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考研与学风建设——以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2015-02-14 09:07:52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风考研研究生

周 勇

(长沙师范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风建设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高专院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半壁江山,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起点相对较低,且生源结构复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建设比本科院校更难。近几年来,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化使考研逐渐成为高职高专学生追求个人发展的一项现实选择,使学生考研成为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选项。

一、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现实性

1.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现实需要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考虑,高职高专学生考研既有内在的动力,也有外在的要求。一方面,考研是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中,有不少是在高考中失利或者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满意的学生。无论是客观上的失利还是主观上的不满意,这类学生为改变自己非本科身份而考研都是事关学生发展以及学风建设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考研也是部分高职高专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以及蕴含其中的系统的探究性学习能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起点。实践也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例,“学历越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1]。基于这种认识,“大学生通过研究生教育来提升自身进入社会起点的需求则被有效激发”[2]。尽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正不断下降,但报考研究生的大学生还是在增长。2013年2月13日正月初五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梦乡时,就有不少学生在湘潭大学第一教学楼门前等候,大门打开时人群一拥而上,好几扇玻璃门被挤破。从新闻报道来看,那段时间高校上演“疯狂的考研占座”的大戏并非个别现象[3]。在这种环境下,专科起点的高职高专学生为改变学历不高的弱势而选择考研,其必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

2.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政策支持

高职院校大多是当年的中专或职高发展而来的,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态。就目前的政策而言,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政策门槛。以往高职院校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基本上跳出了职业教育的范畴。2007年以来,国家招收研究生的政策规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均可报考。”[4]此后,各个高校出台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继援引了这一政策。招生条件从过去的“大专毕业学历”发展为“高职高专毕业学历”,这一调整的背后是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发展。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技师荒”同时出现,这种存在悖论的现象背后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有数据显示,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全部技术工人的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中对应的比例依次为35%、50%、15%[5]。与此同时,理论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已趋近于饱和,从政策上鼓励实用技术型研究生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

既然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打开了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通道,尽管还不能算是一条绿色通道,但高职高专学生考研就是应有之义。因此,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考研,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带动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发展,就是高职高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现实的命题。

3.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成功案例——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考研概况

升本之前的长沙师范学院,曾先后用名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长沙师范专科学校,虽然以幼儿师范教育为主体,但具有一定的高职高专的性质,且在该校的特色升本进程中,其专科毕业生的考研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4年笔者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在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期间曾数度兼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近十年来,笔者一直比较关注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考研以及由此带动学风建设的情况。2010年6月,本校05商务英语301班学生周丹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同声传译专业研究生,成为我校自中专升格为大专以后考上研究生的第一人。粗略统计,近五年以来,本校先后有十多名毕业生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师大、广西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学校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名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班学生考上研究生。目前,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该校准备考研的学生人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对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在考级、考证、考编等实现自身发展的追求中不断有好成绩出现,尽管不能证明其与引导学生考研有直接联系,但至少说明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以期实现学风建设的自动化是正确的。

二、考研在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动力作用

当前,大学生学习普遍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一项针对某一本院校工科专业大二年级37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具有长远而明确规划的占9.2%,有长远规划但不明确的占19.5%,具有短期而明确规划的占35.5%,具有短期而不明确规划的占8.5%[6]。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不明确的,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不专心、迟到、缺课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曾有学生向笔者反映,“在寝室自习的时候往往拿起从图书馆借的书,翻翻这本,又看看那本,索然无味,慢慢地就不怎么看书了,不知道该干什么”。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因为目标不明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冲淡、放弃了入学之初认真学习的想法,以致随波逐流。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生动的励志教育。有了考研的目标,高职高专学生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行动,从而学风建设自动化就实现了。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的经验表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往往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而且为之作了长期的准备。

2.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催化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型人才,其学风建设在主体上应强调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但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路径却是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包括“三考”,即考证、自考、考研。尽管考研不是其中最普遍的选择,但却是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考上研究生的校友,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榜样。通过上下届之间前后传承和在同级生之间的横向示范,考上研究生的高职高专学生作为榜样能够对其他同学产生较好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不仅表现在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学生树立考研的想法,而且表现在更大的范围内唤醒学生思考未来,树立目标、采取行动,考研、自考、考证或者其他一切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都可以。

3.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研在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选择考研是一项复杂的决策,需要学会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自己是否适合考研的问题;考研,还是考级、考证的问题;考什么专业的问题;考什么学校的问题;是拿了本科文凭再考,还是毕业以后两年以同等学力考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使高职高专学生实实在在地实施着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引导高职高专学生考研,实际上就是把对学生思想教育同其自身全面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变传统说教为开放、灵活、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逐步建立合理的人生规划。

