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雪莲,王艺霏,寇志国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基于高师共同课教学的目标导学模式:价值彰显与教学程序*
陆雪莲,王艺霏,寇志国
(通化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目标导学模式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共同确立与达成,使教师有效教的行为真正能影响着学生有效学的行为.目标导学模式应用价值融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主体、教学评价各环节之中;高师共同课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是:设计目标——导入目标——达标导学(包括导引自学、研讨互补、汇报点评三个方面)——测标评价——补救总结.
目标导学模式;应用价值;操作流程;高师共同课课堂教学
高师共同课教学的高效性源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模式的构建,教学中应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使教师有效教的行为真正能影响着学生有效学的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期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与效率的最大化.目标导学模式是以教学互动操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的共同确立与达成.它是以当堂教和学的目标为课程教学的起始点,以师生共同达到教和学的目标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载体,以结课时随堂达标的程度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准.
1.1 教学设计:围绕教与学目标展开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的问题”为基础,包括教学前期分析、教与学目标编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形成性评价与实施设计、教学总结性评价设计等环节,具有目标的计划性、活动的决策性、方法的指导性、操作的过程性等特征.
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教学设计活动其实是“一个确立目标、一个实施目标、一个评价目标”三项工作的有机综合体.“目标的确立”通过三个方面来定位: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分析,其中每一方面的工作都要进行教学前期分析以摸清情况,尤其是学生分析环节更要做好前期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学习起点,将“教学设计在合理的起点上”;“目标的实施”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此时的目标已扩展为计划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统一体,要求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与智慧性;“目标的评价”工作既要做到过程性的评价,更要关注教师提供的帮助能促进学生目标的达成.
教学设计围绕教的目标与学的目标展开.确立目标,保证目标本身的合理性;目标实施,保证目标的落实与达成;目标的评价,保证目标的最优化.
1.2 教学过程:体现自主合作、互动生成
目标导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落实与达成.目标实施的环节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拓展知识的广度,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创造处理教学目标的生成,以期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教学过程中目标实施的环节包含的因素有①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如参与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目标学习小组的人数与次数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等;②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效度——如什么问题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参与合作学习的真实性,合作学习下学生的各自分工与任务,合作学习的效果等;③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什么问题具有探究价值,通过探究达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有哪些,运用探究解决问题的程度,通过探究是否有新发现与新生成等;④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从某一目标下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将知识整合回到某一点知识的上位知识系统,形成同类知识的整体系统性;⑤互动以增强展示与点评环节的效果——沟通的和谐、情感的归属是高校共同课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展示、教师点评体现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要保证成果的层次性、问题性、互动性及生成性,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应该尽量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心理环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优点,委婉指出不足;⑥目标生成的高度——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计划的目标,更不能没有生成的精彩,师生对于生成目标的处理,彰显了多元课堂教学的机智.
1.3 教学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
目标导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形成良好互动,在关注教师教学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力求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上来.
学生在目标导学中:事先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进入预习状态——做好课前准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动态点拨——学生自学、互学——自主探究、获得解答——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整个过程中没有教师灌输式的讲解,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中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点拨者.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前期分析——研制确立目标——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与环节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评价的进行,每一环节都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1.4 教学评价:关注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及教师“有效学法指导的研究”,重视对师生教学过程的改进与激励,立足于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在学习目标上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目标及发展性目标(如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价值观培养等)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师发展上,促进了教师教学的能力,改进了教师教学的思路及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通过长期多样化的积累,形成了相对稳定且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而每一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过程的结构框架及程序安排都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可操作性.高师共同课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是:设计目标——导入目标——达标导学(包括导引自学、研讨互补、汇报点评三个方面)——测标评价——补救总结.具体如下:
2.1 设计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考虑教学资料、学生及学校本身,教师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需要(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定学习资料并详细解读,以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本身的叙写应规范整合,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行为表述动词要具体、目标行为条件可操作、目标的表现程度可实现.
教学目标要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主,生成的教学目标为辅.预计的教学目标会使教师对教学的任务更加明确,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生成的教学目标重点考虑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变化、能力形成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此外,在教学活动前,预先对教学目标当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为学生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2 导入目标
导入目标是将教学目标引入到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以期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中去.教师要精心地设计、灵活地选择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强化、激励控制的作用.不管教师应用何种导入教学目标的方式,都必须遵守导入目标的几个原则与特点:
形式新——教师导入教学目标的形式要新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形式去导入教学目标的内容,如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认知冲突导入)、直观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内容精——导入教学目标内容做到精练,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简——教师导入教学目标的语言要富有新意且要简洁明了,并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时间短——导入教学目标的时间不宜太长,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2.3 达标导学
目标导学模式的达标导学是学生完成新课内容的核心环节,包括导引自学、研讨互补、汇报点评三个方面.
“导引自学”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拟定学生随堂完成的自学目标——列出自学提纲,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入自主自学阶段,以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学时间要认真观察、适时点拨指导(着眼于学习方法,要授学生以“渔”),启动学生思维并提倡学生质疑,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导引自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新课的学习内容.
“研讨互补”是学生将导引自学的收获(或疑问)拿到小组内自由研讨,相互借鉴补缺与更正.教师应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研讨中,掌握学生自学及小组研讨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时一定要给予强调和指导.研讨互补环节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汇报点评”是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独立自学及合作研讨的情况进行的不限形式的积极自主的汇报,教师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以期对所学知识的规律产生顿悟并加深理解.教师在汇报点评环节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思议悟”的汇报训练,必要时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展台、信息技术平台等辅助教学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受益颇多.
2.4 测标评价
目标导学模式的测标评价是以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基准,随堂进行的评价学生当堂完成目标的状况,以帮助师生及时发现失误及时进行改正.
测标评价的形式不限,可采取口头提问,也可采取书面题目作答.在测标评价时应注意:对接测试、突出重点——教学检测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要求一致,教学检测的重点应是对教学重点目标的测试;兼顾全体、及时反馈——测标评价的测题要难度适中、兼顾所有学生,另外测标评价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堂达标状况,验证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要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对测试的结果认真分析和讲评.
2.5 补救总结
目标导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补救总结程序.教学补救是为了能让学生都达标,做到当堂的问题就在当堂基本解决.教师对未达标的学生要耐心辅导,落实双向教学补救措施(教师矫正,学生相互矫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课堂总结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课堂总结可以由教师总结知识点、总结教法与学法、总结汇报结果,也可让学生自己总结(以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为前提).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陆雪莲.基于高师课程视角的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5).
[4]李培湘.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的理论与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2001(12).
[5]冯建军.教师与教育哲学[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责任编辑:文章)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4.030
2015-02-04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高师教师教育‘五个一’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教育学为例”阶段性成果;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目标导学’模式下的高师共同课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JY2014019)
陆雪莲,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
G642.0
A
1008-7974(2015)02-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