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考

2015-02-13 00:23王国平南京图书馆南京21001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书林上海图书馆藏书楼

●王国平(南京图书馆,南京210018)



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考

●王国平(南京图书馆,南京21001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考证

[摘要]通过对“上海图书馆”、常德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古越藏书楼、江南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湖北图书馆七家图书馆的成立时间、历史渊源和公有公用情况进行考证对比分析,得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1904年10月20日建成开放的湖北图书馆。

1 引言

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哪家?一直以来,莫衷一是,说法甚多。汪东波在《公共图书馆概论》中认为是1849年创建的上海Book Club(上海书会,后易名上海图书馆)。[1]沈小丁在《湖南近代图书馆史》中认为是1904年成立的湖南图书馆。[2]查启森、赵纪元在《文华公书林纪事本末》一文中认为1910年创办的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3]王沥在《中国图书馆之最》一文中认为是1908年创建的江南图书馆。[4]熊文在《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一文中认为始建于1897年的古越藏书楼初步具备了公共图书馆的特征,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5]此外,湖北省图书馆在其网站上介绍“湖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6]浙江图书馆的前身是杭州藏书楼,创办于光绪26年(1900)11月,是我国近代最早创办的省级公共图书馆。[7]以上说法各有道理,但是答案只有一个。那么,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到底在哪里?让我们寻根问底,一探究竟。

2 公共图书馆的涵义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公共图书馆的涵义,“公共”一词,《汉语词典》解释为: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8]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义是:“公共图书馆是由社区,如地方、地区或国家政府,或者一些其他社区组织支持和资助的机构,它通过提供一系列资源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和形象思维作品的需求,社区所有成员都有享受其服务的权利。”[9]由此得出,能够符合“公共图书馆”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一是由社区支持和资助的,所有权属于社会的、公有的图书馆;二是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权属于民众的、公用的图书馆。按照这个依据,我们对上述几家图书馆的成立时间、公有公用情况逐一梳理,加以考证。

3 各馆成立时间和公有公用情况

3.1上海图书馆。

道光29年(1849),上海租界的西方侨民自发组织了一个“Book Club”(书会),后来不断壮大,到咸丰元年(1851)改名为Shanghai Library(上海图书馆),并继续延用“书会”的管理方式:“由纳费会员支持,每个会员所纳年费25元,会员中选出董事管理图书馆事务。”由于馆藏全部是西文书,并且只为交纳会费的西方侨民开放服务。所以,中国民众对“上海图书馆”知之甚少,甚至连中文名称都不清楚,一直使用外文名称“Shanghai Library”。直到光绪四年(1878),由于经费困难,四处求救,在得到上海运动事业基金委员会的部分资助后逐步公开。光绪七年(1881)后,“上海图书馆”每年得到工部局的资助,并约定“保持对于公众每天免费的开放几小时”。大约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式更名为“Public Library,S.M.G.”,中文译意为“工部局公共图书馆”或“工部局公众图书馆”。虽然“上海图书馆”是一所拥有近现代西方图书馆观念的新式图书馆,但也不过是西方侨民在中国大地上开办的一所独立于中国社会之外的“私立”图书馆,俗称为洋文书院、洋文书馆、市政厅图书馆,具有相当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值得一提的是,此“上海图书馆”非现在座落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的上海图书馆。后者成立于1952年。

3.2湖南图书馆

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904年3月15日)出版的《湖南官报》第593号刊登《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馆设城东古定王台拟二月初间开办》。史料记载,其创设经过湖南巡抚赵尔巽的批准,而赵尔巽于1904年5月25日卸任湖南巡抚一职,可以推断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的创建时间是1904年3月至5月之间。1904年第4期《东方杂志》也刊登了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成立的消息:“湖南长沙城东有古定王台,兹有梁、龙诸君创捐钜款,购办中外图书及人体、动植模范;光化等学仪器列置其中,设馆三所,曰图书;曰教育;曰博物。近已开办。”以此推断,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的准备开办时间为1904年3月下旬。应该讲,创办之初,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属于民办性质,经费和书籍均来自民间捐赠,官方没有委任馆长。直到1904年12月端方调任湖南巡抚,他提出:“深惟强国之要,必智其民,然欲尽智其民,必先尽普其学。”他视发展教育为社会进步的第一前提和解决民穷国弱的首选方案,力主将民办改为官办,“由善后、厘金两局筹备经费银一万两”,作为开办经费,“善后局每月筹拨银百两,移解学务处备用”,作为图书馆常年经费,并选派历史学家陈庆年为图书馆监督(馆长)。[10]端方促进湖南图书馆建设的善举被刊登在1905年3 月29日出版的《湖南官报》第955号上。在对外开放上,规定凡有志向学者,皆得入馆参阅。所有图书不得携出室外随地观看,更不得私自借出馆外。

