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诗歌:传统的现代性

2015-02-13 07:40刘保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庞德弗罗斯特

刘保安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07)

弗罗斯特诗歌:传统的现代性

刘保安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07)

传统的现代性是弗罗斯特诗歌的主要特色之一。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传统的诗歌形式、格律和主题表现现代人的复杂心境和生存状况。弗罗斯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极大的自由度,对传统的诗歌形式予以开拓和创新,使用富于暗示的象征和意象,回避感情的宣泄和详细的说理阐释,赋予诗歌多种内涵和意蕴。

弗罗斯特;诗歌;传统的现代性;特征

弗罗斯特到底属于哪个派别的诗人?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不少学者将其划为传统的现代派诗人。Jay Parini(1993)指出,弗罗斯特属于传统的现代派诗人。M.L.Rosenthal(2004)也认为,弗罗斯特属于传统的现代派诗人。国内学者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他是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诗人[1]。有的学者认为,“弗罗斯特既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又创立了自己的现代风格,成为沟通欧美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之间的桥梁,因此被有些评论家称为‘交替性’诗人。”[2]139鉴于对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笔者在此拟对此问题予以探究。

就形式上而言,弗罗斯特的诗歌使用的是古老的传统诗歌形式如四行诗、十四行诗、英雄双韵体、素体无韵诗。弗罗斯特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特征表现在其在传统中呈现出极大的自由性。弗罗斯特的许多诗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抑扬格音步写成的。《牧场》一诗共有8个诗行,其中有5个诗行(1、2、3、5、7)都是使用非常规则的五音步抑扬格写成的,只有第4、6和8行中个别的音步改变了抑扬格音步形式。弗罗斯特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使用的是自由、灵活、可变的音步。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弗罗斯特在传统中超越了传统,确立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把朴素随和、鲜活自然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英格兰口语融入了传统的抑扬格律之中,从而把华兹华斯推崇的口语入诗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2]156《补墙》中充满了口语化的句式,如“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第1诗行)“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第 5诗行)“Isn’t it/ Where there are cows?But here there are no cows.”(第30-31行)以及“I’d ask to know”(第32行)。事实上,弗罗斯特走的是一条“创新的老路”。[3]11弗罗斯特以适合自己表现主题的、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自由舒展的格律形式,取代了严格呆板的格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实际上,让来自充满激情富于意义的语音语调之旋律穿越严格限制的呆板的格律,这种可能性可谓无穷无尽。”[4]981

弗罗斯特对传统的十四行诗也进行了一些开拓和创新。《不等收获》冲破了传统的英国十四行诗五音步抑扬格的束缚,大多数的诗行为四音步抑扬格,而第13诗行则是用四音步扬抑抑格写成。《雨蛙溪》由15个诗行构成,《丝织帐篷》由一个句子组成。在押韵方面,弗罗斯特在十四行诗中使用“双行体十四行诗”(couplet sonnet),《进入自我》《睡梦中唱歌的小鸟》《曾临太平洋》《故乡》都是如此。《熟悉黑夜》是一首三行诗节隔句押韵的十四行诗,以aba bcb cdc dad aa的押韵方式构成。

弗罗斯特对传统的诗歌形式进行的创新和实验还包括将许多戏剧元素如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场景、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情节等融入诗歌之中,创作出了许多戏剧诗,被评论家誉为戏剧大师。弗罗斯特的诗《山》《林间小屋》《家庭墓地》等都是用戏剧对话形式写成的,他的《雪夜在林边停留》《未走之路》《离去!》等都是用戏剧独白形式写成的,他的著名诗篇《雇工之死》《补墙》《仆人们的仆人》都含有极强的戏剧色彩。

