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堂
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我的主体意识、主体情感、主体能力及主体性人格等方面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发展。由于青少年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影响重大。学校应如何提供适合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自主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亟需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夏甄陶教授指出:“人是一种没有完成的存在物,他不会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人并没有一种绝对标准的所谓的规定性。人的未完成,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因而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1]未完成性是人的生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意味着人的生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实现其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有待于其生命主体性的发展。这是因为生命主体性是生命发展的根本,它影响和决定着生命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所谓生命主体性是指生命主体在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自由、自觉地追求和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现实中并非每一位青少年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实现其自觉自由的发展,成为掌控自己命运的主体。青少年实现生命主体性发展需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方能不断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实现人生追求的目标。
学会认识自我是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基础。通常,我们在理解个人的发展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从单个的、孤立的、静止的角度看待生命主体性的发展,另一种是从全面的、联系的、动态的角度看待生命主体性的发展。实际上,后一种观点正确地反映了人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青少年要学会认识自我,就要把握认识自我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认识自我,而应从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来认识自己,从所应负有的责任、义务中来把握自己。法国著名思想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社会与个体之间虽然往往被认为存在着对立,但这种对立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社会与个体,这两者非但不是对立,不是背道而驰,而且是互相有联系的”。[2]青少年要认识自我,就要善于走出自我,把自我看作是更大世界的一部分。青少年不走出自我、不把自我看作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是没有可能理解自我生命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
认识自我是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和了解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了解自我发展的优势、兴趣和爱好,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美籍华人诺贝尔获奖者朱棣文先生在哈佛毕业生结业典礼上演讲时指出:“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不罢休。生命太短暂,所以不能空手走过,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付出了,一定会有收获。”二是认识自我,需要了解自我所处的社会关系,把握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了解法律赋予生命主体地位应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生命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其主体性发展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生命主体地位决定了主体在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义务,权利义务决定了生命主体性发展的空间、范围和发展的方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个人行为是否具有社会意义表现为他对于社会的责任性、工作中与旁人的联系以及是否很好地完成性别角色的扮演。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句格言应成为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价值追求。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付出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三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把握自我。了解自己的过去,是为了认清现实的自己,努力当下,更好地设计美好的未来。青少年在其主体性发展中不要局限于一时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而应看作是其生命主体性发展的必经过程,了解自己就是要弄清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向目标靠近,直到实现目标。
追求自由个性是青少年主体性发展的目标。所谓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实现”。青少年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应以社会发展为前提、以个人独特的性格和行为为特征、以心理品质以及能力高素质等的充分发展为主要内容。青少年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关系中进行,且受主客体关系的影响和制约,离开了一定的主客体关系,青少年不仅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歌德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以足够的才能和坚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它。宋朝的理学家张载曾说:“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就是公,就是无私,是一种忘我的精神。为生民立命,是一种高尚人生价值观。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3]鲁迅先生说得好:“人生不在拼凑,而在创造。”,人只有在实现中才能不断实现人生价值。
远大的理想,是成就人生价值的巨大动力。百度总裁李彦宏先生在谈起自己创业的经历时说,“视野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从创立百度的第一天,我的理想就是‘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这个理想不局限于中文,不局限于互联网。作为一名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幸运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大学时就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所以,百度从第一天起,就胸怀远大理想: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寻求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寻求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百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搜索引擎。李彦宏先生也成为北京大学的骄傲,成为中国的骄傲。从李彦宏的人生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应树立远大理想。因为,拥有远大的理想、目标是引领青少年自觉主动发展的动力,是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巨大力量。
青少年应如何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呢?胡适先生曾说:“防御人生堕落的两个方面,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吗?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切忌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应该成为当代青少年最好的座右铭。
所谓生命主体性能力发展,是指生命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将潜在的能力发展为显在能力的过程。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能力有两种,“一种是能引起变化的,一种是能接受变化的。前一种可叫做自动的能力,后一种可叫做被动的能力”。[4]这两种能力都是青少年自主发展中必备的能力。因为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特点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统一的过程。青少年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其作为生命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影响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生命主体性能力包括体力、智力、道德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括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特殊专业才能和奉献社会的创造能力。为此,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能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力,即先天性的生理结构和天赋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有赖于人的自身感官,如体力、听力、观察力等的发展。第二类是后天获得性能力,主要通过历史继承和现实实践活动获得的,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两种能力在现实活动中又是相互影响的,通常以潜在和显在的两种形式存在于生命主体中。人的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受生命主体自身的遗传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加德纳认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九种内在潜能,它们分别是: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知能力、自然感知能力、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等。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与相应的脑区相联系。青少年生命主体性能力发展是成就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提升其生命主体性能力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努力:
