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网络时代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探索
○ 刘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和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趋势。本文着重对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利用网络提高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普通话;教学效果;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和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网络时代的大趋势。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普通话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发音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声、韵、调发音及朗读和说话技巧,并进而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普通话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由老师口耳相传发音理论和发音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操练,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教学气氛也沉闷乏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不少学生抱怨普通话课没意思,所学的发音理论和不断重复的发音练习既枯燥又乏味,不能很好地帮助其提高普通话水平。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便捷的通讯,国际互联网将全球智慧联结在一起,是人类智慧的巨大信息资源库,也是我们普通话语言教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网上有关普通话学习的信息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文本文件、PPT演示文稿,也有音频、视频等资源;既有语音知识的介绍,也有相关的发音练习。网络上不仅有专门的普通话学习网站,还有涵盖了相关普通话学习内容的其他网站。前者如“普通话学习网”、“欣欣普通话在线学习网”、“普学网”、“畅言网”等,后者如“播音主持网”、各省市的语言文字网以及一些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等。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约80%来自视觉。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例如以往给学生讲解平翘舌音的区别时,老师只能用口头语言、挂图或手势模拟进行说明,形象性不强,信息量不够,既费时又费劲还常有同学掌握不好。现在我们在课堂上运用“普通话学习网”中“学习动画”部分的“普通话平翘舌音声母发音方法图解”资源进行教学,具体生动的动画视频展示,配以北京传媒大学吴郁教授形象的讲解,学生便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平翘舌声母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变化。这种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内容于一体的网络教学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师的授课包含有更大的信息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损耗,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很快便能掌握好相关的教学难点。
二、运用网络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方式
传统的普通话课堂教学沿用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由教师面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由于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显然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普通话课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开放式的教育系统使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占有者,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我们在普通话课中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我们注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设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将传统课堂以教师单向对学生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研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普通话课教学媒体主要是教科书、黑板、粉笔、图表、录音机等,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授课。随着集声、文、像于一体的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普通话课教学,我们在课堂上便能创设出声像合一、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这不仅使原本抽象、难懂、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强化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普通话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普通话朗读教学中的语调是学生学好普通话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往教师往往要费很多的口舌进行讲解,学生还是掌握不好。而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普通话的语调教学能够可视化,配合画面、文字、音色优美的朗读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对语调的感性认识,能清楚地了解到语调中的停连、重音、句调的不同变化及其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的不同。在掌握了普通话语调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更乐于主动去模仿和练习不同的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普通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注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实施班级、小组与个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普通话教学只能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体的授课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教师既可以面向全班学生集体讲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们发音中共同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不同方言区和普通话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小组分类,根据小组同学的共同特点开展教学。例如我们根据班级里广东地区学生母语方言的不同将其分为粤语、潮汕语和客家话三个小组,在实施小组教学时便注意帮助每组学生归纳其方言母语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针对其方言的发音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像粤语里有舌尖前音和舌叶音,没有翘舌音,普通话里有舌尖前音、翘舌音、舌面音,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帮助学生掌握好粤语舌叶音的转化上。有针对性的小组教学使学生既学得轻松也练得更有成效,我们的教学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语音教室,教师还可以和任何一个同学单独对话,随时检查学生的发音情况,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指导,能将因材施教、个体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再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还有助于我们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在一起,能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不仅能与本班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还能上网与其他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既能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寻求别人的帮助,也能很便捷地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网络教学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学习的要点,有效提高其普通话水平。
三、发挥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普通话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作为学习实践主体的学习者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即学习者能否进行自主学习,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学生只有深刻认识到自身是语言学习实践的主体,并注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将其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交际中去,才能最终提高其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而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中注重发挥网络优势,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地开展有效、有序的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普通话教学效果。
一方面,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普通话学习的相关内容。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由于家庭和学习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以往的普通话教学只能在课堂内进行,而且需要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老师自然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同学又消化不好的情况。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局限,网络资源信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调节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内容。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上网查阅教师的教案、课件、上课录像及语音示范视频等资料,并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对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同学我们要求其重点学习语调,提高普通话的语感,增强普通话的运用水平;而对方音较重的同学则要求其加强普通话声、韵、调的学习,掌握好广东地区学生普遍容易犯错的翘舌音声母、舌尖中鼻音声母以及后鼻尾韵母等的发音。
另一方面,我们还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方便快捷的语言学习系统了解自身的发音情况,并利用系统提供的语言情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普通话自主训练,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普通话水平。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自己存在的发音问题并不清楚,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近几十年来,计算机语音识别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语言教学系统以其迅速高效、即时互动的特点和经济便学、信息量大的优势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性学习,我们为学生介绍了可用于自主训练的“畅言网”。该网站的智能口语学习平台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与安徽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开发的,其语音标准程度辨识软件已用于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畅言网”能为学习者提供普通话评测和学习服务。通过测试,学习者可以获取一份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诊断报告,报告会详细说明被测学习者声、韵、调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测试的结果,系统还能为学习者选择相应的练习材料,使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发音缺陷和发音错误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当学习者依据远程网络系统提示进行相关字、词、句的发音后,系统便会同时显示标准发音和学习者发音的波形比照图,并瞬间给出正误的评判。根据反馈的信息学习者可以较为容易地控制自己的发音,使之与标准图形相匹配,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偏误或错误,迅速提高其普通话的水平。
总之,网络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我们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将“播客”、“微博”等新型网络沟通手段灵活地运用于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中,以更好地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郑艳群.汉语口语多媒体教学的体验和思考[J].汉语学习,2005(4).
[2]张爱凤.传承母语 品味经典——论大众传媒时代普通话教学的改革[J].语文学刊 2008(7).
[3]尹喜艳.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的普通话教学[J].文学教育,2011(12).
[4]孙艳,叶愚.基于网络技术的普通话教学改革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9-0093-02
[作者简介]刘萍,女,湖南双峰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普通话、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