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王 芳
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的个性化阅读
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王 芳
绘本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非常适合3~10岁的幼儿阅读。在幼儿的早期阅读中,绘本阅读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帮助幼儿成长,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以及想象力等作用。
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其个性化的阅读,无疑值得教师的赞赏和支持。但鼓励幼儿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任由幼儿无目的地随便翻看,其目的还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对幼儿个性化阅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促进幼儿个性化阅读水平的提高。
1.幼儿的阅读习惯影响着幼儿个性化阅读的效果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幼儿阅读习惯,不仅表现在幼儿的阅读个性行为,更影响了幼儿的阅读效果。笔者在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发现:仅有31%的幼儿能坚持看完一本书, 60%仅能看几分钟,不能坚持看完;40%幼儿独自阅读时能做到逐页翻,19%的幼儿只是随意地翻看;31%的幼儿阅读时能认真、专注,63%的幼儿的阅读过程容易受到周围情况的影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也就谈不上个性化阅读,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
2.阅读水平影响着幼儿的个性化阅读
同一年龄班的幼儿阅读水平呈现多层次性。有的幼儿在阅读时仅能理解画面展示出的表层意思;有的幼儿能将一连串的画面联系起来思考,并尝试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情绪反应;有的幼儿从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阅读绘本时自然能将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产生回忆、分析、联想等,并往往能根据部分情节或绘本中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幼儿阅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幼儿解读、理解能力,从而影响了幼儿的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不同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样,每个幼儿往往受其性格、爱好、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本绘本的阅读、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在绘本阅读中,幼儿个性化阅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绘本的选择具有个性色彩
幼儿在选择绘本阅读时,往往会关注自己喜欢的那类绘本。有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欢科学常识类的活动,往往喜欢对自然科学现象问为什么,那么他们在阅读时就会特别青睐科学类绘本,如“第一次发现丛书”的《形状》《时间》《工具箱》《车》《美味的蔬菜》等。有的幼儿喜欢文学故事类的绘本,那么强烈感情色彩的绘本就经常成为他们手中的读物,如《逃家小兔》《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小牧羊人和夜莺》等。有的幼儿喜欢推理类的绘本,如《谁偷了包子》《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巴巴爸爸找小狗噜噜》等。像《啊,蜘蛛》《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嘿,站住》这些带着强烈的情绪刺激的绘本,则深受那些易于兴奋、喜欢夸张的幼儿的喜欢。幼儿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总是带着个体的偏好,与其自身兴趣息息相关。
2.阅读方式具有个性特征
每个幼儿具有各自的行为方式和气质特征,这决定了他的独特的阅读方式。多血质的幼儿,习惯于用动作或语言来帮助阅读。当在观看图片内容时,他们会边看边模仿书中角色的动作或表情,或自言自语,一边翻阅绘本一边描述着书中的内容或自己的猜想。胆汁质的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往往会快速翻看、粗枝大叶,只关注醒目的画面特征,而且喜欢一边看一边说,遇到疑问时常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解答,极少通过重复观察画面细节来找到正确的、合理的答案。这类阅读行为在男幼儿中居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黏液质幼儿,总是喜欢捧着绘本坐在角落静静地阅读,他们更关注画面里的细节内容,但有时吸收的信息偏于零散。其中的部分幼儿在阅读时满足于阅读的体验,对绘本内容的整体性认知要求不高,而有些幼儿则对绘本内容的探究欲望很强,往往对某一问题喜欢刨根问底。
3.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理解和感受具有个性特征
同一绘本,对于不同幼儿来说,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同,阅读过程中所激发的情感共鸣点自然也有所不同,因而对绘本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同。在阅读绘本《妹妹是个跟屁虫》过程中,有的幼儿关注的是绘本中用来表达书中人物情绪的各种非文字符号,如从逐渐向外扩张的喇叭状的折线,他们解说出“哥哥”的气愤;从每个字间的连接符号,他们可以感觉到妹妹故意模仿哥哥说话既可爱又可气的声调。有的幼儿关注的是画面上哥哥与妹妹的表情,他们从两个人物不同的表情解读出哥哥与妹妹不一样的情绪……绘本的阅读总会带来一定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这本绘本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也不同:有的幼儿读懂了兄妹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认为这是他们在游戏,所以说妹妹很可爱;有的幼儿则发生了移情,受到哥哥情绪的感染,感觉妹妹很讨厌。在阅读绘本《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复合分类)》时,有的幼儿很关心小熊是否能安全地从小怪物的城堡中出来,所以他们在翻看时比较急躁,当翻看完时大舒一口气,如释重负:“没有被怪物吃掉!”如果问他:“小熊一家是用什么办法离开时?”他们愣了愣,重新再翻开书本。这说明这些幼儿在翻看过程中只关注小熊能否从城堡中逃脱出来,其他的内容则无暇顾及。有的幼儿一心想知道小熊是如何逃离的,所以在观察图片时就特别地注意观察小怪物的特征,最后阅读完绘本后,这些幼儿会略带自豪地说:“小熊很聪明,我也会这样分类!”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不同、理解与感受不同,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允许幼儿对绘本有不同侧重的解读,鼓励幼儿自己读,读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1.要有目的地选择并提供优秀的绘本,为幼儿提供的绘本应不拘一格,能够支持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选择
