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战略思考

2015-02-13 01:22于博杨旭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科院智库决策

于博 杨旭

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战略思考

于博 杨旭

以教育科研机构为主的教育智库日益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成为影响教育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在分析了各地教科院(所)的运行特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智库这一战略目标转型的思路和内涵,阐释了这一新型教育智库的定位、目标任务和特征。

智库;教育智库;教育科研机构;战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1]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表明党和国家对智库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对于教育政策决策来讲,教育智库是由教育领域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问题时提供专业的思想、理论、策略或方法,提出决策建议和参考的公共科研机构。[2]在中国现有的教育智库体系中,以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副省级城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占有重要位置

一、当前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的运行特色分析

作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教科院(所),长期以来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应用对策研究上体现出了鲜明特色:

(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对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较多侧重于国家宏观层次的研究,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定位于本省、本市、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围绕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做好教育战略规划,在丰富的基层教育实践中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为当地教育科研服务,为教育政策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3]这种地域特色表现为:以研究当地教育改革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的科研选题特色,以实验研究为主的科研方法特色,科研与行政、教研“三结合”的科研组织特色,发动基层学校领导、教师群体参与的科研活动特色。

(二)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密切

地方教科院(所)是由省市级政府出资举办,是直接隶属于本级政府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的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采用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深圳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是隶属于本地人民政府的正厅(局)级单位,而全国绝大部分的教科院(所)是隶属于本地的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厅、局的副厅(局)或正处级单位,相对于高校和民间研究机构,其属于“官办智库”,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而且,总体上看,地方教科院(所)的规模普遍不大。

(三)注意加强应用对策研究

各地方教科院(所)的工作以本地区改革、发展、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教育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重心,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注意加强与政策决策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政策需求,参与到决策咨询中去,提高了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科院(所)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成为一流地方教育智库的发展目标。如广东教育研究院提出了“为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智力支持,打造南方先进教育思想理论形成与实践高地”的发展定位;上海市教科院提出了“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把教科院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智库”的长远规划。

(四)业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

作为地方最高层次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各地方教科院(所)的研究范畴涵盖了教育规划、教育财政、教育政策法规、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教育评价、国际比较等多个学科方向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等多个层次,各地注意开展好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决策研究、教育实践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和学校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及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指导服务。

二、当前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的公共性不足

各地教育研究系统的机构设置条块分割明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各地方教科院(所)并无行政上和业务上的隶属关系,全国地方教科院(所)也仅仅是松散的业务联系,地方教科院(所)实质上是依附于本级政府,并仅对其负责的单个研究机构,这导致事实上各地方教科院(所)各自为政的局面,处于一种脱离社会的半封闭状态。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资料,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公共性,服务面较窄。[3]

(二)研究的独立性、前瞻性欠缺

地方教科院(所)的事业发展和运转直接受制于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办院办学的自主权和担负实质性的发展责任。体现在研究工作中,地方教科院(所)的关注点随政府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变化,政策解释性研究多,前瞻性少。从研究成果上看,对现行政策的阐释性、附和性、宣传性方面的东西居多,而建立在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基础上的自主性、建设性成果较少;[4]而且研究观点容易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研究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多元化不足,滞后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三)人才队伍不适应形势需要

长期以来,地方教科院(所)的研究人员多为文科背景,且偏重于传统基础学科,根据调查,当前各地教科院(所)教育决策方面的应用研究人才缺乏,更缺乏具有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统计学等方面学术背景的研究人才,最突出的是缺乏高素质的熟悉有关经济社会和教育政策、了解省情市情、能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座上宾”的智囊人才。[5]更不利的是作为依靠财政拨款维持的事业单位,地方教科院(所)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无法与高校、企业等形成平等的竞争。

(四)教育政策研究方法有短板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的定性研究是地方教科院(所)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方法,而实证研究、定量研究则选择和应用的较少。在教育智库建设中,要求研究人员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这就离不开事实和数据,离不开教育统计和测量,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的现代研究方法,是当前很多地方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一个薄弱环节。[4]由于研究方法的缺失,许多教育政策研究往往停留在对教育政策的解释说明,重理论、轻现实,重当前、轻长远,对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具有实效性的咨询成果还不多,并不能真正满足决策者的决策需求。

(五)服务评价标准模糊

当前,很多地方教科院(所)都把获得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作为评价自身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准。然而,地方教科院不是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政策和行政手段,批示后的对策建议能否贯彻落实、反映的情况能否得到改善很难得到及时反馈。[5]同时,以向党委和政府提建议、获得领导肯定批示作为评价教育决策服务工作的主要标准,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标准,也是大家长期争议的一个重要的导向性的问题。因此,各地教科院(所)急需确立一个服务评价标准体系,确保地方教科院(所)向新型教育智库的成功转型。