3.3常德图书馆

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十一日(1903年9月2日)出版的《湖南官报》第482号,刊登一条标题为“常德图书馆”的消息,内容为:“新政举行,图书类出,寒畯之士,购阅较难。近有浏阳人雷茂才光宇在常德纠集同志,捐辏资财,开设图书馆,招人校阅。经前署常德知府朱其懿批准,租地吕祖庙,暂行试办。闻每日至馆阅书者常数十人。将来风气渐开,亦学堂之一大助力也。”[10]从这则消息得知,常德图书馆是个人筹办的,属于私有公用。成立时间最迟应在1903 年6月2日前,因为朱其懿第一次任常德知府的时间是1902年5月20日至1903年6月2日。一年后,常德图书馆因经费短缺闭馆。1905年,在常德府各学堂资助下恢复开馆,但仅仅几个月后,武陵县令以其“藏书不多、经费短缺”为由将其改为师范传习所。常德图书馆就像一颗闪耀的流星,打着“图书馆”的旗号,划破苍穹后就急急陨落,随着常德知府朱其懿的卸任而结束了使命。直到1918年6月,冯玉祥率部进入常德,设立了常德图书馆,1920年6月直皖战争爆发,图书馆毁于战火。1930年8月成立常德民众图书馆,两年后扩建修缮一新的常德图书馆恢复对社会公众开放。1943年11月,又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

3.4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

1901年,留居武昌的美国人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在任职文华大学英语教授期间,在校园“八角亭”内开辟了一间小屋,搜集外文报章杂志供学生阅览,时称“报房”。1903年“报房”扩大到两大间,取名为文华书院藏书室(Boone College Library)。为此,1904年6月,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出版的《Spirit Of MISSIOLL》曾载文《The Boone School Library》报道该馆创办以来的情况。1906年,韦棣华返回美国为建设图书馆筹集资金,并在《差会的精神》(《The Spirit of Missions》)杂志1907年1月号上发表了《为了在中国中部建立一所基督教的图书馆》(《A Christian Library for Central China》),发出了在中国建设图书馆的愿望和诉求:“我们请求你们给予我们帮助来使我们的梦想得以成为现实,在华中地区出现一所基督教图书馆。”并趁此机会入西蒙斯学院进修图书馆学。1908年再次来华,在文华书院附近购得一块地皮,经过一年多筹建,1910年春,图书馆落成开放,号称“十万元建筑”、“三万册藏书”,“文华公书林建筑巍峨、书籍繁富,固可云中国最早之新式图书馆也。”取“民众之公开图书馆”之意,命名为“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在归属问题上,韦棣华始终坚持“文华公书林则独立于大学之外,并不为文华大学校私有。”以至于在她的遗嘱中最后强调“文华公书林不作为华中大学图书馆,必须保持独立,为民众服务。”所以,文华公书林被誉为“武汉三镇各机关、各学校、各人士皆得而应用之公共图书馆也。”蔡元培称为“于众图书馆中乃知老成先进,弥孚众生。”[11]韦棣华一生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尤其是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辛勤奔波,鞠躬尽瘁,终生未嫁,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

