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无锡 214153)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及其预防机制构建
丁小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相对比较突出,干扰了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学风、校风。预防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必须从克服学生作弊侥幸心理,解决学习动力问题等外围着手,深化考试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进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主客观相结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高职;作弊;现象透析;预防机制
考试不仅是学校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考试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方面的相对不足,对课程教学的适应差异和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效不一,因而考试作弊现象相对比较突出。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和考试管理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杜绝了一部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但总体上,考试作弊仍然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教学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直接影响到良好学风、校风建设工作。
1.1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考试作弊更加普遍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整体上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上缺乏自信。由于学习能力的相对不足,很多高职学生在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学习时就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一旦学习中出现困难,学生就一味地妥协,悲观失望,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1]。二是学习行为上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由于缺乏自信和积极进取精神,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惰性,自控能力不足,学习动力难以持久。三是学习态度上缺乏热情。主观上,一些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既“无用”也“无趣”;客观上,网络带来的娱乐便捷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冲击。
学习能力不足,导致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更加普遍,作弊范围也更加广泛。一方面,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科目广泛分布在专业课和公共课(基础课)的各项课程当中,比例大致相同;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考试作弊人员广泛分布在各个年级当中,尤以男生居多。不仅如此,由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专业考证的要求,导致在各类专业考证,特别是技术类操作项目的考证当中考试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
1.2 高职教育考试偏于务实,作弊难度相对较易
髙职教育考试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其内容、形式、标准等更偏向于务实。具体而言,高职教育考试内容多以实践技能的基础知识为主,表达方式上更加直接,不易产生理解偏差;高职教育考试要求多以记忆和模仿为主,而理解、分析和创造方面的要求较低;高职教育考试题型多以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传统类型为主,而综合性的思考题、分析题的数量不多;高职教育考试评分标准相对较为多元,得分点分布均匀,且要求也相对较低。
总体来看,高职教育考试相对难度不大,其考察内容和考核标准的特点使得高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相对比较容易。另外,高职教育考试内容一般限定于一定的课程范围之类,且在学生考试之前,任课教师通常会通过复习的方式提前向学生介绍考试范围,这些因素都为高职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可趁之机,客观上助长了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1.3 考试作弊处分相对较松,学生易于接受作弊风险
高职院校学生违纪处分与普通高等学校比较,相对较松。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违纪处分等级一般分为5种类型,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除非学生违纪性质特别严重或造成的影响特别恶劣,否则高职院校一般很少给予学生开除学籍处分。对于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通常的处理办法是视具体情节轻重,给予违纪学生记过或留校察看处理。近年来,高职院校因考试作弊给予学生开除学籍的案例几乎没有。
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并不是实行刚性管理,学生所受处分一般以一年为周期,一年期满后,学生如未再有其他违纪行为还可申请解除处分。这种柔性管理办法强调了处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体现了学生管理以教育为主的基本原则,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则失去了处分管理本身的严肃性和威慑性。因此,部分学生在考试时心理上更倾向于铤而走险,甚至尽量追求通过考试作弊而获取精神上的额外满足。
2.1 效益博弈是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本质原因
考试作弊既是一种校园现象,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从表面上看,考试作弊主要是大学生在校园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违纪行为,但从深层次追究,校园考试作弊现象又与当前社会暴露出的浮躁、急功近利的价值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作为成年人的高职学生在明知道考试作弊的危害前提下,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作弊,表明了高职学生考试作弊是利益博弈后的选择。在理性经纪人和系统不对称的假设下,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实际上是在既定偏好和制度约束下的利益得失的计算结果[2]。高风险的背后是高效益,在当前高职院校的考试作弊处罚措施不力的前提下,作弊学生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对考试作弊是否公正的判断严重缺失,造成了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以考试作弊为荣的非正常心态。一些高职学生失去了对有失公正行为的耻辱感。
2.2 利益驱动是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人群可集中概括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作弊达到考试及格的目的,这类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人群。在这类学生中,一些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主动性较差,在校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还有一些人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自身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总之,这类学生日常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为了避免补考或重修选择通过作弊达成目的。另一类是通过作弊尽量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这一类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人群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考试成绩除了检验教学成果外,也是学生推优入党、评定奖学金等评比活动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这类学生为了能够获取较高的名次,选择作弊来争取更高的分数。
2.3 考核方式落后是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间接原因
