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宁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受乔姆斯基语言生成理论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Krashen首次描述了“监控模式”,强调了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探求语言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监控模式”一经提出,便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本族语后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有时候指学习第三种或第四种语言。Krashen的监控模式理论是对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监控模式包括五个假说,分别是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区分“习得”与“学得”是监控模式理论的基础,“输入假说”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
习得与学习假说是监控模式理论的基础。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知识与规则,即“习得”与“学习”。在这个假说中,Krashen区分了“习得”与“学习”这两个概念。“习得”是指学习者无意识地、自然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行为,关注意义的表达;而“学习”则是指学习者在明确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进行学习,关注语言的形式。学习者往往在第二语言的交际环境中无意识地完成“习得”行为,习得到的是一种语言能力,或者可以说是“感觉”。学习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习得了语言规则,符合语法的句子“听起来”正确,或者说“感觉”正确,而偏误感觉是错的,即使不是清楚地知道违反了哪些规则。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则不在第二语言交际环境中,需要系统地指导。学习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知晓第二语言规则,意识到这些规则,并能够谈论这些规则。
“学习”与“习得”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1)实现的环境不同。“学习”是在非二语环境下实现的,而“习得”是在二语环境下实现的。(2)获得的能力不同。学习的知识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言语的实现储备知识基础;而习得的知识可以提升其语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在众多表达中选取最适合当前语境的表达。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实行“学习与习得并举”的态度,全面提升学习者的二语水平。
学习者通过两种不同途径获得语言知识与规则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习得的知识是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得的,更注重语言的意义,因此,更利于学习者进行free thinking和free talking,使学习者能熟练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逐渐形成语感。但如果学习者只运用习得的知识所做出的表述有时候是不规范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学习获得的规则来监控语言的输出,将表述中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地方纠正,从而做出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表述。也就是说,习得的系统才负责启动言语,学得的系统有一个特殊功能,即扮演监控的角色并因此改变习得系统的输出。Krashen提出了使用监控的三个必要非充分条件:时间、聚焦形式和知晓规则。即学习者需要时间,用于有意识地思考和使用在他们学得的系统中可用的规则;虽然时间是基本条件,学习者也要聚焦形式,必须注意怎么说某事,而不仅仅是说什么;要应用规则,必须知晓规则。换言之,为了应用,学习者必须首先有一个适当的学得的系统。
监控假说是以习得与学习假说为前提的。只有在二语学习者拥有习得和学习的知识的前提下,监控这一过程才得以实施。
Krashen认为,习得是按照某种自然顺序发生的,他将此作为监控假说的一部分,称为自然顺序假说,意思是语言要素(或语言规则)以可预测的顺序习得,无论教学是否参与其中,习得顺序是相同的。Krashen还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总结出无论二语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社会环境有何不同,他们学习外语的语言要素都是按照大致相同的顺序习得的。比如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先学会句子,后学会语法规则,那么,即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学习语法后学习句子,也不会改变其先学会句子,后学会语法这一过程。再比如说,英语中进行式“v+ing”形式总是先于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式“+s”被习得。
自然顺序假说强调语言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学习者掌握,且这个顺序不会因学习顺序的改变而改变。遵循这一规律便会使二语学习者更加简便快捷地掌握二语。因此,了解这一顺序对教师和学习者都将有指导性的意义。
输入假说是监控模式理论的核心,试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语言规则,如何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或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而习得的。他把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下一阶段定义为i+1,通过理解包含i+1的语言输入,我们从当前的水平i,按照自然顺序发展到下一个水平i+1。这里的1表示略微超出学习者目前水平的信息。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输入材料与学习者现有水平一致,从语言本质上来看,对习得没有任何作用;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输入材料比学习者现有水平超出太多,学习者将没有能力和动力将这些知识内化。所以说,只有准确掌握了语言输入材料的难易程度,学习者才会有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讲解来真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Krashen用这个假说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很快很好地掌握第二语言,而另一些人却不能。他认为,对学习者学不会的一种解释是说学习者没有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另一种解释是学习者的不当情感要为此负责。不恰当的情感包括学习动力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自信心不足和过度焦虑等,这些不恰当的情感会对语言输入产生阻碍。如果过滤水平偏高,输入不能通过,就不会产生习得;如果过滤水平降下来,且输入是可理解性的,那么输入就会到达习得机制,习得就会产生。
情感过滤阻碍二语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情感过滤,增加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对外语教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影响,传统外语教学认为语言是一套结构规则,只要学会语言形式,就能学会这种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教学(学习)。不可否认,语法的学习确实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系统地掌握一门语言,但是仅仅强调语法的重要性而忽略使用外语的语言交际活动(习得),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失败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使用正确的语法造出不合适,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句子,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学生并未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语言,对句子本身并未完全理解而导致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将传统语法教学与交际活动相结合,也就是将学习与习得并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使用外语或双语(考虑到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授课,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外语交际,从而为学生提供外语使用的氛围,促进学习和习得的融合,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
监控用于产出过程。很多学生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出色,但在考试时却对答案思前想后,甚至考试结束还没将答案选定;在现实生活环境遇到外国人,需要使用外语交流时,又支支吾吾,讲不出话,这些情况都是由于监控过多、过强导致的。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敢说、多说,注重意义的表达而不要过分强调语言形式。习得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这种对语言的“感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问题快速地做出正确、适当的回应,从而在学生无意识的状况下提升语言学习水平。
自然顺序假说指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要素以可预测的顺序习得,即使教师将此顺序打乱进行教学,学生掌握语言要素的顺序还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假如学生学习语言要素时,会先掌握句子,而后才学会语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解枯燥的语法,而后再讲解句子,学生仍然不会先掌握语法,而会按照顺序先掌握句子,后掌握语法。这样的顺序教学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应当总结学生学习语言要素顺序的普遍规律,并参考这个顺序进行生动活泼的外语教学,从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从输入假说我们可以知道,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语言输入材料既不能过难,又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仅不会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要素,反而可能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事倍功半;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减退。因此,教师只有准确掌握了语言输入材料的难易程度,学习者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讲解来真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部分新知识提供给学生。比如说,教师只有在学生已经了解现在进行时的形式和意义时,才可以试图向学生讲解过去进行时的形式和意义。教师还可以选择根据提供不同语言输入材料时学生的反应,来确定什么样难度的语言输入材料对于不同阶段学习者是合适的,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以后的外语教学。
情感过滤假说告诉我们,学习者情感过滤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输入的内容能否被学习者接收,或者说直接决定了被学习者接收的输入材料数量。只有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才能保证学习者可以吸收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教师可以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夸奖学生,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教师还应当组织多样有趣的语言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等。
[1]邓华.从Krashen的“监察模式”理论指导外语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3(1).
[2]熊昌英.Krashen监控理论与英语教学[J].学理论,2009(20).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4]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Pergamon,1982.
[5]Susan Gass,Larry Selinker.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