绘本的种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选择并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优秀绘本。动人的故事绘本,它的讲述有时轻快、活泼,有时活灵活现、绘声绘色,能让娇嫩的心灵沉浸于异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之中。精确严谨的数学绘本,通过不同事物大小的比较、身体测量、辨认货币、看时间、认识时间概念的独特性等主题,吸引幼儿关注数学,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引导幼儿学会管理情绪的绘本,如《生气的亚瑟》《生气汤》《啊!烦恼》《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等,抒解害怕与恐惧、学习面对死亡的绘本,如《讨厌黑暗的席奶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我的外公》等,这些绘本都有益于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并提供优秀的绘本,支持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引导幼儿个性化阅读。
2.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使幼儿的个性表达与碰撞成为可能
幼儿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认知经验与心智水平的限制,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体验往往不够深入,偏于肤浅或有所偏差,有的幼儿甚至“看不懂”。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应为幼儿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提供幼儿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幼儿可以在交流阅读体验和观点中不自觉地比较自己与同伴的理解差别,反思自己与同伴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最终实现对绘本内容及阅读方法的个性化理解和学习。幼儿个性化阅读活动中,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代表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之间的相互交流就能使个性化阅读水平得以提升,使之后的阅读更趋于全面、成熟。应该注意的是,幼儿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聆听者,要刻意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应尽量采用延时评价策略,让更多的幼儿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为幼儿个性的彰显、认知的表达、情感的宣泄留有充足的时间和心理空间。
3.指导幼儿学习阅读方法,寻找绘本的线索,以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
每一本优秀的绘本都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故事内容,有的绘本中线索表现得十分明显,直接看图画或文字就能找到,如《逃家小兔》《小绿狼》《我的名字克丽美美桑丝菊花》等;而有的绘本的线索却隐藏在图画里或内容里,需要思考、分析才能知道,如《黄色的是蝴蝶》《谁偷了包子》《妹妹是个跟屁虫》等。寻找绘本的线索是阅读绘本的关键,因此,教师在与幼儿共读绘本时,应教会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寻找绘本中的线索:细致观察每一页图中的关键因素,分析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只有找到绘本的线索之后,幼儿的阅读才能连贯。阅读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只有当幼儿学会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个性化阅读中,幼儿才能有个性化的理解和领悟。
4.阅读与表达结合,培养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时,不能只是关注幼儿的阅读能力,还应利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应根据绘本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式如歌唱、手工制作、绘画、创作表演、猜测推理游戏等,引导幼儿将绘本“玩起来”。《三条鱼》《五只鸭子》《约瑟夫有件旧外套》等绘本,其内容就既可以唱也可以演,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幼儿改编故事并演唱或表演。在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让操作与阅读结合,使阅读成为很好玩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绘画是较为常见也较易使用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绘本的改编或创编,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将阅读与表征相结合,使单纯的阅读活动丰富起来,幼儿从中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幼儿的阅读活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要使幼儿的阅读成为个性化阅读,需要教师以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为基础,针对幼儿个性化阅读的特点,采取适宜的策略,促进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责任编辑:赵玮 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