4.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强化作用

如前所述,考研是一项复杂的决策。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考研成功,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考研需要计算经济成本以及人生的机会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研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只要引导得法,无论考研的结果如何,学生都会在实践中走向成熟。选择考研、准备考研和面对考研的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丰富的德育体验。比如:学生会因为体会到考研的艰难,而感受将来社会竞争的激烈,体会到父母送自己上大学的不容易,从而坚定自己刻苦学习的决心。这一过程无疑会促成学生的深思和成熟,因而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起到强化和稳定作用。

三、高职高专院校引导学生考研的措施

(一)辅导员对学生考研的引导工作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风建设最直接的因素。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的经验表明,辅导员重视对学生考研的宣传和引导,对学生参与考研的比例以及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有积极影响。要实现以考研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并以此带动学风建设,辅导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既要善于发现类似“想看书又不知道看什么书”现象的学生,又要善于发现有考研潜质、具备考研条件的学生。第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帮助学生建立考研的目标,并与之沟通初步制定实施计划。第三,以点带面,返璞归真。考研只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形式之一,考级、考证、考编同样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辅导员在引导学生考研的问题上最终要回归本意,即考研是形式,树立目标、实施规划才是内容。即使学生稍后放弃了考研的想法,只要没有放弃目标和追求,就是学风建设和育人工作的胜利。

(二)学校以考研带动学风的政策措施

在学生考研的问题上,学校有很多政策措施可以选择。实践表明,学校的措施越到位,学生考研的效果就越好。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图书馆自习室装配空调,为考研和自考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规划中新校区中,图书馆则装配了中央空调。2)张榜宣传考上研究生的学生。2010年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以后出现第一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学校在最重要的橱窗上整版宣传。3)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请正在读研的校友出席并讲话。自2011年以来,学校一直保持了这个传统。4)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自发建立了两个考研学生的QQ群。5)外语系开设考研英语辅导课程。6)学校在校级课题指南中设立“考研与自考对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项目,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承担课题研究。7)曾经准备为考研的学生设立专门的寝室,但因为学校发展较快,寝室床位紧张而未能实现。8)考察并准备吸收湖南省指导学生考研非常成功的本科院校——湖南理工学院的经验。据了解,该校由于鼓励学生考研的措施比较到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数量曾几度比中南大学还多。该校有很多鼓励学生考研的举措。比如:学生只要考研上线,无论录取与否都报销报考费;对于在校期间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按照考取学校的级别给予物质奖励;毕业生在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天,学校食堂免费提供伙食。此外,湘南学院鼓励学生考研的系列举措,也值得借鉴。比如:校系两级同时建立考研奖励制度、系部免费为学生提供考研全程指导、建立专门的考研自习室、设立考研意见箱、系部领导不定期地慰问考研学生等[7]。

(三)引导学生考研应当注意的问题

1.应当明确适合考研的对象

在大学生考研热潮之下,指导高职高专学生考研需要冷静思考。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样的高职高专学生适合考研。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经验,适合考研的学生,似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学习基础较好,不仅英语和专业要好,而且具有适合考研的学习风格。比如:坐得住,吃得苦等。第二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松。与过去相比,考上研究生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硬性手段,研究生毕业可能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拥有考研理想并付诸行动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第三是心理素质比较好。

2.应当有科学、清晰的引导理念

考研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过程。考研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有些时候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2]。为此,辅导员乃至于学校在宣传和引导学生考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清晰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考研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可以采取“五考结合”的方式,即把高职高专学生的考研与自考、考级、考证、考编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让学生明白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面对社会现实的过程,一个通过经济分析、机会成本分析等形式逐渐走向思想成熟的过程。引导学生考研不是辅导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手段,也不是学校为自己的荣誉添砖加瓦的措施,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是为了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风的发展。

[1]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3).

[2]郑秋娟、李韵轶.大学生‘考研热’的必然性及对高校工作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夏盛.湘潭大学考研学生为占座挤破玻璃门[EB/OL].(2013-02-16)[2015-03-26].http://edu.gmw.cn/2013-02/16/content_6699504.htm.

[4]聂伟,邓跃敏.高职高专学生考研政策分析[J].考试与教育,2008(6).

[5]尹毅.简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因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06(9).

[6]邱岭,吴复雷,林红先.以考研引导为目标的高校学风建设措施分析[J].黑河学刊,2013(8).

[7]王秀云,陈先军,刘文芳.以考研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以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为例[J].求知导刊,2014(11).

猜你喜欢
学风考研研究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0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