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杰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00)
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上一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全面衡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标尺,其作用显而易见。问题是学生的体质并没有明显提高,而且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强国强民的严峻挑战。2014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要求于2014年全面贯彻实施。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在于,小学至大学各组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除了与上一《标准》规定相同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作为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必测项目要求以外,50米跑、坐位体前屈列为衡量各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共性指标。同时规定了测试的固定性,没有选择的可能性。国家制订并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发点是通过《标准》的实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但是从结果看,却事与愿违。胡小明、杨世如认为中国体育半个世纪以来极其缺乏娱乐游戏成分。借助传统身体文化发掘休闲娱乐元素,有助于和谐社会的体育事业向文化本位回归。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身体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各民族创造、继承、传承了许多以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主要目的民间体育活动。据199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已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个传统体育项目,汉族的301个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此丰富的项目,在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填充和弥补着现代体育的不足,在较多层面上满足着现代人教育、娱乐、健身、健美的需求。因此本研究立足新《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下,通过一些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案例,归纳、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系统阐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目的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及教育价值,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体育能够促进健康,已经得到人们的共鸣。作为体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锻炼价值得到专家和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当前,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些通过竞技参与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如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运动、抢花炮等,它们已先后发展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研究表明,经常参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抢花炮运动、蹴球运动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基本活动的能力,具有极高的健身锻炼价值,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有些因历史性被延续传承,如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五禽戏,因其具有健身、养生、祛病、防病的特殊价值,一直是我国各民族健身锻炼的最佳选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有些因其地域性及独特性逐渐被开发应用和推广,如跳竹竿、东巴跳等。跳竹竿运动可以塑造健美的体形,提高自身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还能全面地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如腿部和上肢的力量、运动耐力、速度、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并且扩大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地增强体质和发展身体素质。“东巴跳”是云南纳西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第二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会上,它就作为表演项目进行了展示。东巴跳中融入了大量的武术动作和舞蹈技术,运动过程中全身主要肌群都得到参与,具有显著的健身价值。
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及休闲娱乐过程,是体育最本真的形态,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为大学生将项目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提供了可能,可以使他们自觉地延长体育锻炼的时间,帮助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保持或改善他们的身体形态,提高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进而提高体质水平。经问卷调查发现:98%的学生表现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浓厚兴趣;95.6%的学生希望在体育课加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96.4%的学生认为大学体育课的内容应该因地制宜地介绍并教授一些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运动项目。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将极大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自觉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动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新《标准》要求,定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测试数据每年必须按规定的时间上报一次。体侧项目包括两部分,一是必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二是各学历教育的具体测试项目,初中、高中及大学组统一的测试项目有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和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自觉运动、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维持较高的体能水平,轻松应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价值已经得到了证实,就是从总体上完善人体的身体形态,改善生理机能及提高运动素质,这也正是国家实施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初衷。如果学生们各自的体能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无论国家推行怎样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都能轻松应对。高脚竞速对上肢、下肢及腰腹、力量、速度及速度耐力的训练效果具有显著作用,长期练习有助于提高、握力、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跑、仰卧起坐、投掷等成绩;板鞋竞速主要能锻炼下肢力量、柔韧性、速度和速度耐力,能够发展练习者的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投掷等;跳竹竿和东巴跳运动能够维持或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心肺功能,增强下肢力量及关节肌肉柔韧性和灵活度,能够改善学生的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跳绳的成绩;五禽戏能改善学生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与台阶试验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联;蹴球主要发展下肢力量和柔韧性,提高全身相互配合的协调性,能够发展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伤、病、残者占5.5%。由于高校中残疾大学生占的比重比较小,正常的体育课内容他们又上不了,目前许多高校也没有针对他们安排具体内容。这样的状况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强调的“学校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要让所有学生受益”的要求。尽管《标准》中有对伤残学生给予免测的规定,但是对于进修体育课、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参加体育社团及体育文化活动等的权利,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而且李国锋、褚哲通过调查研究发现,93.1%的病残大学生是喜欢体育的。况且,学生的伤残情况各不相同,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以参与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五禽戏根据人体结构及血脉流通的生理机制,通过模范虎、熊、鹿、猿、鸟的动作,以活动身躯,促进体内血气运行,有强身祛病的功效。它运动负荷低,适合于不能进行高强度运动、肢体不灵活的学生。蹴球运动是一项非对抗性的思维型情趣娱乐项目,但场上情况千变万化,经常参加蹴球运动或蹴球比赛可以促进人的平衡、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适合特定人群的娱乐和身体锻炼。东巴跳、跳竹竿适宜于不能长时间运动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其中的几段或几节动作进行锻炼。李国锋、褚哲通过对189名特殊大学生跟踪调查分析发现,通过一年的大学体育课程实践教学,他们的台阶、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等有显著的变化,在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说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在改进大学生体能的作用是显著的,而集健身、娱乐、教育、养生于一身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
推行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的功能,而长期以来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的行为内容,并没有给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带来有积极意义的显著影响。有选择性地将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体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并深入开展和推广,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有效地塑造青少年优美的身体姿态,促进生理机能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素质,增强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能力与抵抗疾病的能力,并在学习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将运动行为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的养成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能够满足不同状况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要求,并对伤残学生起到治疗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欠发达地区体育设施落后、场地器材短缺的困境,弥补场地、器材、设施等物质条件原因带来的体育活动不足问题。因而,基于《标准》的意义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进行合理的教学和广泛深入的推广,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1:2.
[2]甄志平,毛振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9.
[3]胡滨,宋尽贤,耿培新.国家意志铸就的“标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10(1):8-13.
[4]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J].体育学刊,2010,17(1):1-9.
[5]方哲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0.
[6]覃刚.不同养生功法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八段锦、五禽戏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9):97-100.
[7]宗雪飞,于浩飞.黎族跳竹竿的社会变迁及未来展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6):126-128.
[8]何宜忠,肖嵘.病残大学生开设五禽戏的可行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3):101-102.
[9]李国锋,褚哲.特殊大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理论研究——以江汉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33(3):87-88.
[10]饶远,陈斌等.体育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61.
[11]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