3.5江南图书馆

有史料记载,江南图书馆由两江总督端方聘缪荃孙为总办(馆长)筹建,但筹建时间记载不一。缪荃孙在自撰《艺风老人年谱》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年64岁。午帅(端方)奏派主图书馆事。”又据江南图书馆坐办(副馆长)陈庆年的《横山乡人日记》记载:“1907年农历9月27日,夜过浭阳,知己照会致艺风(缪荃孙的号)师,嘱总办图书馆事,月致三佰金。”据此推断,江南图书馆的筹建开始时间应该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11月2日。经端方亲自踏勘,选定江宁城西风景区的惜阴书院旧址为馆址(现南京市龙蟠里9号),又在后院背山修建了前后两栋古建筑风格的藏书楼,共44间,耗银3.47余万两,于1909年9月竣工。加上原有平房,共有馆舍140余间。1910年12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阅览,曾报公告:“十一月十八日,开办阅览,制定规章,江苏省之有大规模之公开图书馆,实自是始。”[12]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1929年更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1933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图书馆,1950年正名为国立南京图书馆,1954年作为省级馆改名为南京图书馆至今。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商城县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特色景观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等。

3.6古越藏书楼

徐树兰(1837-1902),字仲凡,号检庵,山阴(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年中举人,授兵部郎中,封一品官职,旋改任河南某地知府、盐运使,后因母病告归,回到绍兴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树兰独自先后捐银3.296万两银,在自己家乡创办了古越藏书楼。开办之日,藏书10万多卷,书目35卷。为使古越藏书楼能长年供人阅览,徐树兰每年捐钱1000元作为馆内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经费。遗憾的是,徐树兰壮志未酬身先死,于1902年去世。其子徐显民继承父志,完成了遗愿。张謇在《古越藏书楼记》中道:“其事集议于庚子,告成于癸卯。”[13]由此推断,古越藏书楼创始于1900年,建成于1903年,到1904年才正式向公众开放阅览。开放伊始即制定了《古越藏书楼章程》,仿照东西各国图书馆章程办理,规定了开放时间和管理制度。徐树兰在《为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文》中明确指出:“绍兴统辖八县,键学之士,实繁有徒。当此科举更章之际,讲求实学,没苦无书。职不瑞绵薄,谨捐银八千余两,于郡城西偏购土地一亩八分,鸡工营造,名曰古越藏书楼,以为藏书之所。”[14]徐树兰兴建古越藏书楼,目的是为地方劝学,给寒门学子提供可读之书,他敞开私人藏书楼的大门,并且参照西方各国图书馆进行藏阅管理,这在中国藏书事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3.7湖北图书馆

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1904年3月14日)《湖南官报》第592号《图书设局》报道:“湖北武当宫道院从前本拟改为西路小学堂,现闻西路小学堂已附设文高等学堂内,该道院业经改为图书局,并委梁太守督办其事。”同年六月二十二日(1904 年8月3日)《湖南官报》第731号《纪鄂省图书馆》报道:“鄂垣图书馆前由端午帅派员在沪购买各种书籍并往日本购办之图书、标本、形模等件现由□员先后运鄂陈设,闻七月间即可开办。”七月十七日(1904年8月27日)《湖南官报》第755号《图书馆开办》报道:“鄂省图书馆前由端午帅派员购买各种书籍并往日本购办之图书、标本、形模等件现已先后运鄂,移至馆中陈设,尽月内可以开办。”九月十日(1904年10月18日)《湖南官报》第804号《武昌图书馆并合》又报道:“张宫保现以各学堂之图书标本资料均不完全,欲各办一份则经费支绌,不得已乃将端中丞在鄂所创之工业厂改为仪器图书馆,广购东西洋书籍图画标本资料,以供各学堂实验之用。而校外研究家亦可入馆参考。前设在武当宫之图书馆即与此合而为一,以免分歧。”甲辰十月十三日(1904年11月19日)《警钟日报》第268号《图书馆开张(湖北)》报道:“鄂督建造之洋房图书学馆,所有仪器图书资料各项业经办齐,兹悉择吉于本月初八日开张。”经考,“鄂垣图书馆”或“鄂省图书馆”都是旧指湖北省城武昌内的湖北图书馆,“图书局”当时就指图书馆。从这五则报道中可以推断,湖北图书馆的筹建时间是1904年3月14日,建成开放时间是1904年10月20日,同年11月14日合并为学堂应用图书馆,1905年4月扩建改名为“湖北图书馆”。应该讲,一开始湖北图书馆的筹建开放都由政府主导、政府出资、政府管理,在对外开放上,面向所有学者,这在端方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上《学堂筹建完备折》内有表述:“又创立图书馆一所,专庋古今中外有用书籍图画之属,以备学者浏览。”1905年4月扩建后开放范围进一步放大,甚至包括了儿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初三(1905年3月8日)《湖南官报》第934号《鄂垣图书馆扩充》又可证明:“鄂垣兰陵街所筑劝业场,改为学堂应用图书馆,开办以来,学界以外,人皆未得窥内容,今年拟大加扩充,准人游览,并价购左近民房十余间,饬照洋式修葺,专储儿童教育品物,以启智慧,并加名曰豁蒙室。”[15]

