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述评

2015-02-13 11:32胡福贞韩威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处境研究者家庭

胡福贞,韩威

【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研究述评

胡福贞,韩威

关于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了以下三个研究特点:处境不利儿童研究概念不清,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定位仍有待明确;在研究方式上,大多以理论思辨以及实证研究两种为主,但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现状进行调查,缺少长期性的追踪研究;研究重视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外部学前教育的因素,对教育本身的作用研究较少。因此强化实证研究项目、深化基础理论性问题研究、突出教育的社会责任和补偿功能是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

处境不利儿童;特殊教育;教育公平;教育补偿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弱势儿童群体是贫困儿童、失学女童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1]其中弱势儿童主要是从社会地位角度进行界定。[2]为更加清晰地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分类、界定,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概念用以概括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导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心理环境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2]从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近年来关于处境不利儿童及其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特点概述

(一)处境不利儿童研究概念不清,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定位仍有待明确

处境不利儿童由于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其具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近年来,我国学者主要关注由于家庭、教育、经济文化等不利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处境不利儿童。但是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不同情境中的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相对较多,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关于处境不利儿童比较系统的概念。

首先,关于家庭因素对处境不利儿童影响的研究。如郑信军等人认为:由于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家庭经济文化的弱势状况和家庭内部关系不良而对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儿童统称为家庭处境不利儿童。[3]关于不同家庭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城市、农村低收入家庭儿童。如宋占美等人认为城市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学前教育投资受低收入水平、日益攀高的教育成本的双重制约,在提高教育投资能力上步履维艰。[4]低收入家庭为子女的投入相对有限,导致其教育与发展资源落后于其他儿童,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2)家庭关系问题导致的处境不利儿童,尤其是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问题。“远离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缺乏亲情或缺乏完整的亲情,有孤独感,心灵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有些儿童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生活上缺乏关照,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行为缺乏引导,学习也缺少指导和帮助”。[5]另外由于家庭关系破裂、家庭关系不和谐因素所导致的单亲、家庭暴力等家庭的处境不利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幼儿长期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氛围中,其价值观、性格都会受到重大冲击。[6](3)由于父母教养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处境不利儿童。研究者将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教养观念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作为影响变量进行调查。如苍翠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家长的教育观念淡薄,缺乏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也不会把握适宜的教育时机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可以利用的、有效的教育资源。[7]

其次,经济文化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处境不利儿童研究。如盖笑松认为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生活质量相对低下,教育资源比较匮乏。[8]除家庭经济原因外,不利的社会环境,如缺少基本的生活条件、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等,也对儿童发展产生了影响。教育资源的稀少在一定程度上使留守儿童所获得的认知刺激受限,几乎不能给其认知准备提供支持,发展状况较差,同样非留守儿童也有相同的问题。[9]

从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认识到了处境不利儿童由于某一种或多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我国仍缺少一个关于处境不利儿童比较系统的概念。并且处境不利儿童是具有发展性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处境不利儿童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增强其心理弹性,如教育、重要他人等而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而这也是我们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有效影响的突破点。而相对模糊不清的概念影响了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和特质的认识,因此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入并系统化。

(二)在研究方式上,以理论思辨以及实证研究两种为主

近年来,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一方面从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仍需继续深入,尤其是缺乏以大规模实证调查为基础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以地区为基础的实证调查,也为我们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

首先,在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许多研究者注重以思辨为基础的问题探讨。一些研究者通过介绍国外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的有关项目,以期对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如宋占美认为:美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和演变的价值取向突显排富扶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运用国家资源,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帮助其获得学前教育机会。[10]另外关于美国开端计划、儿童保育与发展基金项目、奥巴马政府学前教育计划,英国确保开端项目,印度ICDS项目,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相关政策的介绍,为发展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的研究仍缺少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理论的深入探讨,处境不利儿童作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意义教育对象,我国需要继续深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并指导相关实证研究有效进行。

其次,不少研究者通过调查,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对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因素与处境不利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如罗仁福等人通过使用“儿童能力发展测试问卷”调查得出:“贫困农村儿童的能力发展很不乐观,远远落后于城市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11]相较于思辨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则更加能体现目前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具体问题,通过调查的真实性资料,揭示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结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理论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然而,我国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研究者只关注在某一调查时间范围内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结果。如徐方方认为,留守幼儿在认知发展维度表现不佳。[12]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能够去探析处境不利儿童的一些特点,但忽视了教育上更应该关注的方面,即对处境不利儿童产生这一发展结果的过程性调查,因而不利于我们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客观认识及寻找教育的突破点。第二,我国实证研究缺少以大规模调查验证为基础的儿童发展常模。因此在一些调查结果的对比上,如汉族儿童在认知上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发展的差异,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状况与城市地区儿童发展的状况的对比,由于没有一个发展标准进行衡量,因此一些调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信效度,而以此调查数据为支撑的结论也受到一定的质疑。

(三)重视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外部因素研究,对教育本身的作用研究较少

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处境不利儿童来说,其影响更具有个人成长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力度,研究者也将其视角进一步聚焦到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上。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更重视对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外部因素的探究,而对教育本身对处境不利儿童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

1.关于目前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外部因素的研究

学前教育具有福利、公益性,基于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的认识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将目光投向公共学前教育上,以期促进处境不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从社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社会学前教育体系仍有待完善。

