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探析
李金平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共青团作为最贴近学生的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该具有思想教育职能、组织服务职能以及实践创新等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中其职能却往往难以发挥出来。本文将简要介绍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职能的对策,希望对高校学生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学生管理;职能定位;对策
收稿日期:2015-05-07
作者简介:李金平(1983-),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师范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群众组织,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成长环境,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社会环境发生这些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共青团组织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教育工作,需要各级团组织创新工作机制以适应新的形势背景,瞄准自身的职能定位,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1共青团工作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德育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环节,而共青团工作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得力助手,能够在保持学生思想道德先进性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同时架起青年学生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桥梁,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德育教育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
在《党章》中,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的工作重心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确保其具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水平,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体来说,共青团的工作是向团员、学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配合,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力做好学生德育工作[1]。
1.2 共青团的基本任务与高校德育任务一致
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任务与共青团的工作重心基本一致,同样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期大学生。高校德育教育与共青团基本任务目标上的一致性就决定了将共青团用作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理论基础。
1.3 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环境与高校德育工作高度一致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高校共青团以及德育工作适用的范围一致,且同样易受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观察,高校共青团以及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的都且只是校园范围内的学生;工作都依托校园内的教育设施、师生员工以及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共青团,顾名思义针对的对象是所有的青年人,而高校的主体就是青年人,因而共青团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对象也是一致的。
2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
共青团的职能是引导学生形成正常的政治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就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决定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教育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2.1 共青团的导向功能
作为一个政治性组织,共青团信奉的是社会主义,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基础,与党的前进步伐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之上,共青团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培养和教育青年,将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并不断地发展壮大,保证了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青年之间牢固的联系纽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注重对于共青团的利用,能够始终保持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党和青年的蓬勃发展[2]。
2.2 共青团的组织功能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共青团的组织功能决定于它的青年组织特征。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广大青年,但凡是有青年所在之地,但凡和青年相关之事,都是共青团的工作范畴。广大青年群众作为共青团的组织基础和后备队伍,是先进青年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社会目标而正式组成的社会团体。它就一定具有青年组织的一般基本属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特性和独立特性。所谓的教育特性,就是帮助青年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不仅是青年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共产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而所谓的独立特性就是共青团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织系统,有严格的组织要求以及严密的组织性,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组织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提高自身思想先进性的同时,也树立了集体荣誉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2.3 共青团的实践功能
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教育功能无需再论,相较于其他的学生团体组织,共青团还有其他学生团体组织所不具备的实践功能。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日常的教育行为之外,还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巩固加强课堂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这些实践活动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够满足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目前较为合适的一种思想教育方法。
3高校共青团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引领职能需要不断探索
纵观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职能实施的现状,很多时候学生和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存在不同的认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未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文化冲击下,需要不断探索,紧跟时代步伐,用青年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拓宽渠道,探索思想引领新领域和新阵地[3]。
3.2 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其具体表现为:组织能力差,无法有效地将青年学生凝聚起来;服务内容不全面,对于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不了解或者是不能解决,尤其是对于学生就业方面的支持不够;服务意识不强,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共青团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服务,但是很多共青团员都认为自身是干部,学生是下属,干部为下属服务是不可能的,因而很多高校中的共青团服务都流于形式,只是装装样子给别人看。
3.3 实践创新能力较弱
很多高校共青团组织实践创新能力都存在问题,为学生服务是仅仅就是下发几份文件,做一做文字工作就了事。真正创新工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建议的共青团组织很少。而采用传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厌恶心理,自然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4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问题的根源及应对措施
4.1 共青团组织自身职能定位有误
共青团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组织,所有的共青团员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这样才能够通过适当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期大学生。很多共青团组织都认为自身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因而对学生管理工作消极对待。当然也有的共青团组织认为自身作用巨大,什么事情都应该管,因而导致精力分散无法做好分内的工作。
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共青团组织首先应该找准自身的职能定位,高校共青团组织所做的无非是思想教育、组织服务以及实践创新,这才是高校共青团应该主要努力的方向,过分夸大自身的职能范围,或者过分看轻自身,对于共青团组织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自身职能范围,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服务。
4.2 高校不断扩招对共青团组织管理提出了挑战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编制,招收更多的学生,学生人数的增多可能导致共青团组织人员编制增加,也可能导致共青团组织人员编制不够。共青团组织人员编制增加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尸位素餐,尾大不掉,各种决定的执行效率低下。而组织人员编制不够则让共青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上受到的压力更大,难以将工作做到精细化。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共青团应该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适当扩大自身的编制,既要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又不能够让自身管理工作的压力过大,导致工作难以精细化[4]。
4.3 创新意识不够
时代在发展,但是共青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却总是那几种,现有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在高校发展的同时,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却总是在扮演着追赶的角色,与各种新的发展思路脱节,这是共青团组织创新意识不够所造成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随时代的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利用各种新兴技术手段来为学生服务。唯有以身作则,才能够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拔创新人才,为学生将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5小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成长环境,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今天,想要让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期大学生,就必须对共青团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为学生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贤峰,刘龙.从新时期共青团职能定位看“两新”组织团建的时代意义[J].岁月(下半月),2011,(11):111.
[2]葛福杰.共青团职能定位与实现途径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0):256-257.
[3]张端.论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J].成人教育,2012,32(6):108-109.
[4]王楠.共青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发展对策[J].新校园(上旬刊),2014(9):22-22.
(责任编辑孙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