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深化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5-02-13 00:49
医学教育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科实训医学

刘 斌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人才培养·

医教协同深化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刘 斌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以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培养为主线,创新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团队、提升实训基地教学与培训功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胜任基层临床工作的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

医教协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求,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近期任务是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调研结果显示出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多在基层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就业,主要为社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工作能力。面对基层卫生人才短缺及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现状,如何培养出胜任基层临床工作的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是学校、医院亟待解决的课题。大力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临床医学领域多快好省培养人才,是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切实解决“看病难”的必由之路[1]。

为了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自2012年起,我

校临床医学专业深化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医教协同,开创了校院双方“共建、共管、共赢”的良好局面。

1 健全政府指导、医教协同、共育人才的机制

在学校卫生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完善由市卫计委社区处、医院和学校三方组成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与审核、指导建设,阶段性检查建设项目的进度与成效,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市卫计委社区处在医学专科教育发展规划、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政策制定及制度建设、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标准的规范、人才培养运行的督导监管等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教学、实习、教材、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严格履行人才培养过程,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长效、稳定地运行。

2 完善依托行业、依据岗位、两段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依托行业,校院合作”培养

指与天津市涉农地区的县级医院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体教学运行模式为:三年六个学期的专科学习分别在校内和校外教学医院进行。第一、二、三学期在校内,主要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第四、五、六学期在校外教学医院,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岗位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完成全部临床专业技能及全科适宜技术的训练并进行毕业实习;同时安排学生分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县防病站、乡镇卫生院进行毕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工作的能力,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

2.2 “依据岗位,定向培养”

即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开设课程和组织教学。随着三级医院规模扩大,分工越来越细,专科层次毕业生在一些技术性岗位就业成为可能。针对病理科的标本制作、心电图室的心电图操作、超声检查等临床辅助科室技术岗位需求,校内阶段学习保持不变,将校外基地阶段的实习进行相应调整:第五、六学期的基地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进行6个月的县级医院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医疗工作能力,为后续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其二,进行4个月的“专门化”岗位实习和培训,到用人单位需求岗位科室进行培训和毕业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完成岗位技能的训练。

2.3 “两段贯通”

指为培养学生和基层医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双重功能,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到学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段贯通,使人才培养系统、有序。

3 构建学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段贯通的课程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及对国内部分地区与天津市社区、乡村医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职业能力,并将其分解、归纳,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即实际工作必需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学习领域的知识内容重整序化,融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关内容,进行课程优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教

学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适应“诊断-治疗”模式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模式的转变,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预防干预能力和社区卫生保健能力的培养[2],为胜任岗位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毕业后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服务方向,预防为主,提高健康理念,建立新型医患关系及团队合作技能[3],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强化教书育人: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融入本专业课程建设中,突出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强化活动育人,组织义工服务、“三下乡”活动和社区志愿者服务,定期深入社区进行卫生宣传与健康服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医患沟通和临床技能水平;强化职场育人,通过教学实习及顶岗实习,在职场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医德人文素养。

4 建设满足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养需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师资培养。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培养制度,加大专业梯队的培养,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在专业建设期间,重点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建设;培养骨干教师,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负责人;遴选并加强培养公共卫生医师,满足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需要。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培养,提升临床技能水平。重点培养校外兼职教师,提升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学缘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培养“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需求的,稳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5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教学、实训功能

在校内临床医学技能实训基地基础上,完善原有检体诊断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基础医学实验室,添置、更新设备,增设实训项目,提升实训室功能;新建“全科模拟诊室”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购置实训设备,开设实训项目,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建设,校内临床医学技能实训基地不仅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需要,也为校内其他专业提供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将临床医学技能实训基地建成天津市全科医生技能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的建设,针对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操作项目,购置多种类的仿真模型,以满足天津地区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和考官培训的需求,成为标准化的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和培训基地。

为更好地培养“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实现“依托行业、依据岗位、两段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建区、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其中遴选重点建设基地,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实习条件,修建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及实训室,以弥补因病人不愿成为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对象,给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师资培训基地,规范教学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6 实施第三方评价,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由实习医院、就业单位、学生及其家长、评价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每年开展行业调研,及时了解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结构及能力,岗位需求的变化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家长和企业满意度等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引进第三方评价可以将评价机构、学生、家长每一学年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实习单位的实习、出科的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毕业生用人单位素质和能力评价,对人才培养过程、环节进行评价,综合分析汇总为第三方评价报告。为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升专业的服务能力、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供依据。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2012~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医教协同、共育人才的良好机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共享;专业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不断改进完善,以期为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

[1] 潘多拉.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与效率[J].中国卫生人才,2015,17(3):14-15.

[2] 唐文,达建,陈亚新.优秀临床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及培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1,14 (2):62-63.

[3] 王大伟,刘岩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医学,2015,36(6):1271-1272.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general practice talents being deepened by the synergy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Liu Bin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China)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 few targets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need to be achieved,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model innov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s, the optimiz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which should satisfy the demand for talents trai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in training base and training fun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who embrac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ethics, work attitud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d can be competent in the basic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collabor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clinical medicine; talents cultivation

10.3969/j.issn.2096-045X.2015.01.011

2015-05-20)

(本文编辑:闫红)

刘斌,博士,教授,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药学教育及管理、卫生职业教育管理等。Email:binliutj@126.com

猜你喜欢
全科实训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