在主题方面,弗罗斯特诗描写的是传统诗人青睐的牧场、农舍、山林、石头围墙。弗罗斯特的一些诗集名具有极强的田园气息,《山间低地》(1916)、《小河西流》(1928)、《山外有山》(1936)都是如此。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他的诗属于田园诗,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和维吉尔的诗,古希腊、古罗马的田园诗,英国的华兹华斯的诗歌传统以及英国的乔治派诗有一定联系。[5]260-263虽然弗罗斯特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田园诗歌传统,描写了田园风光,但弗罗斯特的诗缺乏牧歌的风味,赋予了传统的田园诗以现代气息。弗罗斯特那些描写农业劳动的诗篇也不是维吉尔式的《农事诗》。在风格上,弗罗斯特的诗也缺乏贺拉斯诗的优美和庄重。弗罗斯特的田园诗仅仅是他探索大自然和生活意义的一个载体、一种工具而已,“田园诗不过是他探索大自然和生活意义的工具,他把农村作为诗歌的背景,但并没有把描写的范围限于狭窄的农务劳动和田园景物上。”[6]75弗罗斯特那些以田园为背景的诗常常探索的是人类的生存状况,弗罗斯特“能在树林、花草、春潭中发现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象征”。[6]75还有学者持同样的观点,弗罗斯特“诗的内涵超出了新英格兰狭小的空间。由此可见,诗人并不是单纯地描绘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而是从新英格兰观察和关注整个人类的生存状况。”[2]144如果说弗罗斯特的诗歌属于田园诗,那么,他的田园诗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内涵,“虽然他的诗歌大多数都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但他揭示的主题往往具有普遍意义。”[7]526同时,弗罗斯特的田园诗具有现代内涵,因为弗罗斯特 “并没有停留在写景写物的层面,他给诗歌注入了新的‘现代’的内容。”[1]267尽管弗罗斯特的诗和乔治派诗都以田园为体裁,但是,弗罗斯特的诗比乔治派诗在形式上和技巧上更加开放,内容上更加丰富。

弗罗斯特的诗歌与华兹华斯的诗歌在题材、语言、格律方面有一些相同之处。我们知道,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倡导用普通人的语言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诗的主要目的“是选取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境并且尽量用经过选择的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加以讲述或描绘”。[8]80华兹华斯创作了许多田园诗,在诗中讴歌了美丽、宁静、庄严而又神圣的大自然。华兹华斯诗歌的氛围十分欢快,诗中往往充满明媚的阳光。在华兹华斯的诗中,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华兹华斯善于描写人类在自然中得到的欢乐和启迪,展现美丽的自然对诗中人的感染力。华兹华斯善于使用传统的四行诗和十四行诗形式以及抑扬格音步为诗。

然而,弗罗斯特诗中的自然多是萧瑟的,而且宁静、神秘、理性、人性和庄严不足;弗罗斯特赞美自然,但对自然的描写缺乏华兹华斯式的激情、眷恋和依赖。弗罗斯特也很少展现他在自然中得到的欢乐,他诗歌中的欢快氛围明显不足。自然对于弗罗斯特而言仅仅是一种媒介,不具备华兹华斯式的功效。弗罗斯特及其诗中人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少介入到自然之中:“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物惧怕自然世界,缺乏人们在浪漫主义诗人中看到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秘冲动。”[5]267弗罗斯特诗歌中也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风景,但他的诗歌的背景往往是在萧瑟的秋冬季节,诗中呈现的或者是光秃秃的树枝或者是皑皑白雪。即使弗罗斯特诗的故事发生在春季,也不乏对冬景的描写。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不仅亮丽,而且充满勃勃生机;尽管弗罗斯特笔下的自然有时也十分美丽,但是往往是灰暗的、萧瑟的,缺乏生命的律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是不安和恐惧,自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自然将会毁灭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性。

我们知道,现代诗人善于使用富于暗示的象征和意象,回避感情的宣泄和详细的阐释说明,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正如布鲁克斯所说的:“现代诗现在已经把责任的重担放在了读者的肩上。读者必须时时密切关注诗歌中语气的转换、反讽陈述、暗示,而不是直接陈述。他必须接受暗示性的表达方法。……我们无疑不能反对诗人强调表现诗歌特征的创作方法——使用象征而不使用抽象,使用暗示而不使用清楚的声明,使用隐喻而不使用直接的陈述。 ”[9]74