4 结语

通过对上述七家图书馆的成立时间、历史渊源和公有公用情况的论述,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如下结论。上海图书馆的前身来源于1849年成立的书会,1851年改名为上海图书馆,后几经发展,得到工部局的资助,定时免费对外开放,改名为“工部局公共图书馆”或“工部局公众图书馆”。虽然比较全面地引进和实施了西方公共图书馆观念,但本质上是“洋人”(西方侨民)在上海租界办的一所为部分“洋人”服务的“洋人图书馆”。应该讲,它是我国西侨社会在上海租界最早开办的私立全西文图书馆。湖南图书馆1904年3月下旬由民间筹资开办,在维持短短几个月的民办性质后,1904年12月就由政府出资,转为公办,公有公用,社会民众均可入馆参阅,并每月足额拨款,运行正常,是我国最早以“某省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常德图书馆1903年6月由民间筹资开办,但是后来经过官方批准,并给予经费津贴,多少有点公用公办的色彩,只不过生命太过短暂。后经复建,但命运多舛,几经中断,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在韦棣华女士的积极倡导下,凭一己之力,先是1901年成立“报房”,后扩建为文华书院藏书室,最后争取庚子赔款于1910年春建造开放了一座公有公用的图书馆,尽管没有“图书馆”的名号。可以讲,这是一座外国人在我国最早建设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是于1900年由个人出资筹建、1904年正式开放供民众免费阅览的图书馆,从头到尾没有官方的任何资助,它是我国最早的“私有公用”图书馆。湖北图书馆由政府于1904年3月14日主导筹建,同年10月20日建成开放,11月19日合并开放,1905年4月改名为湖北图书馆。自始至终由政府主导,公有公用,是我国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综上所述,就以上七家图书馆,无论从创建时间、投资主体,还是公有公用和对外开放情况,我国最早具有公共图书馆真正意义和名号的应该是湖北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汪东波.公共图书馆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1.

[2]沈小丁.湖南近代图书馆史[M].长沙:岳麓书社,2013:227.

[3]查启森、赵纪元.文华公书林纪事本末[J].图书情报知识,2008(9):109-112.

[4]王沥.中国图书馆之最[J].当代图书馆,1996 (1):51-52.

[5]熊文.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N].中国档案报,2002-01-10(004).

[6]湖北图书馆官网[EB/OL].[2014-10-20].http://portal.library.hb.cn/.

[7]浙江图书馆官网[EB/OL].[2014-10-20].http://www.zjlib.cn.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238.

[9]林祖藻.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10]湖南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百年志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1]韩绪芹.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J].图书与情报,2007(1):106-108.

[12]《南京图书馆志》编写组.南京图书馆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13]陈晓波.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87-88.

[14]黄少明.质疑古越藏书楼的公共图书馆性质[J].图书馆杂志,2004(10):24-26.

[15]汤旭岩,马立.湖北省图书馆早期历史(1904-1908)之考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 (2):85-92.

[责任编辑]李海燕

[收稿日期]2014-11-17

[作者简介]王国平(1968-),男,馆员,南京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9-0096-04

[文献标志码]C

[中图分类号]G259.29

猜你喜欢
书林上海图书馆藏书楼
大西北儿女
心跟祖国在一起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邬书林:如何推进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庭院深处的文脉守望古今藏书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