综上所述,从当前情况和工作整体上看,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目前还不能真正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智库的功能和作用,需要努力实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地方新型教育智库这一战略目标转型。[6]

三、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战略思考

(一)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定位

在建设地方新型教育智库方面,地方教科院(所)与高校和党政研究机构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一是属于独立的研究机构,可以潜心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第三方意见;二是通过与党政部门的隶属关系,可以快捷地把握当前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和上级部门的政策需求,借助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前瞻性思考,提出符合实际、对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根据不同于高校和地方党政研究机构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近年来许多地方教科院(所)的探索和总结,未来地方教科院(所)发展的定位应该是:打造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以反映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以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为己任,以发挥好教育界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目标,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地方新型教育智库。

(二)地方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地方新型教育智库的“新”,就是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努力进行教育科学的方法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目标应当是:构建适应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具有中国和地方特色的教育学科研究体系和管理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决策咨询能力,把服务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聚焦重大问题,打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努力成为地方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其任务体现在向地方新型教育智库的三个转型:一是从被动完成上级任务向主动谋求战略发展的转变,实现办院办所思想的转型;二是从个人分散研究向集体联合攻关转变,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三是从追求绝对数量向追求更高质量转变,实现科研成果由一般性的理论研究向“精品工程”型的应用研究的转型。[5]地方教科院(所)要做好这种新型教育智库的转型需要建立和加强以下基础建设:一是打造数据信息平台,加快教育决策模拟系统、大数据中心、调查研究平台等的建设,为教育决策提供硬条件的支撑;二是打造地方教育改革试验平台,与国家教育实验区的建设配合协调,做好各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提升品牌,推广经验;三是建立与中国教科院等国家级教育智库和其他地方教育智库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重大专题研究;四是打造战略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地方新型教育智库的共同特征

新型教育智库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科学研究模式而言的,与传统的学院式、重研究轻应用、重文献轻实证等特点不同,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注重科研工作的目标针对性

地方教科院(所)关注研究的问题和主攻方向,大都属于本地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育科研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地方党委政府教育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上,这是衡量地方教科院(所)能否成为教育智库的重要指标。[6]不同时期,地方教育热点和关注点各有不同,为此,作为地方教育智库,要能够及时全面把握地方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并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开展研究,能够获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更注重前瞻性研究与时效性研究

新型教育智库要求研究人员具有战略眼光,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能够预见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同时,新智库的研究特别注重实效性,能够集中力量,及时调查,快速反应,适时提供情况和建议。在众多研究问题中,研究人员要能够重点选择和关注那些可预见的或已经出现迹象、倾向的前瞻问题,注意提前围绕该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根据这些信息显现的发展趋向等,判断出其下一步发展态势,提出解决思路以供决策部门参考。[7]

3.更注重创新性研究和研究的独立性

新智库要求研究者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各种框框限制,努力在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在全面、详实的调研基础上,敢于并善于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战略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地方教育智库的研究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各种利益和上级部门的影响,以事实说话,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对国家、地方教育发展真正有益的对策建议,确保决策研究的客观性、可信性。

4.更注重学科协同和开放式

新型智库建设不同于以往的经院式研究,要拓展智库发展空间,必须坚持开门办院,建立开放式研究模式。一是加强与教育一线部门的联系合作,重视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强化对有关市县和基层学校的咨询工作,服务教育实际。二是广大科研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出决策建议,并完善和提升理论。[8]三是积极吸收外部的研究人员,特别是高水平的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合作研究,大力整合教育界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提升联合攻关能力和水平。

5.更注重研究成果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新型教育智库提供的研究成果可以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对策建议、规划设计、咨询意见等多种形式,其中以研究报告为主。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教育智库的研究成果篇幅可长可短。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报告涵盖面较广,务求论点明确,论述充分;而时效性、突发问题研究以及时、准确、有效说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目的,特别是提供领导决策参考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篇幅不宜过长,应语言简练,要提出明确的思路措施。[7]

[1]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35):24-27.

[2]曾天山,王小飞,吴霓.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服务政府决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3,(8):35-40.

[3]罗涛.地方杜会科学院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思想库发展模式的思考[D].济南:山东大学,2010:11.

[4]穆晓莉.美国思想库教育决策咨询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5.

[5]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地方教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1):3-10.

[6]鲍振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的困境和应对策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08.

[7]张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与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研究[J].东岳论丛,2010,30(10):5-10.

[8]打造高校教育智库为教育改革做贡献[N].中国教育报,2013-08-21.

责任编辑:金锡萍

于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决策研究;杨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天津300191)。

G40-03

A

1671-2277-(2015)06-0017-03

猜你喜欢
教科院智库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走过十年
——深圳市教科院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实践探索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