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刘莉莉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而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目标,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高职院校只有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对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双职称或双能力的教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求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对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的客观需求。随着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进程,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以更好地与社会相适应。而作为知识传输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对自我素质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职院校中,双师教师拥有着巨大优势,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在激励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应将自我的优势不断提升,为了拥有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总体来说,其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的欠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而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资源,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成本,无论是采取双赢式合作培养,还是外包培养,抑或是教师的自我培养,都会消耗一定的培养资金。同时为规避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还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师的薪酬待遇。而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现状,总体上还处于一种亏损状态。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必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由于高职院校拥有着非常有限的资源,这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将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是急需转变教师的理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满意自我的教学现状,出于对专业晋升的角度考虑,更希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提升自我的技能。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由此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培训计划工作无法实施,遭受冷门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训方向。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比较盲目。不知道对于不同专业的教师,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掌握何种技能。因为没有形成量化的培养目标,由此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培训手段和方法。
1.从根源入手,使资源欠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首先,高职院校应对包括资金、渠道等在内的各种资源予以明确,并且掌握资源的分配情况,如院校教师和培训者现有的时间分配、院校的资金分布。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或者是不断地引进资源,集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可通过吸引企业投资或者是第三方贷款或者是向政府申请补助资金等等方式,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弥补。
2.加强理念引导,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中国多个油田中裂缝性油气藏的发现,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便呈现在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面前,且引起了国内外各油田的广泛重视。裂缝的有效性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各种识别裂缝的测井方法也应运而生,常规的测井方法可识别裂缝,只是精度不高;成像测井,尤其是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能成功识别出井眼内的裂缝系统,对裂缝性油气藏进行精细描述,但这些测井方法都不能判别裂缝是否具有有效性。因此,笔者通过对各种文献的调研和研究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野外露头、岩心、薄片等的观察为基础,以测井方法,特别是利用双侧向测井方法对裂缝有效性进行分析[1-3]。
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树立双师型教师的理念,可通过制度管理、校刊宣传和集体会议等方式,让教师在外界压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充分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必要性,通过对自身理念的不断转变,对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积极响应。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刊宣传和集体会议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直接的引导,宣传内容涵盖教育部的相关制度、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社会的发展速度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在制度中纳入培训,通过考核标准的确定,将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定等,直接和培训结果挂钩。让教师进一步意识到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进而对培训的必要性切身体验。
3.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依据由远至近的原则,将发展目标细化,明确每一个教师未来所要达到的水平,并且对比于其他同类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的素质用行业基准进行确定。制定一个合理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合理勾画、循序渐进。获得社会的基本认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
1.派送教师到对口专业的重点院校接受深造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中专改制而成的,部分教师具有比较低的学历层次,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些问题给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到对口专业的重点院校接受培训,并进行理论深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学位的,才可进行中级职称的评定。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投入一定的资金,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接受培训。通过对这些国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学习后通过各种形式,如讲座和报告等,在教师中进行推广和学习。被派送到国外和重点高校学习的,主要是那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欠缺理论水平的教师。实践证实,这是一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
2.对教师采用多渠道的培训方式
(1)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方式
为了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授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等,以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而教师通过参赛,锻炼了自身的技能,能迅速成长为本岗位的骨干教师。同时发挥优秀选手的示范作用,并且给予选拔出来的专业负责人一定的奖励。而教师通过这种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和专业水平,为成为双师型教师夯实了基础。
为了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课程的改革,并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对课程和专业的改革,促进学生新的课程观的形成。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对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进行培养。
(3)实施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为了对双师型教师更好地培养,应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的建设。对科研的作用高度重视。鼓励教师与本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对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努力进行承担,尤其是积极参与横向技术应用课题的研究。在参与技术开发和校企项目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同时,为了对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行业的前沿信息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教师应与企业的管理实际和生产实际密切接触,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3.送部分教师下基层学习
在人才培养需求下,为了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安排那些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送部分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第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工作。通过下基层接受锻炼,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以强带弱、以老带新
为了使新教师对岗位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加强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具体采用互帮互助、师徒结对的方式。组织各种教学演练,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示范课的讲授。对于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不久的,尽管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却严重匮乏。所以需要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帮带作用,以促进这些新引进的教师迅速成为本岗位的双师型教师。
5.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课教学任务,可从企业生产一线引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且高待遇、高薪引进学术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夯实基础。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往往都是那些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和教授,同时也包括一些技术能手,在企事业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而这种引进方式,主要是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高端人才。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促进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我们应以培养和帮带为主,通过教师的自我提升,迅速成长为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高职院校应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用战略的发展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1]李群,王会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2012(Z3).
[2]邓文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促进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1(19).
[3]张雪峰.校企合作差异性与政府政策推动力的作用分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张双会,石爱民,徐建平.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吴何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6]朱楠.浅谈技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林区教学,2011(6).
[7]李湘苏,付元秀,邹杰,朱雷,余先纯.职业生涯视角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
[8]王彦飞,宋婷.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去边缘化”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G645
A
1673-0046(2015)7-0060-0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重点科研课题《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框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B1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