写过程中除了错别字、书写不工整和提笔忘字之外,还有书写异体字、繁简字混用、生造简化字、中英文混杂、笔顺错误等等众多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5.6%的同学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一系列的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和文件。大约38%的同学听说过这些法规和文件,但是不熟悉具体内容;只有16%的同学对这些较为熟悉。从汉字书写的笔顺来看,只有34.7%的同学认识到笔顺不能写错,65.3%的同学知道书写汉字要注意笔画顺序,但是觉得无关紧要,只要把字形写对就可以了。从对书写姿势的调查情况来看,44.1%的同学不知道正确的汉字书写姿势,36.6%的同学表示知道书写姿势,但平时不会特别注意,只要把字写对就可以了,只有19.3%的同学在写字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汉字书写规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四)汉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高低与师生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大学生的汉字书写重视不够。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汉字书写不够重视,上课时板书基本上被多媒体课件取代。64.5%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板书太少,67.3%的同学觉得老师的板书不太好,没有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交打印稿或电子稿的作业,让大学生失去了很多汉字书写的机会。只有不到30%的同学认为老师很重视汉字书写,要求作业或者论文需要动笔书写。受外语学习热、母语教育边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母语能力普遍下降,书写汉字出现“提笔忘字、错字连篇、字迹潦草、毫无美感”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调查显示,只有21.4%的同学觉得大学生不应该出现这些问题,58.2%的同学都认为英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比汉字书写重要,64.7%的同学进入大学以后很少花时间进行汉字书写训练。
(五)对汉字书写的意义认识不清。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认识,本调查组从汉字书写对个人今后学习工作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8.6%的同学都认为汉字书写能力的高低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有31.4%的同学认为汉字书写能力对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他们认为键盘输入已经代替了汉字书写,没有必要再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从调查情况看,72.8%的学习认为汉字书写能够传统中华优秀文化,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但是部分大学生在认识上也出现了偏差,27.2%的同学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书写已经不重要了,只是一种书写的方式,与文化的传统关系不大。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母语教育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曾说:“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民族情感维系方面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当前高校出现了“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高校母语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出现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人文素养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与我国当前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教育部希望孩子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书写汉字,然而,不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和官本位的教育管理体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的培养。”[2]因此,提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关键就是要转变观念,重视母语高等教育。
首先要明确母语教育的地位。母语是民族的文化根源,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更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认识,将母语教育提高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加以认识。政府、文化部门、各媒体等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自觉维护母语地位,造成以汉语为荣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全社会对汉语的感情。”[3]3-6其次要构建高校母语教育体系。高等院校要完善课程设置,从汉字书写、汉语基本知识、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应用、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等方面建立母语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在大一至大四阶段进行不间断地进行母语教育。通过母语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规范意识,营造书写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汉语汉字使用的规范意识。提高规范意识需要师生联动,教师通过讲座、论坛、分发宣传册等不同方式向学生宣讲汉字使用规范,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简化字总表》《GB13000.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法规,让大学生明确语文文字使用相关规范,同时也要让大学生知道汉字书写不规范的不良影响。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写《大学生汉字使用规范手册》、《大学生汉字书写训练手册》等相关教材教辅资料,给大学生汉字书写规范提供简洁方便的理论参考依据。此外,大学生还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利弊,自觉抵制不良语言环境的干扰。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大家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汉字书写失去了良好的书写环境。“高校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必须通过加大对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个人语言文字规范水平的高低,对学校乃至社会语言环境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154-156首先高校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宣传语言文字相关规定,要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不能为了方便而省略了板书。在板书时,不书写错别字以及不符合规范的汉字,注意板书的美观整洁。在记课堂笔记或者布置作业时,尽量要求学生动笔手写,减少使用电脑的频率。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用字环境。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报以及相关社团向学生宣传和展示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指导和帮助,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内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杜绝校园内不规范用字的现象,为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书写兴趣
从调查的情况看,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大学生去探求未知事物,去获取知识,掌握经验,从而发展智力,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5]22-25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仅凭枯燥的理论讲授可能难以提起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因此提升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书写兴趣。比如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汉字书写大赛,让师生广泛参与其中。《汉字听写大赛》、《汉字英雄》等电视节目让汉字书写备受关注,从而提升了全民的书写意识和书写能力。高校也可以借鉴学习,以竞赛的形式以及适当的奖励来提高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
除汉字书写大赛之外,高校还可以依托相关院系和学生社团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现场作文大赛、手抄报比赛、书法展等等,这些活动可以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书写的机会,激发汉字书写兴趣,提升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和意识。书写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书法练习和艺术鉴赏来完成。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练习和鉴赏书法,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领略汉字从最初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魅力,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另外,高校还可以指导大学生开展一些研究项目,比如开展《校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调查》、《校报语言使用调查》等,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同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制定训练措施,考核书写质量
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大量训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汉字书写教育时说到,“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加强写字教育的意见,加强检查监督,逐步建立激励机制,切实落实书写教育的各项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6]2-3因此教育部、国家语委等相关部门应出台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相对应的文件来指导大学生汉字书写。首先高校应该全校范围内开设汉字书写课,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基础汉语课,讲授汉字书写的技巧技法以及语言文字应用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提升。其次还有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大学生制定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措施。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由于受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教育条件的影响,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艺体类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跟社科类和理工类的大学生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而要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措施来切实促进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
考核是检验训练的手段,也是激励的手段。因此要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进行检测。“要将汉字应用水平检测体系深入应用到各中小学、大学以及各工作单位,要求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统一进行测评,同时鼓励其他人员积极参与测评,突出汉字应用能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将能力考核评价倾向从‘外语水平’拉回至‘汉语基础’。”[7]30-33因此,教师队伍应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定时定期进行考核,在不断检测过程中查找自身问题,提高教师对汉字书写的认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在校大学生来说,高校采取各种措施,考核大学生的汉字书写的能力,同时也要改变目前各级各类考试中只看英语分数而不管母语能力的现状,把大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凸显出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另外,汉字书写的考核制度应与相关职业资格挂钩,或者成为重要的参考。比如教师和编辑等资格考试时,在现有的要求上增添汉字等级测评版块,考核语言文字的书写和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
在多元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汉字书写和使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中小学书写基础、高校母语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不良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出现了书写水平下降、书写频率降低、书写规范意识薄弱、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汉字书写的意义认识不清等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然而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持续的时间长,影响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围广,需要社会、学校、师生等多方面的有机配合才能完成的。正如钱文忠教授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认同。有句话叫‘字正则人正’,写字甚至关乎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们不能听任汉字书写自生自灭。”[8]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希望,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和书法艺术,同时还可以在全民汉字书写和文化传承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1]赖华强. 现代汉字书写教育回顾——课程标准之变迁[J].韶关学院学,2014(11).
[2]邓清波.汉字书写危机不能怪罪电脑[EB/OL].联合早报网,2014 -09 -02. http://www. zaobao. 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40902 -384403.
[3]吕明臣.加强母语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何宇鸣.论校园语言环境建设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08(5).
[5]余国政,陈咏梅.大学生学习兴趣探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袁贵仁.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J].语言文字应用,2010(3).
[7]俞晨怡. 完善汉字应用水平检测体系 提高汉字应用能力——从日本汉字能力检测引发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8]徐蓓.不能听任汉字书写自生自灭[N].解放日报,2013-0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