学生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是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考核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组织落后,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欠佳。二是考试方式单一,大部分课程考试都是以笔试为主,一些技术技能型考核项目缺少实践操作类考试方式。三是考试标准机械,考试以死记硬背的内容居多,学生对知识点活学活用的内容相对不足,且很多教师在考试前会给出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学生考试结果主要反映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3.1 加强专业教育,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核心在于考试作弊的高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知识储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连贯的对待专业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预防高职学生考试作弊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解决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其关键就在于强化专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应着眼于专业教育,转变高职学生两个观念:首先,读高职并不意味低人一等,高职教育大有可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地方的支柱产业、区域内特色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专心爱专业,用心肯用功,高职毕业同样前途无量。其次,职业教育不是只重技能而轻理论学习。事实上,技能水平与理论素养是高职学生素质评价的两个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理论素养是提高技能水平的基础,技能水平体现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状况。高职学生不能将学好技能理解为理论学习不重要,因而忽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导致考试作弊。
3.2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师授课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成效不佳,在这种前提下,为避免课程及格率偏低的情况,部分任课教师在考试前会以复习“划重点”的方式将一些考试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比较普遍,这也使高职学生考试作弊有机可乘,在考试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作弊资料。因此,预防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需要从课堂着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其根本是要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相比普遍偏低,这种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也包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任课教师必须要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切实增强对课堂的掌控力,除了课前精心备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避免照本宣科的说教。在一些复杂或关键知识点上,任课教师切不可主观地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来预计学生的接收情况,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整为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条件允许,多穿插案例分析。此外,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高职院校应当组织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传帮带活动,并对这项活动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活动效果,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3]。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必然随之提高,考试作弊现象也将大大减少。
3.3 推进考试改革,重点考察高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学生机械地学习,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以死记硬背为考察内容的考试方式不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建立科学的考试体系,减少记忆性的考试内容,考察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职学生考试作弊。
建立科学的考试体系,其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改变评价标准,应确立以过程连续评价为基础作为考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加大平时考核分值,相对缩小期末考试分值的比例[4],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因此,必须从考试命题上下功夫,重点应检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换言之,主观性命题应相应减少,客观性命题应适当提高比例。二是要改进考试形式。杜绝考试作弊还可以在考试形式上做文章,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考试作弊的操作性。如一些工科类专业,可以采取以实验操作代替笔试,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具体成果,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文科类专业则可以采取以论文、作业等形式代替笔试,着重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3.4 加强警示教育,杜绝高职学生的作弊侥幸心理
在高职学生作弊现象中还有一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高职学生对待考试缺乏“敬畏”之心,因此在考试作弊问题上往往存有侥幸心理。这里的“敬畏”不是指惧怕考试这种检验学习成果的形式,而是指对待考试的态度。一些高职学生并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即使考试作弊被发现也仅仅归结于运气不佳。
杜绝高职学生的作弊侥幸心理,除了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监考程序,严肃考试纪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强化考前管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是非观和荣辱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即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诚信考试教育,在班团活动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开展诚信教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5]。诚信考试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柔性教育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更应强化以案例为依托的刚性教育,用本校发生的学生考试作弊案例及处理结果来增强心理威慑,帮助学生克服侥幸心理。值得一提的是,案例警示教育与学生考试作弊的处分管理密切相关,如学校考试管理较松,监考不严,甚至对作弊学生的处理缺乏一定的力度,这样的案例警示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1]朱亚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72-173.
[2]翟晓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归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12-113.
[3]秦欣梅,刘红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J].职教论坛,2015,(5):14-18.
[4]郭娅娜.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22-23.
[5]李洪伟,宋平,王炳成.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3):102-107.
(责任编辑 杨荔晴)
Analysis of a Phenomenon about Cheating in College Students’Examination and Its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DING Xiao-yan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 Jiangsu 214153,China)
It was an outstanding phenomenon of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It gave a bad influence on teaching order and the style of study and teaching.How to prevent students’cheating in examinations?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sis the problem psychologically,embark from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furthering examination reform,strengthening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perfecting students’evaluation standard.With thos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ans,they tried to reduce such a kind of phenomenon.
college;cheating in examinations;prevention mechanism
G647.36
B
1671-0142(2015)05-0021-04
丁小燕(1978-),女,江苏宜兴人,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