第一,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在与他人、社会的交往、合作中,在服务他人、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积极倡导青少年生命主体性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走出狭小的自我天地,与他人、集体,与社会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进一步认识、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然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同样,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成长的青少年也应牢记亲人、社会为自己付出的每一份情、每一份恩,要学会用自己的爱心、智慧、能力和劳动来回报亲人和社会。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前总理温家宝同志对青少年的教诲中也多次强调要“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每一个青少年应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人生多彩的价值。国家前副总理吴仪崇尚实干,她指出“国家强大,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她曾形容自己第一是肯干,第二是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她常说:“人前的潇洒是用人后的艰辛劳动换来的。”青少年要使主体性能力得到发展,一定要有踏实的实干精神和作风。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增强。
第三,实现自我的超越,走向生命的崇高。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封闭自我,正视和反省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善于改造自我,时刻保持一颗求真、包容、向上的心态,促进自己进步,实现自我的超越。要有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事,做他人没做过的事。干事创业靠的是勇气、实力、智慧,靠的是对社会、他人的爱、责任和使命。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谈到他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时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钱学森同志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青少年学习的时代楷模。
每一位青少年都具有成为生命主体的巨大潜能,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需要等自主地选择、设计、决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人生,自觉地掌控自我发展的命运。然而,青少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这是因为青少年所处外在环境的复杂性,自身能力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同样,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服务于他人和社会中才能实现。黑格尔曾精辟地论述人的生命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他认为,自我在由绝对理念走向真实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个的自我,这种自我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狭隘性;第二阶段是承认自我和他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真实的存在;第三阶段是集体自我,把自我置身于家庭、乡里、国家之中并形成调整集体与自我关系的道德意识。[6]虽然,在黑格尔这里,自我不过是绝对精神的代名词。但是,黑格尔对自我主体性发展的辩证认识具有合理性,它反映了人类生命主体性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即生命主体性发展是由单个“我”逐渐走向“集体的我”、“人类的我”的过程,即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古今中外凡是受人们敬仰的科学家,无不是把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将“小我”自觉地融入“大我”是一个人最高的境界,也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先生第一境写的是人的发展预期,即人生要确立努力的目标。第二境写得是生命主体性发展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学会勤奋。第三境写得是生命主体性发展要有所成功。此三种境界,道出了生命主体性发展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与所取得成就之间的正相关系,对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介绍成功经验时说,“从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解决办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找到最高效的方法;发现适用于这个方法的新技术;同时最聪明地利用现有的技术,不管它是复杂的药物,还是最简单的蚊帐。”
有学者对大量创新性人才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发现创新性人才的成长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家庭环境与启蒙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奠基一生的基础性作用;(2)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获得认可是兴趣强化的关键;(3)人才不仅是专才,更需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4)具有国际视野,勇于攀登最新科技发展高峰;(5)善抓机遇,持之以恒是成就事业的关键;(6)科研环境与创新土壤的优劣决定了人才的层次与高度。(7)团队合作创新有助于加速人才的成长。
2015年6月23日,是全国高中升学考试公布成绩的一天。一名女孩在得知高考成绩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时,离家出走,投河自尽。父母得知女儿溺水身亡的消息悲痛欲绝。类似女孩的悲剧,每年高考过后,在全国不同地区都会出现。高考失利,高考落榜,是许多青少年都要面对的困境,因为,通过高考升入名校的学生毕竟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可能面临着落选或进入普遍大学就读,这对一些青少年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于是就可能出现轻生的悲剧。女孩的悲剧警示我们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学会处理成长中面临的困境、顺境等至关重要。
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况: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面对种种境况,青少年应学会把握人生发展的方向,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应对各种境况。青少年在面对不同环境时,反映着其对自我生命的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于人生的常境而言,“顺境是所得超过或大大超过常境,逆境是所得不及或远不及常境”。[7]青少年应如何看待顺境、逆境和常境之间的关系?
北京大学的张中行教授为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提出了一个趋避的原则,即:可以尽人力,求由常境转入顺境,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或力有不及,也应该力求保持常境,不坠入逆境。此外,为解决趋顺避逆的一般结论遇到的道义问题,他还补充了一个“对应具体情况的原则”:“顺境可以趋,但这种趋的行为要合于义,至少不是非义的;逆境可以避,但这种避的行为要合于义,至少不是非义的。”[7]对待顺境,张中行认为,“由偏于知的方面说,是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知足是对于所得,知不足是对于自己。知足就可以不再贪,知不足就可以时时警惕,多在进德修业方面努力……由行的方面说,是应该谦逊加节制。谦逊主要指人,节制主要是对物。”[7]而对于逆境,“最好是能够化逆为顺,至少是化逆为常”。[7]
怎样才能化逆为顺或化逆为常呢?这需要青少年生命主体性的正确发挥,需要青少年的智慧与意志力。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其生命主体性发展方面堪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朴槿惠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但她依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它。她认为:“绝望使我坚强,希望促我前行。我选择了希望,我能够走到现在绝不是仅凭自己的力量。我能够强忍住那些常人无法承受的悲伤,是因为我的人生不仅仅属于我自己。现在,我的人生需要全新启航。我不会逃避。无论任何事情,我都会坦然接受;无论任何困难,我都会尽力克服。上天给我的使命正是‘创造新的希望’”。朴槿惠在挫折、困境面前不退缩、不悲观,以坚韧对抗苦难,以梦想挣脱绝望,以安静化解喧闹,以气度赢得人心,以勤奋推动发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动。她以困境磨砺品格,以品格升华自我,以自我创造希望。她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内心的挣扎抗争中形成的优良品格,为她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比尔·盖茨也是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比尔·盖茨在回顾自己创业的经历时说“在所有的失败者中,我做得最好”。不为困难所吓倒,在挫折中不折不挠,勇往直前,是比尔·盖茨成功人生的秘笈。面对困境和挫折,青少年要懂得生命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要成就一番事业,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信心正视困难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就一定会接近成功的目标。胡适先生曾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总之,人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是青少年生命主体性发展的第一步,但是,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所能获得的,只有在经历屡次失败后方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只有学会正确对待失败,善于从失败中获得智慧,才能够获得成功。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也拥有巨大的潜能。青少年应在充分了解自我、规划自我的基础上,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持之以恒,方能创造精彩的人生。面对逆境,青少年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让时间去治疗所经历的伤痛;采取行动化解困境;集中精神,专注做事;以昂扬向上的精神,争取最好的结果,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奉献社会中创造更幸福、更有价值的人生。
[1]夏甄陶.人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
[2]张人杰.国外社会教育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4.
[3][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27-328.
[4][英]洛克,关文运.人类理解论( 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84.
[6][美]科恩.自我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6:31-32.
[7]张中行.顺生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