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峰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和目标。世界发展前进的过程,体现在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融合之中。从自然中分化出来的人类,又在不断的变革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变迁。正是在这样一个看似矛盾而又相辅相成的进程中,人类发展了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也发展了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自然辩证法恰恰是在这一漫长的认识过程中的产物。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这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真理性论断。由科学革命而引发的技术革命,正在指引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制约性力量。研究和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它在社会中发展的规律,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早已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强有力的工具。自然辩证法从深层次概略性地研究了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它所包含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是立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是从科学技术具体学科的科学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的必经环节,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在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的今天,从理论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科学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需的也是应该进行的一个历程。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的总体的看法和观点,显然,它必然要受到具体时代具体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局限,任何时代的自然观总是与该时代的科学技术现状紧密相关的。从原始人类对自然最无知的看法开始,人类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中完善和充实自然观,形成着对世界的看法。
“哲学存在于哲学史中”[2],自然观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步步前进的。在古希腊诞生的自然观,最早意义上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数学和物理学中唯心主义的渊源和主观猜测的错误理论的影响,使其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的自然观在前基础上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但它用机械运动的方法来观察自然界,违背了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最终还是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观是对科学的归纳,划时代的科学发现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前提。恩格斯从自然界的历史观即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出发,综合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在整体上描绘了一幅自然发展史的辩证图景。他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由于缺乏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十世纪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出乎任何人的想象的,同时,科学本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它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其内容、方法都有了质的飞跃:从分门别类的研究过渡到对自然过程的研究;从一成不变的分析现有的材料过渡到阐明自然界各过程间的联系;从既成事实的考察回溯到历史的考察;从力学解释一切过渡到特殊的规律解释;从经验方法过渡到比较、综合、整理的理性方法,即从收集材料到整理材料,从总结经验到理论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自然观也要相应地调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正是基于此种现状下的科学自然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现代科研人员,必须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跳出本门学科的狭小天地,站到更高的层次上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当今各门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科研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必然导致失败或走弯路。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每个科研人员必须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用发展和进步的观点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才能取得创造性和突破性成果[3]。
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指导着科研活动的进行,是科研工作者基本世界观的反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一套方法综合并系统地上升到理论,从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哲学意义,这就形成了科学方法论体系。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技研究常用一般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一套理论体系,它产生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中,同时又作用于科学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活动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4]。要想事半功倍,获取最好的成果,就需要在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科学研究中的方法,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对所有从事科研的工作者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联系到我的科研课题具体情况,科学方法论在我的整个课题进行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如何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是每一个科学研究者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选题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进程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因此,作为科研的第一步,选题一定要慎重为之。应用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观点联系到实际的课题情况,这才能使选题具备科学性和创造性。
怎样确定一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依据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观点,科研选题应至少应满足四个原则: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科技是必须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在选择课题时也应该注意这一基本点,面向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需要,解决实际提出的问题。而创造性则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它能保证课题的研究结果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使新选课题在科学理论上有新发展,有所突破,从而保证预期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科学性则是研究成败的基本要求,脱离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科研必然是走上了歧途,必然是没有结果的。而可行性保证了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前进。
创造是人类社会一个真正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人类不断的创造中实现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创造性思维是任何从事一项新的研究工作的人所必备的品质。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在于科学抽象的正确运用。具体到任何一项研究,创造性一样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研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看到在以前掌握的框架以外的东西;具有对一件事物、一项课题的概括能力,即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善于在验证之前对众多的选择方案进行评价;要对事物有预见能力,在开展工作前预计可能会取得的成果;要善于借鉴,把从解决一个任务时获得的经验运用到解决另一个任务中去。创造既需记忆上的准备,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以及逻辑推理和科学抽象,又要敢于克服固有的思想框架,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
尽管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不能单纯地靠逻辑思维解决,有时直觉和灵感往往会帮助我们发现最佳的解决方案,但由直觉和灵感启动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长时间的酝酿和思考、大量感性认识的积累以及多方面经验重新组合的结果。科研中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当然,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在科学研究中,既使一个看起来比较简单的课题,它所涉及的因素仍然非常多。在研究过程中,即要把整个问题作为一个有机体看待,考虑事物的总规律总效应,也要对正在研究的事物进行适当的分解。在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在各部分研究结果都正确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得出整个问题的全部解。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从不断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理论还需受到具体不同实际情况的考验,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找出自己的立足点,使科学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工程设计中,理论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行性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超出了相应的范围它们就可能不再是真理,一个理论或猜想在没有经过实验验证之前,是不能保证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科学实验离不开理论指导,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对科学实验所提供的事实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理论离不开科学实验的支持,理论的正确与否一定要通过实验的检验。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社会实践需要提出来的。科学回到生产,回到实践中去满足实践的需求,这,才是科学的目的。
在现今的情况下,一个应用性课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圆满解决,因此在实际研究中,需要的是训练有素并富有创造活力的开拓型人才。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每一项科学发明与发现,都跟特定的开拓型人才联系在一起。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涉及很多领域,应具备的是较强的对相关学科再学习的能力及融会贯通运用所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当代世界正在经历着高科技浪潮的冲击,科技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承认,科技发展状况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真正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科研工作,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实际发展需要,才能高效而富于成果地进行实际的科研。作为跨世纪的科技人才,我们完全有必要深入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并实在地把其应用到自己的课题中,这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薛明.关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的辩证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3(1):18-20.
[4]赵世武.物理学中的辩证自然观[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4(2):34-3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