弗罗斯特诗中的象征不仅具有极强的暗示意义,而且有效地规避了阐释和说理,同时在意义的传达方面也是十分富丽的。《我窗前的树》中,“树”的意象颇具象征意义,诗中人窗前不停地随风摇曳的树象征其纷乱的心境:“我忧虑着内心的风云变幻。”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认为,现代诗歌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谐和音与反常性。不谐和音具体表现在意义的传达上。现代诗歌传达的意义绝非单一的,丰富的涵义与暗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诗歌总倾向于尽可能地远离对单义性内涵的传达。这种诗歌更情愿成为一种自我满足、涵义富丽的形体,这形体是那些以暗示方式作用于前理性层面,同时又让概念的隐秘区域发生震颤的绝对力量所组成的一种张力织体。”[10]2由于象征性手法的使用,使得弗罗斯特的诗歌往往呈现出多种解释的开放空间涵义。最典型的是那些有关路、镰刀、树的象征。《未走之路》中的路既是诗中人面前的路又象征诗人所选择的“人迹罕至”的创作之路。《割草》中的镰刀既是诗中人的劳动工具,又象征诗人的诗笔。这种开放性也是现代诗歌的标志。现代诗歌无论在形式还是在言语上都呈现多样化状态,并以其广泛的开放性、自由性和活泼性反拨传统诗歌的封闭、僵化和保守。弗里德里希认为,“现代诗歌这种不谐和音的张力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各种特质在这里形成对照:远古的、神秘的、玄隐的引源与敏锐的智识,简约的言说方式与错杂的言说内容,语言的圆满与内涵的悬疑,精确与荒诞,极为微小的主题范围与最为激烈的风格转换。其中一部分是形式上的张力,而且往往也只被看做形式问题。但是这种张力也会体现在内容上。”[10]2就言说方式而论,弗罗斯特的诗歌十分简约,但是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复杂的。弗罗斯特的诗歌也具备“语言的圆满和内涵的悬疑”。在语言再现方面,弗罗斯特呈现给读者的是圆满的语言;而在内容方面,他往往给读者留下诸多悬念和疑问。《爱情和一道难题》中,新郎到底是否答应过路人的请求,让其在自己家里投宿呢?诗人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家庭墓地》中的妻子最终是否离家而去,诗人也没有明确告诉读者。弗罗斯特的诗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将两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弗罗斯特将新的活力和生机内化在传统的诗歌形式之中,使之成为具有表义性的形式,并最终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诗歌形式。弗罗斯特根据诗情对抑扬格音步予以调整,使之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语调。他的诗歌充分地关注了现代社会中的人。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就对感情的规避和对现代人的异化的展现而言,弗罗斯特与艾略特和庞德一样,属于现代派诗人。[11]36-37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有不和谐的“音符”,如隐喻、暗示性的象征、陌生化、戏剧性效果以及“语言的圆满和内涵的悬疑”,但缺乏现代诗的朦胧、晦涩、荒诞、支离破碎、时空跳跃、反常性、断片性叙述、书卷气和高雅的诗风。T.S.艾略特以智性的断片性叙述,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与扭曲;庞德将硬朗明晰的意象或叠加或并置,诠释了古老的东方诗歌的无穷魅力;斯蒂文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混乱的世界以秩序和理性;威廉斯以“崭新的美国式诗歌语言”描写自己熟悉的普通人和事,以极强的节奏和鲜明的视觉开创了客体主义诗。虽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物是现代社会中孤独的代表人物,并且他的诗的背景也具有T.S.艾略特诗的萧瑟和荒凉,但他诗中的不和谐的混音缺乏T.S.艾略特式的泛滥。他的诗虽有意中之象的呈现和不加说明、阐释、评价,更有意象派的质朴和画诗特质,但缺乏意象派的凝练、言简意赅。尽管弗罗斯特在坚持使用日常口语写作和诗歌的本土化方面与威廉斯有相同之处,但弗罗斯特在诗歌形式创新和实验方面却没有威廉斯走得远。如果说弗罗斯特是现代派诗人,那么,他诗歌中的现代性也是和T.S.艾略特、庞德、斯蒂文斯、威廉斯迥异的。“从诗歌意象和主题来看,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新英格兰农场图景与斯蒂文斯、威廉斯、艾略特的城市意象与现代都市图景形成鲜明对比,更与艾略特与庞德旁征博引、大量注释入诗的诗风大相径庭。”[11]35尽管庞德等人十分欣赏弗罗斯特,但是,后者对庞德的意象主义并不感兴趣,而且弗罗斯特与庞德等人的交往也十分有限,还曾嘲笑过庞德、艾略特、威廉斯和肯明斯所走的现代主义实验之路。[12]14-15

