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露 任朗颖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素质教育部,湖南 岳阳 414000)
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传递;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1]”语言是由零散的词汇而构成,而句子和文章都是以词汇为基石。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本身处在英语学习的弱势地位,词汇的习得既是基础也是中心,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入学水平较高的学生需掌握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此外还应结合专业英语知识了解400个专业英语词汇。对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需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2]。本身薄弱的基础再加上无效的学习策略使高职生离以上要求还有一些距离。本文拟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英语词汇习得模式来阐明英语词汇习得的特征和过程,希望能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帮助高职学生促进英语词汇习得。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以认知科学和语言哲学为理论背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其特点是强调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能力。认知语言学的诞生不仅拓宽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也为外语教学或学习提供了新的思维。国外许多学者已经将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的研究当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有Peter Robinson&Nick Ellis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手册》,Pütz,Niemeier&Dirven主编了两卷本的《应用认知语言学》Appl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Achard&Niemeier主编了CognitiveLingu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国内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国外理论的译介和引进;2)将认知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做对比研究;3)宏观层面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较少对该理论本身的概念内涵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研究也着重在语义和隐喻层面,具体到对词汇习得的研究并不多见。作为语言大厦的基石,词汇本应获得较大的关注。但由于其缺乏内在逻辑性,导致它学起来费力,研究起来也不好找切入点。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英语词汇的教学呈现了不容乐观的局势,教师教得辛苦,有些学生努力学却收效甚微,有些学生被效率低的学习策略浇灭了学习热情。认知语言学以人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从信息输入、心理解码、信息输出三个过程来研究词汇如何被有效习得,重视对语言产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真正习得英语词汇。
认知(Cognition)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是转换、分析、加工、存贮、输入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3]。它既包括内容,也包括过程。认知的内容是指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如“狗是哺乳动物”,“红灯意味着停止”。认知过程是指如何以一种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方式,操纵这些心理内容。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意义研究为中心,旨在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4]。重视概念内容,同时又强调概念来源于躯体经验(embodied experience)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它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句子、篇章和语段。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有用且必须的。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学习者才有可能开始听、说、读、写、译,它最根本的作用在于使学习者尽可能多的了解所面对的语音或文字材料。完全习得一个英语单词意味着:a.能正确发音,并区分重音;b.能正确拼写,并熟知该词的语法特性;c.知道单词的意义;d.会正确使用该单词表达想要传达的意义[5]。词汇习得既要求掌握单词本身的音和义,也要求能通过习得过程为语句的学习打下基础,即会正确使用单词。
高职生本身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对英语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许多非英语专业的高职生认为英语与自身的专业课联系不密切,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无法学以致用。内因与外因导致高职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缺失。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其独立性和零散性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挑战,错误的学习策略则会进一步增加学习难度。如何在学生基础薄弱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变得尤为迫切。当下高职学生的英语词汇习得主要呈现以下特点:a.单词的记忆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方式,很多单词的词意记不住;b.词汇单独化现象严重,词意固化,无法在不同语境下选取并使用合适的单词;c.单词音标掌握程度不高,不能正确发音;d.混淆词性,出现大量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或表达。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英语词汇习得中既要求教师改变教法,也要求学生改变学法。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英语中相当数量的词尤其是名词分布零散没有规律,掌握方法无非就是死记硬背,但效果却不太显著。对于这些独立无规律的词汇,最好的习得方法就是“体验”,通过实物或模型直观了解词的所指意义,并不断深化体验记忆,身体经验所带来的记忆效果远优于单调的黑板讲解。海伦·凯勒最先掌握的就是安妮·沙利文用实物感知法教会的诸如“water”、“mug”等可以亲身体验的名词类词汇。对于高职生,教师应多选取与其专业有关、可以直接被感知的词汇进行教学,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拉近英语与学生本身的联系。
维特根斯坦:当人们掌握原型后,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根据家族相似性的原则类推到其他实例中,从而了解到范畴的全部所指[4]。英语当中多义词的意义都由核心原型延伸而来。如:musty:something that is musty smells old and damp,核心意义是发霉的,有霉味的,(It dose smell rather musty.Can my mechanic check it out?它闻起来很重一股霉味......)。进一步延伸之后又有陈腐的,过时的,冷淡的等含义,(Will universities provide more support to researchers working in profitable fields than to scholars toiling in more musty area?大学会给从事可赢利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比从事冷门研究者更多的支持吗?)。在词汇学习中首要掌握的是单词的核心原型义项,然后再通过认知深入的规律掌握它的边缘义项。抓住重点的核心义项可以构建学生基本的词汇框架,了解并熟悉边缘义项能丰富词汇量。
在实际应用中,把出现次数多、使用较频繁的词,称为“高频词”(基本范畴词),与之相对的则是“低频词”(非基本范畴词)。高频词比低频词更加容易识别,且被使用的频率也更高。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应了人类认知范围从熟悉到不熟悉的变化,语言的使用体现了人类对基本知识掌握的整体趋势。高频词背后是人类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低频词则意味着对某一领域不了解或相应的知识普及度不高。词汇习得也需遵从认知的规律,先掌握高频词,再逐步向低频词拓展。教师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要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习材料,即高频词出现频繁,在习得高频词之后再逐步转向低频词,避免一开始就接触生僻的学习材料,既不符合认知规律,也打击学习者的信心。
建构特定的语言环境,将独立的单词置于完整的语句当中,通过学习语言情境所具有的完整意义,既能掌握单词的意义,更能学到单词在特定情境下的用法,真正习得英语词汇。例如:A chill had silenced the insects.寒冷让虫子们都禁声了。Silence多做名词,表寂静、安静等意思。但在本句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被用做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冬虫寂静的景象。学生学习本句后既进一步加深对silence的理解,又习得了该词的新用法,还能学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在 “The wind made the reeds gossip.芦苇被风吹动窃窃私语着。”一句中的gossip也与上一例中的silence相似,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变换词性从而达到使语言表达多样化的目的。在情境中认知并学习单词能使学生从意义与用法两方面真正掌握英语词汇[6-7]。
语言是社会外部和心理内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兼有共性和个性。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按照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来学习既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率的。培养语言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的认知意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筑牢词汇这一基石才有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1]Wi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9.
[2]王晓萍,周耀威.高职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4):76-78.
[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彭宣红.英语词汇习得中建构感性认知语境的价值[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7]张晓花.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在关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