首先,研究者认为国家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顾微微、姚静认为,对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政府应当对其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政府还应当对幼儿园的日常运作、课程安排等进行监督,保证幼儿园教学的科学性,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1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张作岭、张莉认为,应建立农村学前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依法为农村学前教师落实编制问题;改善农村学前教师待遇;优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支持。[14]

其次,处境不利儿童所在学前机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我国学前机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入园对象大多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15]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部分幼儿园园舍建筑不达标,安全措施不到位,严重威胁着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16]另一方面,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改善。黄文芬发现,一些乡镇幼儿园(班)由代课老师任教,他们学历低、工资待遇低,没有收入保障,社会保险没有落实。公办幼儿教师还被职称问题所困扰,在小学实行绩效工资后,获得高级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向小学流动,造成幼教教师队伍不稳定。[17]

最后,非正规学前教育艰难发展。除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之外,面向处境不利幼儿的社会教育形式与数量不足。非正规学前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妇女之家、儿童游戏小组、儿童游乐场所等。然而从已有研究来看,其一,城市社区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民间自发兴办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如家庭托儿所等,这些不同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托管和学前教育需求问题。[18]其二,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存在许多困境,如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难以注册合法化、民间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边缘化、民间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缺乏扶持等,[19]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发展。

2.关于教育本身对处境不利儿童作用研究较少

处境不利儿童通过教育获得发展,这既是教育的基本作用,也是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在教育系统中,处境不利儿童与教育发生相互作用,并获得在其家庭成长过程中所缺少的发展经验。然而从研究者的已有研究来看,关于教育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具体影响这一动态过程的研究较少,怎样利用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现状调查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有差别的、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我国影响较大的研究为张燕老师及其研究团队关于“四环游戏小组”的实践研究。四环游戏小组作为一个公益性托幼组织通过长达6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面向流动儿童的具有文化适宜性的学前教育道路。[20]

二、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的展望与思考

(一)强化实证研究项目以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更好的发展

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许多研究者主要通过思辨的方式提出了许多促进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重要方式。从研究对象的分布来看,既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处境不利儿童,又包括中东西部不同地域的差别与处境不利儿童的具体特点;从影响因素来看,既包括影响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但是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者更强调对结果性的调查,缺少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有系统、有差异性的长期跟踪调查。而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在实践中为我们进行实证研究项目提供了参照依据。如美国的佩里学前教育调查,通过追踪来自处境不利家庭的幼儿,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处在贫困家庭的幼儿在智力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在以后学习、经济表现和减少犯罪率有很大的帮助。[21]强化实证研究项目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处境不利儿童,并且为政策的制定以及转变相关教育人员、家长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深化基础理论性问题研究

已有研究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现状、表现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有关其概念的界定仍缺少较清晰的界定方式,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教育学内涵的本质特征、基本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处境不利儿童难题视为教育学主题,将会在观念上进一步强化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意义,在实践中为有效地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发展、教育问题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差异巨大,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对理论的建构有利于我们及早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识别与干预,进而让更多的处境不利儿童能够打破其发展环境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突出教育的社会责任和补偿功能

强调幼儿群体在社会生存与发展条件上有落后于其他幼儿的发展的可能是已有研究的共识。学前教育机构对处境不利幼儿的作用受到了一致的认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短时期内无法转变其现有状态。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性和福利性事业,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发展具有补偿作用。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我国政府逐渐将发展学前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处境不利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上,同时建立高质量的普惠性幼儿园也是我们当今的重要课题。从研究层面来看,许多研究者也都将着眼点放在处境不利幼儿学前教育机构上。因此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如何通过教育的干预手段,转变处境不利幼儿发展路径,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就成了处境不利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1]陈家斌.中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前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112-118.

[2]柳倩.国际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政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郑信军,岑国桢.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3):747-751.

[4]宋占美,刘小林.城市低收入家庭学前教育投资现状及其政策补偿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3(3):39-43.

[5]虞永平.关注流动和留守幼儿的生活与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5):10-19.

[6]徐涛.论针对儿童家庭暴力预防体系的建构[D].南京:南京大学,2010.

[7]苍翠.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25-27.

[8]盖笑松,闫裕.国外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发展促进项目[J].外国教育研究,2007(12):1-5.

[9]张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0]宋占美,阮婷.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2012(4):25-29.

[11]罗仁福,张林秀,刘承芳,赵启然,邓蒙芝,史耀疆.贫困农村儿童的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4):17-22.

[12]徐方方.湖南3-4岁留守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化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顾微微,姚静.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教育评论,2014(6):42-45.

[14]张作岭,张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3):16-17.

[15]赵晓伊,王瑞捧.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3):16-20.

[16]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30-33.

[17]黄文芬.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5):54-57.

[18]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25-27.

[19]张燕.社区非正规教育:解决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和途径[Z].儿童发展国际论坛,2005:491-502.

[20]朱丽芳.民间非正规学前教育组织的发展困境及管理建议[Z].首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2010:24-27.

[21]High/Scope?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The High/ Scope Perry Preschool Study Through Age 40—Summary, Conclusions,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EB/OL]. http://www.High scope.org/file/Research/Perry Project/ specialsummary-rev2011-02-2.pdf,2014-05-06.

责任编辑:乔健

胡福贞,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韩威,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重庆400715)。

G610

A

1671-2277-(2015)04-0065-04

猜你喜欢
处境研究者家庭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画与理
家庭“煮”夫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恋练有词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