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大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因数量的增多而变得参差不齐,学业困难学生逐年增多。“学业困难”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在本文中主要指智力正常的大学生因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与同专业同学相比明显较差,主要体现在考试成绩不及格、未能取得相应学分、降级、留级,最终因无法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而不能顺利毕业。存在学业困难的学生,无论对其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一个损失。所以分析学业困难的成因,并思索帮扶措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要点。
1.基础知识水平差
目前高校都是从全国各地招生,但生源地的教育水平、条件以及高考压力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是有明显差距的,导致这部分同学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可能在生源地名列前茅,但进入大学之后发现,不论在基础知识还是综合素质上都与其他同学存在较大差距,极大的心理落差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考上大学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12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考上个好大学,至于上了大学之后要干什么,他们从没考虑过,所以来到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前方没有了目标,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前进了,也就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下滑得很快。
3.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很多学生的高考志愿都是父母帮忙填报的,并且在来到大学之前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微,盲目填报志愿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不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慢慢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缺乏兴趣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甚至是逃学的念头。
4.无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完全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室,甚至没有固定的同学,教学方式也由高中的灌输式变成了大学的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充电”。这些变化让一些适应性差的学生完全无法接受,继续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只会让自己离大部队越来越远。
5.缺乏学习自控能力
受中国教育体制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大学以前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有父母的耳提面命、班主任老师的督促监督,以及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进入大学之后,这些全都没有了,连学习模式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的课程因选课人数较多,老师也没办法批改作业,检查是否每个学生都按时到达课堂,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变成了他们自由放松的时间,加之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外界事物的各种诱惑,容易让自制力差的学生自我放纵,沉溺网络是最普遍的一种体现。
6.荒废学业,主次不分
大学虽然是个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地方,但还是提倡以学习为主,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而部分学困学生主次不分,一门心思搞创业,热衷于学生工作,把社团活动放在第一位,逃课便成了家常便饭,挂科、学业“亮红灯”是自然的。
1.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社会充斥着利益至上的观念,一切向“钱”看。这种风气也影响着高校的大学生,甚至很多学生就是抱着这种观念而考大学。同时网络谣言让一些“走后门”“拼爹”的不正之风愈传愈烈,也就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产生所谓的“学习无用论”。
2.学校学习氛围不佳
一个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而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评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这就导致了教师们并没有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主战场”,从而备课不充分,上课草草了事,一心放在自己的科研上。在这种教风影响下的学风自然好不到哪去,整体的学风不佳,每一个同学都会被这种消极的情愫所影响,抵触学习的同学会越来越多,课堂不活跃,老师教学积极性更低,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科学
孩子进入大学后,大多数父母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终目的,开始放松对孩子学习上的教育。除此之外,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对大学生三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对其过度溺爱,放任自由,那么,那些原本就没有什么学习积极性的学生就会更加贪玩、更加厌学;而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寄托了过高的期望,制定过高的目标,一旦达不到父母就严加指责,这种挫败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或者逆反心理。
4.突发事件导致的情绪波动
有的学生因为一些例如失恋、家庭变故、亲友离世等突发事件,长时间意志消沉,无法走出阴影,无心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并最终影响后续的学习。
经过以上分析,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种,而我们作为学生工作者可能无法面面俱到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以下仅结合学生工作的特点制定几点解决措施。
结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学业预警机制,例如规定学生在缺课多少学时,或者因挂科而拿不到多少学分的时候,会给予学生档案相应的记录并通知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有压力,从而提供学习的动力。并且预警也可以提醒学生再继续放任自己,就会有被劝退或者无法顺利毕业的风险,提前给学生以警示。
从大一学生一入学开始,就组织学生开展学风活动,例如晨读和集体晚自习等,并鼓励坚持,形成习惯。除以专业班级开展活动外,还应发挥宿舍的阵地作用。宿舍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带动整个宿舍的学习风气,“保研宿舍”“学霸宿舍”屡见不鲜;放松对宿舍的管理,“网游宿舍”也是比比皆是。针对这种学业困难人数较多的宿舍,应深入宿舍,了解原因,然后重点监督,对不良风气要坚决制止,必要时可以对宿舍的分配进行调整,从而端正宿舍学风。
对学困学生的帮扶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心理辅导,使学困学生端正态度,认清自己,树立信心;二是提供补习知识的条件,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1.加强教育,激发动力
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主要都是因为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应先从思想教育着手,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让其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意识到学习在今后生活中的用途,从而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真正从主观上意识到“我要学习”。
2.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学困学生在长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其他同学,成绩不好是应该的,即使努力也不会有变化。这种长期的自我否定会让其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认同感,也就缺失了学习的信心。这时候需要我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心,重拾学习的希望。
3.建立帮扶措施
学困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跟不上,要想让他们追上大部队,在保证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后,还应及时安排老师或者是同学对其之前落下的知识进行补习。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立帮扶教室、帮扶小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各种帮扶形式。定期监督检查,奖励提供帮助的同学,鼓励学困同学。
4.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困学生事半功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以此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的时候善于寻找有力的学习资源,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大学生学业困难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多做思考,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留级、降级措施,留级、降级后的学生容易因学习生活环境变得更为陌生,自卑、不合群,从而导致学困问题更难解决。
[1]周伟辉,江全元.高校学业困难生预警与帮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11):100-103,106.
[2]郑磊,魏容,邹艳辉.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的预防与矫治机制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4-128.
[3]康乐,孙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高教学刊,2015(7):99-100.
[4]江振振.论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2(16):147-148.
[5]潘园园,任成瑶,马丹.针对大学生学业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帮扶机制探讨[J].青春岁月,2013(2):202.
[6]王娟,宋伊琳.团体心理辅导在学业困难大学生教育中的新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