尽管弗罗斯特的诗歌突出意象,与庞德的诗歌有相同之处,但是弗罗斯特没有追随意象主义诗人,“弗洛斯特欢迎诗歌革新,但不愿随波逐流。他远离庞德所代表的意象主义运动,没有表现出过分的热情。当意象派诗人提出‘以新的方法写出新意’的口号时,弗洛斯特机智而又坚定地对之以‘用传统的方法写出新意’。”[1]264弗罗斯特曾说过:“我想成为一个雅俗共赏的诗人。我不能像我的准朋友庞德那样,以成为那帮高雅之士的鱼子酱而沾沾自喜。”[4]872-873庞德、威廉斯尤其艾略特的诗显然是曲高和寡,而弗罗斯特的诗则达到他所追求的雅俗共赏的境界。

某种意义上,上述这些现代诗人的诗中都有一些极端的现代主义特征,而弗罗斯特则缺乏他们的极端和“偏执”。弗罗斯特试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一条中庸之路,而这条路则是“人际罕至”的。尽管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然而由于其诗歌以质朴的语言建构了深邃的哲理性和阐释的多重性,他的诗歌却达到了他所追求的雅俗共赏的效果,他与T.S.艾略特的现代主义、庞德的意象主义以及威廉斯的客体主义分别代表着现代诗歌不同的发展方向,并成为现代美国诗坛上的代言人。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弗罗斯特以其杰出的诗才,形成了与艾略特诗风迥然不同的现代诗歌的另一中心。”[2]139弗罗斯特将“听觉和视觉、耳朵和眼睛的对立发展成为反对意象派的连续不断的小运动,并成为弗罗斯特把自己同庞德一类的同时代现代派作家区分开来的主要方式。”[13]25又由于“弗罗斯特的时代是旧秩序崩溃和新秩序建立之间的一个时代,是美国传统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过渡的时代。”[14]158弗罗斯特的生活环境、经历、创作心态尤其所处时代决定了其诗歌的传统的现代性特征。

[1]虞建华.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黄宗英.弗罗斯特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弗罗斯特.弗罗斯特集(下)[M].曹明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5]Parini,Jay,Brett C.Millier,eds.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6]彭予,马丽娅.弗罗斯特:工业时代的田园诗人[J].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4).

[7]李公昭,朱荣杰.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8]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克林斯·布鲁克斯.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M].郭乙瑶,王楠,姜小卫等译.陈永国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胡戈·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M].李双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11]何庆机.自我与信念: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2]Beach,Christoph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Poet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3]杨凌雁.庞德与弗罗斯特的现代派诗风[J].外国文学研究,1999(1).

[14]王誉公.埃米莉·迪金森——诗歌的分类和声韵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徐星华)

Frost's Poems:Traditional Modernism

LIU Bao-an
(Foreign Language Dept,Guangdong Teachers'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Guangzhou,Guangdong 510507,China)

Traditional modernism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Frost's poems.Traditional modernism in Frost's poems mainly consists of reflecting modern man's complex minds and living conditions by adopting traditional English poetic forms,meters and themes.Frost's poems display a great freedom and he pioneers and experiments with traditional English forms.He embodies his poems with profound meanings by using symbols and images to avoid overflowing emotions and expounding in detail.

Frost;poem;traditional modernism;feature

I106.2

A

1008—7974(2015)05—0062—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9.013

2014-11-05

2013年度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重点项目“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研究”(粤-0012-A)作者简介:刘保安,河南西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庞德弗罗斯特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华兹华斯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华兹华斯田园诗歌的圈地叙事
庞德子
从学术史探索中走近学术庞德——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